湿地保护 > > 工作 > 正文

感言•和孙阁先生

作者:刘想 2010/4/6 15:20:43
心情:开心日期:2010-04-06 星期二天气:地点:西溪湿地
 

仿毛泽东主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标题和部分内容,感慨孙阁先生一周内的两次感慨,故有此文。

一、关于孙阁先生的感慨

孙阁先生的两篇感慨,其核心内容,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个别网友的留言,个别事件的发生,使孙阁先生感觉到了一种无奈,感觉到了湿地中国网缺少了安全感,缺少了实名条件下的风清、气正、和谐的氛围。

网络,向来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受益无穷,用不好,事倍功半。

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国家级报社的记者,其党性和原则,是时刻放在第一位的,而湿地中国网的实名制,也使得以真名实姓出现的我辈(而且单位、职务一清二楚,不用“人肉”,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找到实实在在的个体),对很多事情不可能不无顾忌,更不想沾惹无谓的是非上身,这是人之常情,我想,大家应该能够理解。

事实上,一旦有类似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最先吃亏的,肯定是实名的人,毕竟,“游客”的身份,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涉及法律问题,不借助国家专政机关的力量,没人、没法也没权去查他的IP。因此,对湿地中国网的是是非非怀有畏惧心理的人,肯定也是实名的人。

除了湿地中国网的实名制外,孙阁先生还感慨的是某些志愿者那种“自闭”的心态。

网络时代,是全民皆有话语权的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网友的声音成为了传统媒体争相引用的“葵花宝典”,成就了一条又一条的经典评价和语言;网络事件也成为了传统媒体的另一种“新闻源”,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红人。同时,网络时代,也是泥沙俱下、鱼珠混杂的时代,各种声音都会出现,一旦上网,你就必须接受复杂局势的考验,必须接受不同观点的评判,如果想做一只知足的“企鹅”,那你就离网络远点。而湿地中国的某些志愿者,凭我的观察和分析,可能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说得客气点,那叫“自闭”,说得难听点,那叫“井底之蛙”,总是寄希望于“大同”的环境,迎接暴风雨洗涤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远远不够,对于不同观点或批判的声音,总会显得激动和语无伦次,丧失了湿地本身所具有的包容万物的属性。

“四十不惑”,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在湿地中国上,也算经历了较多的“大风大浪”,如“西溪杯网络征文摄影大赛”、如“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节徽征集”、如“扪心自问”等等,给我的心灵的冲击,已远非小小的波折而已。湿地中国这圈子太小了,数数也就这么几十号人,所以总是处在是是非非中的漩涡之中,也很正常,因此,对孙阁先生的感慨,倒也能感同身受。

二、关于湿地中国网的建设与发展

在《湿地网的不完善之处》文章里,孙阁先生对湿地中国网的建设和发展,从一个阅历丰富的记者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的观点和看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首次提出了打造“高端网站”的提法。

关于湿地中国网,其价值已远非一个普通的政府网站所能比拟,老邓开创的不花国家财政一分钱,做成了一个“公众高度参与的政府网站”模式,已经得到相关领导和大型网站的认可。“由于湿地中国网影响力迅速上升,已被百度新闻、谷歌资讯、有道热闻等著名的中文搜索引擎列为原创新闻源和资讯源,在湿地中国网发布的资讯信息可第一时间在上述各大新闻搜索中收录,同时,湿地中国网还与网易等数百家网站建立了友情链接”。

“为进一步扩大网站的受众面,去年12月2日,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与人民日报网络中心签署协议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人民网专门开设湿地专栏,湿地中国网拥有该专栏信息完全的审核权和发布权,这在国家各部委中是鲜见的,湿地中国网与人民网合作,为在更高层面宣传湿地保护事业提供了平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湿地保护工作,了解基层湿地保护状况提供了更加直接和高效的渠道”(以上两段摘自中国绿色时报《湿地中国网,网聚保护湿地的力量》)。因此,孙阁先生也“觉得在国家林业局的网站中这是一个做的比较好的网站”。

湿地中国网的存在意义,已经不仅仅只有一种宣教的功能,还有“社交功能、通信功能、传播功能”等(程佳媛姑娘告诉我的,程姑娘是谁,我一点都不知道,呵呵),程姑娘还说,“湿地中国要按照邓处的意见经营好,必须让这个行业的人都进来,在内部办公——即通信和社交,有了这个前提,那些会写文章、会摄影的人成为高级会员,在网站外部传播湿地理念,如果一个网站只有高端(即高级会员),是很难经营好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最主要的,“湿地中国”的技术定位非常准确:湿地知识群体沟通。其运营模式是:以发展注册志愿者为经,以组织公益活动为纬,以知识为节点,将从事湿地保护事业的机构、管理者、工作者、研究人员、作家、画家、摄影师、环保人士、志愿者等组织成一个庞大的湿地保护网络群体,发挥各自特长共同推进湿地保护事业(上面这段话也是抄来的)。我想,如果真能按照运营模式所说,打造一个高端的平民化广泛参与的湿地网站,应该是指日可待。

关于湿地中国网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国家局湿地办马广仁主任有过明确的指示,希望通过努力,力争把湿地中国网建设成湿地相关信息最丰富、湿地相关知识最权威、社会各界最关注、网民参与程度最高的专业型网站。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与老邓、湿地中国技术后台也曾经有过无数次的交流,我个人也时时刻刻不在思考和寻求最佳的推广模式,甚至想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做一次轰轰烈烈的“负面”策划报道(呵呵,即使负面的,也不见得能吸引眼球哦,毕竟也不是啥名人),从而使湿地中国全国知名,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界参与。

为提高湿地中国网质量,老邓计划近期举办信息员培训班,组织全国各地的信息员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信息员的写作能力和摄影水平。湿地中国的技术后台,也是一批“爱琢磨”、与时俱进并且很有想法的网站经营者,他们于近期组织了专门的改版设计行动,问计于民,问计于网友,其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使我们的湿地中国网更好看、更好用。

改版问计得到了大量网友的踊跃支持,并征集到了诸多非常好的建议,如网友“静水深流”建议,首页首先要有有关湿地的专业全面解释.要不然还要去百度才知道就太麻烦了;版面要做得引人入胜点,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网站,浏览量相对于大众资讯类的肯定少很多,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就要让人看了还想再来看看,有些吸引点——比如每个焦点配幅优美的画面、和生活贴切相关的主题、一个网站的主题口号等;首页只放一些焦点、经典的主题,具体分类展开,又互相连接,不必所有内容一版铺开(其他还有很多很好的建议,这里之所以选择“静水深流”网友的,主要是因为他(她)的字体大,我“半大老头”老花眼看起来不吃力,哈哈)。

同时建议老邓和湿地中国的技术后台以改版问计为契机,组织一次专家研讨性质的会议,并邀请媒体进行报道,对我们的模式进行推广和评判,又为网站的发展集聚更多的力量和智慧,使湿地中国网变得更好。

对于孙阁先生所提出的“推荐”这事,我想借此机会简单解释一下。

目前湿地中国首页下端的“点击排行、评论排行、推荐排行”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主要是用于“西溪杯网络征文摄影大赛”的,在我看来,其目前的使用价值和存在意义已经不大。但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三个栏目的设置:能否使其变成一个常规化并且对志愿者所发文章具有吸引力和考评标准的一条措施?

三、关于留言

“正如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一样,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也是以开放的心态和方式来进行湿地中国网的建设和管理”(摘自中国绿色时报《湿地中国网,网聚保护湿地的力量》)。我觉得,我们的志愿者,我们的网友,也很有必要以开放式心态对待湿地中国网的作品和留言。

就拿拉萨大山先生的作品为例,作为一个教师,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往湿地去跑?他的作品,反映他从事的工作和生活,我个人认为,这没什么不可以的,这也不是一句“距离湿地远近”就能评价的。但是在湿地中国上呆的时间长了,我想拉萨大山关于湿地的理解,一定比他的同行要深刻得多,这不正是湿地中国网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吗?

而且,拉萨大山开设的“跟着大山游湿地”栏目,不但排在咱湿地中国网热门搜索的第一名,也给现实中的湿地保护带来了启发,比如,就有出版社找过我,想以“跟着大山游湿地”的形式,出版一本湿地公园的书籍,你“距离湿地近”的同志,给人带来过这种灵感吗?再说,拉萨大山开设的“大山讲坛”,已经或正在为湿地中国搜集大量的信息,那可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所以,你一句“距离远近”就可以否认别人的付出和劳动吗?在这里,我很想多问一句,或许你“离湿地很近”,或许你本身就是一个湿地工作者,我想问的是,你为湿地中国做了多少?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以前的“孤独香心”账号,一个人转载的文章可敌你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所谓的信息员的发文数量,更别说鄱湖人家这个对湿地中国几年如一日的老大哥的贡献了。

“独孤香心”这号,主要是“革命斗争”的需要成立的,但是没想到他在湿地中国上转载起湿地文章来是那样的得心应手,一个月上千篇都有过的。现在一切都已成流水,说出这个秘密来也不怕同志们指责了,顺便也向那些“斗争”过或者言语多有得罪的同志们致以深深的歉意。

我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都需要我们不要太古板的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墨守成规。湿地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如果按照“距离湿地远近”的理论,如果国家林业局墨守成规,就不会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因为你把湿地当成一个公园,这本身就不合常理。

关于留言,我曾在孙阁先生《不知道湿地这里还能写点什么》文后这样写到,湿地中国网圈子,不客气的说,不会超过20人(指主要留言者),所以这圈子只能用不大来形容,离我们所期待的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湿地中国要做“高端的网站”(孙阁语),不是发表不发表与湿地距离远近的片子就能决定的,最主要的,是要网罗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使其在湿地中国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其主要贡献内容,我认为还是应当以湿地为主,适当的“题外话”,点缀一下枯燥的生活,其实也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有容”,才能成其大,这社会,需要包容、宽容、理解和真诚。留“距离远近”的朋友,也是出于对湿地中国的热爱,其本质,与孙阁先生的出发点应该异曲同工。我的意见,该干嘛干嘛,走自己的路,让人家随便说去,过分拘泥于某一个留言或者观点,都可能使自己陷入无奈和苦闷。这社会,各色人等,不一而足,所以需要娱乐精神;这湿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不必过分在意。

正是经历了较多的“风吹浪打”,因此,对于不同声音的出现,现在的我,基本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所以,老邓在《读刘想之所想》这篇文章里所说的“刘想一定是带着气愤、委屈,更是带着骄傲写下了洋洋洒洒7千多字的《扪心自问,我为湿地做了什么》的”这句话,后半句属实,前半句老邓是判断错了,呵呵。当时的心情,第一反应是“自责”:觉得自己可能这段时间在湿地中国上发表的文章太少了,所以可能新来的网友还不认识我;第二反应是“反省”:我做错了什么,令那位网友这么气愤?第三反应是“开心”:除了个别语言十分不妥外,总体看来,那位网友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为湿地做了很多好事的人,还有一点令我“开心”的,是他点了一个很好的题,“扪心自问,你为湿地做了多少好事”,从而给了我一个向大家“吹嘘”、展示自己的机会。

“无语的深夜”,一阵夜枭般的冷笑之后(呵呵,用词不太恰当哦,仿武侠小说的语言,开开玩笑的),那位网友在拙作后面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你一拳的朋友没有错,如果哪一天你犯了错,那是敌人的吻”。多有哲理的一句语言啊,湿地中国的留言中,这样的话语我只是在“闵馨燕”的留言中看到过,其他鲜有发现。这句话是自创也好、名言也好,但用在这里,是那么的恰如其分,可以看出这位网友算是一位有思想、有深度的朋友,从内心深处,我倒喜欢上了这位网友。

 

最后,以毛主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的后四句结尾(稍加修改,不会给俺冠以“篡改伟大领袖语录罪”吧?),与孙阁先生及湿地中国众网友共勉。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湿地池水浅,众志成城书华章。

阅读 2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0/4/8 7:28:54写道:
我们已经习惯网络了,不管说的是什么,其实它就是一种平衡,只有这种平衡我们生存才有意义。
做自己的事儿,让他们说去吧。东北虎
游客于2010/4/7 13:14:10写道:
[原文]不客气。
“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掤、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摘自高手语
刘想和孙阁的文章写得好是我的心里话,也觉得是事实。梁衡先生曾说过,文章是给人家背的。虽然要求极高,但我决不赞成有些人把人家的作品拿来冠上自己的名字;也不赞成一些莫名其妙的云里雾里文章(看了半天也不知事情发生在哪或者不知作者想表白什么意思)。
所以湿地信息员的培训还是需要的,最基本的文章写法,还得继续教育。——刘想
鄱湖人家于2010/4/7 10:08:51写道:
[原文]感谢老鄱大哥一如既往的支持。——刘想
不客气。
“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掤、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摘自高手语
刘想和孙阁的文章写得好是我的心里话,也觉得是事实。梁衡先生曾说过,文章是给人家背的。虽然要求极高,但我决不赞成有些人把人家的作品拿来冠上自己的名字;也不赞成一些莫名其妙的云里雾里文章(看了半天也不知事情发生在哪或者不知作者想表白什么意思)。
游客于2010/4/7 8:58:35写道:
[原文]不好意思:跟着大山游湿地、大山讲坛都是我为自己的孩子们开设的。因为我的学生,都知道我的湿地网址。我的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常来湿地中国看环保的文章。(一个小女孩曾说过,老师我晚上睡觉,梦的都是湿地。这是我最骄傲的。)如今在我的学校里,专门成立了小红帽卫士,我拉萨大山敢说,我们的校园是最美丽最洁净的校园。
这就是我们湿地中国的志愿者,在默默的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默默的影响着一代人。
香港湿地公园组织的学生考察团得到了汇丰银行的资助,这种形式很不错。如果有一天,我拉到了大企业赞助中国的湿地科普教育,首先会请大山带领他的孩子们来看看我们的西溪湿地和中国湿地博物馆。
——刘想
游客于2010/4/7 8:54:06写道:
孙阁的很多想法请老邓多加留意,如有可能,尽早开出英文版,尽早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应该对网站建设有利。——刘想
游客于2010/4/7 8:49:11写道:
[原文]确实好文笔! 
多谢夸奖。得继续学习。——刘想
游客于2010/4/7 8:48:42写道:
[原文]我个人认为湿地中国网的“风波”用【瑕不掩瑜】来形容恰当。
是的,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刘想
游客于2010/4/7 8:48:11写道:
[原文]这文章写得非常详尽且非常有水准,或可称作本网时评.
感谢老鄱大哥一如既往的支持。——刘想
游客于2010/4/7 8:25:31写道:
[原文]不好意思:跟着大山游湿地、大山讲坛都是我为自己的孩子们开设的。因为我的学生,都知道我的湿地网址。我的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常来湿地中国看环保的文章。(一个小女孩曾说过,老师我晚上睡觉,梦的都是湿地。这是我最骄傲的。)如今在我的学校里,专门成立了小红帽卫士,我拉萨大山敢说,我们的校园是最美丽最洁净的校园。
顶!赞!大山老师您辛苦了!
拉萨大山于2010/4/6 23:30:44写道:
所以求你们别拿我说事,我们每个人的环境、工作不同,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拜托了!拜托了!不喜欢我的文章和我的创意的,看见我的名字请避开,给我的孩子留一条洁净的路。大山向您鞠躬了。谢谢谢谢!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