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之春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紫汀
专业号:紫汀
2008/11/3 8:31:32
西 溪 之 春 
 
因着专栏写手的机缘,我在西溪有了一张小小的桌子,可以随时体验赵构皇帝“西溪且留下”的神韵和情致。也一直说要给自己的散文集拍张西溪春色的封面照,直到四月末,才得以西溪赏春。
到了才知,春,早已在西溪撒欢儿了。
舟楫的妙处就在于让我们能够领略“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从容,船行进在水里,船头激起的浪花飞溅,而船尾那长长的白练翻滚着,散开去,平静的水面荡起了一片片涟漪。水不是很清澈,但却很有生气,看得见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煞是悠闲。两船交会之时,激荡的水流和着春风,柳絮轻飚着、飘飘洒洒,不自主地吹一口气,眼光追随着,直到,再也看不见。岸上的建筑隐在树木、竹林里,忽而近了,又远去。远远看见青草在黛瓦上枝枝蔓蔓,随风摇曳,就像随着春禽的婉转歌喉舞蹈着。偶尔,还听得见游人并不急促的脚步声和断断续续的说话声,岸上的,船中的彼此眼光对接时,笑容也就如水花般四散开来,好久好久留在脸颊。
穿行到桥下时,总是忍不住要将头低下去,仿佛桥身会碰到似的,引来了船家的暗笑。水里那些小鸭子,长着扁扁的黄嘴巴,羽毛也未长齐,竞整齐地排成一列纵队,昂着骄傲的小脑袋,学着“曲项向天歌”的样子,可爱极了。白鹭远远地停在岸边,船一接近,也不惊恐,亭亭地掠起翅膀低飞着,全然不顾人们一惊一乍地叫着,“快看,白鹭,白鹭”,算是“你去我也走”的真实写照。船慢慢地行进着,还不时能看见一些鱼网支在水面上,网张得似乎有些张牙舞爪,却从没有看见过一个渔夫,这大概算是西溪版的姜太公钓鱼吧!
春风拂在脸上,空气中带着些花草香,也飘过来湿地的水气氤氲。正在沉醉的时候,手机不合时宜地响起来,我皱了下眉,很不情愿地接了。尘世的纷纷扰扰如果能象春季里断线的风筝那样随风而逝,真要乐得睡梦里都会笑出来的。
春天的西溪,到处都有着让我们的心一跳一跳的细节,那仿佛,就是西溪的脉搏。青青杨柳岸边,赏赏桃花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绿绿厚厚的桑叶底下又可一睹罗敷女的风华绝代。玉兰树上大朵大朵粉妆玉琢的白,还有丰姿绰约的紫,又飘过来含笑的馥郁,黄黄灿灿的油菜花恣意地开着,满眼迷醉。
春天像孩子的脸,时而晴和,时而春雨淅沥,在你不经意间,柔柔的雨已润湿了脸庞。朦朦细雨中,摇橹船和西溪船娘在水中显出了一个完美的剪影,难怪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浆,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
最诱人的是西溪的笋。错落的水塘边随意地生长着一些竹子,这几天正是竹笋冒出来的时候。竹不是大竹,也不是丛生的小竹,而是竿子细细芊芊的那种,一支一支清爽地生长着。那笋壳半脱开来,露出那一节节的碧绿,端得可与那翡翠媲美。新翻的土里,有着黄褐花纹笋壳的小笋顶起那厚厚的土,吱溜溜直往外钻,像要急着争享阳光和春风。这里要告诉你一个在西溪啖野笋的秘密,每到春季中期,笋子出土后正是肥壮,悄悄躲进竹林里,将竹叶扫来当柴煨煮竹笋,熟后用刀切剥来吃,竹笋清味,鲜美无比。难道你不想尝尝?!
野花野草漫生着,连新植的那些桃花、那些梅桩,看来都带些野性的张致,莫非,空气中点起了一把迷迭香,可以将西溪的味道染给你。花儿的颜色最是五彩纷披的,看来粉嘟嘟胖乎乎的,粉红、粉白、粉紫、粉黄、粉蓝,倚在水边,支在墙根,开在树梢,有的,还俏皮地躲在浓浓的绿荫里,突然挤进你的眼帘,让你接个满怀,想不喜欢也由不得你了。
青梅长得有些小小少年的风神了,摘几枚下来,在衣上搓几下,扔进嘴里,满口的酸是在意料之中的,刚想吐出,又有一丝的清香盈满了口舌。树上松鼠精灵似地转身跳跃,岸边水獭神出鬼没般地出入,滩涂上水鸟仪态万方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鸟巢中依稀传来小雀的呢喃。就连蚯蚓也长得细细弱弱,游离在草边或是土坷垃里,走在路上,倒对平日里匆匆的步履生出一些怨怼心了。
不经意间,漫步在农家的屋后,一种震慑人心的绿抓住了我们。瞧,在那片池塘里,竟漂着色彩如此苍翠欲滴的绿萍。有人形容江西婺源油菜花的灿黄,说那种黄有厚重度,无法用相纸还原,无法用语言形容。而我们眼前西溪某个池塘里的新绿,也让我们有这种无法还原的感受。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消停手上的相机在频闪着,人在景中,景在心中,东西南北中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在我的相机里仿真,在这一刻,我明白了《简爱》“歇息下漫游的小脚”的说辞并不是虚拟梦幻。
西溪的脉搏,并不完全是用春天的绿色来表示的。农舍边,用来做篱笆的并不是发着新芽的绿枝,而是如云一样成片的枯竹,展示着从去年秋天一直留到现在的那种苍茫。风吹过来,灰黄的叶片儿蔌蔌响着,如一曲原野牧歌。那一堵堵半人高的土墙,披挂着蓑衣般的麻袋片,用手触摸一下,硬硬的有些扎手,突然回想起童年时,下班回来的爸爸故意将硬硬的胡须扎在我细嫩的脸上,父女两个笑成一团的情景,笑意悄然写在了我的脸上,眼里又流泄着感念亲恩的暖暖柔柔。
下了船后,干脆赤足走在田梗上,那些绿得就象电脑里铺就的青草踩上去松松软软的,小针尖般的叶子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地“抵抗”着你足下的侵略,让你有了些脚踏实地的真实感。阳光慵懒地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穿过树梢,有些斑驳,片片点点,犹如金色的龙鳞,一闪一闪,春天以她的方式让你折服着,让你满心欢喜、敞开心怀地接受她对你的恩泽。打着手蓬,眯眼望见对面的老和山麓,青峰连绵,绿树碧影,山水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着相互的守望,蕴育着天地的灵气。
木结构、茅草顶、小盖瓦装点而成的西溪农家让我们兴奋得几乎尖叫起来。不知,你可愿意,与你日渐年迈的双亲,相跟着,最好,紧紧地,一手牵着你老父亲的手,一手拽着你老母亲的手腕子,就象他们当年一样生怕你转身会逃走一样,与他们演绎一出“老吾老及人之老”的现实版本;不知,你可愿意,在这个星星都稀罕的城市里,与你的最爱一起数着天上的星星相拥而眠,醒来的时候痴痴相望,原来——大爱无言,大爱无声;也不知,你可愿意与你的小孩蹲下来,听听蛙鸣,听听鸟叫,看看蚂蚁是怎样运食的,读给他(她)听,原来,朱自清笔下“春”的绝美景致在这里随处可见。
当然,也可以摘几把新鲜蔬菜,钓几条野生的鲫鱼(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钓上一条鳜鱼让你乐不可支),挖几株野笋,又摸几颗本鸡蛋,在河渚老街上秤一块肉,沽三两斤土制的米酒(当然,能够喝上绍兴的太雕简直就是纸醉金迷、斗志全无了),随便寻个农家小店,让他们给你“买汰烧”,这样,算是现代版的桃花源了吧。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溪的美在于桑基鱼塘,在于田埂地角,在于阡陌纵横之间种植的几畦时蔬叶菜,在于烟波荡漾之中隐藏的几幢白墙黛瓦,在于……。
西溪赏春,是需要用心的,用心去捕捉属于西溪的细节,用心去发现属于西溪的芳菲,用心去感受属于西溪的风华,用心去体悟你心里的春天。
古人早就说了,“西溪缘何也姓西,淡妆浓抹更相宜”。
春日,奏响了云游的第一旋律,做一回西溪的行者,好吗?
 
 
阅读 96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08/11/21 15:11:07写道:
正如春在西溪撒欢,我们在您的文字里尽情撒欢~——熊小歪
紫汀于2008/11/14 11:18:17写道:
    作为一个女孩,从小就喜欢看书写字,记忆中,我六岁就开始看长篇小说了。众人口里的“才女”这一美誉伴着我从幼儿园开始直至现在。可能暗合古训“女子无才便是德”吧,自小担任班干部,甚至还连任学生会主席的我,少女时代的情感生活一直平静如水,非但没有情书扰人,也没有收到过一束表明心迹的玫瑰花。耳根清静的我留给自己的空间很大,静下心来研修求索的日子比任何人都多。因此,年轻的我30岁时就坐在了专家席上,与那些饱学资深的老先生们一同就事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大题目展开讨论。更好玩的是,媒体的记者们,经常是只见我文,未见我人,往往是见了我还在大叫我的名字,等验明正身交换名片后,一是诧异我是个女人,二是我居然只有这么点岁数。可以想见,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搞笑……
    我是这篇原创散文的作者,以上文字是我在即将出版的个人散文集《亦闲集》里所作后记中的第一段,也算是对网上朋友们热评我这篇文章的回音。
    非常感谢支持。
游客于2008/11/4 19:26:55写道:
恩,赞成这点屁事那位网友的说法.我倒喜欢刘想的坦坦荡荡,不隐瞒、不回避,至少比暗箱操作、内定指标好多了.大家应放宽眼界,不应在小事上求全责备,要知道,这么大一个活动,难免会有疏漏.虽然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有公示和专家评审环节,高劣低下,将会一清二楚,再争下去也实在毫无意思.
请刘想同志保持以往风格,别伤了和气和锐气,这点屁事有不同声音总是难免的,百家争鸣嘛,反过来,也会给咱们的网站增添很多亮色,牺牲你一个、幸福千万家,也值得的,哈哈.
湿地办于2008/11/4 17:59:16写道:
请紫汀同志在您自己的帐号(工作室)中,点击“文集空间”建立自己的专页,以便汇总您发表过的文章。谢谢您的参与。(邓侃)
游客于2008/11/4 17:45:47写道:
就介绍了一下刘想与一个作者的关系这点屁事,值得大家在这里评论来评论去的吗?还一、二、三、四、五,无不无聊啊你?你很能干、辩才也很好,唯恐大赛失去公正还有情可原,但是说绝对的无联系的现象和事件是不符合辩证法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的这人就智商就很低了,辩证法都没学过,你咋呼啥啊,就这水平还想得奖?但辩才好不是代表思想就好,不了解事实你也瞎咋呼啥啊,滩涂湿地那事跟大赛无任何关系你懂不?有本事署上名字在这里多发点文章啊?看人家刘想,都是用真名的,实打实的在替这个网站考虑的,坦坦荡荡地介绍紫汀同志成为了湿地中国网的志愿者,有啥不对的呢?再说了,公正不公正就凭一篇介绍就能左右得了评奖结果?你想得也太简单、太不拿组委会、专家当回事了吧?这个世界不公正的事情多了去了,有本事去让伊拉克过上好日子去,有本事让房价跌下去,有本事让三鹿那批人都吃狗屎去.按照你们的逻辑,与湿地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都不能参赛,都得去做本次大赛的工作人员,那在湿地中国网发文章的所有信息员都去做工作人员得了,因为他们跟湿地的关系太大了,这不是扯淡吗这.无聊,仅此一篇,你再唧唧歪歪我也不会回你,工作多着呢,懒得跟你在这扯淡.
游客于2008/11/4 16:51:36写道:
支持刘想老师,有更多的好文章出现在湿地网,有更多的人爱刘想老师
刘想于2008/11/4 15:05:45写道:
[原文]刘想,我爱读你的评论!
谢谢。学会沉默。
游客于2008/11/4 15:01:18写道:
如果有管理奖,我投票支持刘想!
湿地办于2008/11/4 10:09:45写道:
[原文]非常同意刚才这位网友的批评.刘想关于小说创作规律的答复也是错误的.小说的创作手法就是在真实规律的基础上,用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去表现人物和事件.这和刘想所说文字包括小说却不能虚构是矛盾的!
感谢朋友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是第一次组织这种活动,缺少经验,有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恳请大家谅解.我们会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尽最大努力把活动办好.现在我们已经我们已经启用了组委会专用帐号,有关活动的情况由该帐号发出.
我们的评审委员会人员除了公布的委员会组成人员外,还请了地方党委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以及若干记者和专家。以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再次感谢各位朋友的批评和建议。(邓侃)

另外说明一点,刘想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不会参加本次活动。
游客于2008/11/4 9:56:38写道:
[原文]第五,网友批评说明大家还是非常关心湿地发展,关心这个大赛的.希望大赛组委会认真总结一下这一阶段的工作,逐步加以改进,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被动.
只关注文章的内容,不用去注意刘想和作者的关系。作者把西溪湿地的美景表现的极美,希望多多的人去关心湿地的建设。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