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 学习 > 正文

刘想香港湿地行系列之十:考察报告

作者:刘想 2009/6/7 20:14:45
心情:开心日期:2009-06-07 星期日天气:地点:单位
 
2009年5月19日至26日,经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特批,我与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以及山西、河南、湖北、吉林等地林业和湿地部门的有关人员,前往香港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和考察。本次学习考察是由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联合组织,在港期间的食宿和交通费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负责,来往交通费用由派出单位承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目标和任务
在赴港之前,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向每位学员发放了一份培训需求问卷表,我结合自己6年来在西溪湿地的工作实际,并在省林业厅有关同志的指导下,向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上报了自己希望达成的目标和任务:一是希望系统学习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有关知识,使受训人员在湿地知识结构上能有一次质的提升;二是学习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管理计划编制的知识,以提高西溪湿地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能力;三是以香港湿地为平台,借助香港湿地开展国际交往相对较多的渠道,进一步提高西溪湿地在国际上的影响;四是学习香港湿地强大的科研宣教技术,提高西溪湿地的科普教育水平;五是探索关于湿地研究的前沿性课题。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情况介绍
本次学习培训共听取了湿地管理的原理和技术、米埔的环境研究与监测、国际重要湿地管理计划编制等12个讲座,实地考察了米埔湿地、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濒危野生动物保护资源中心、海下湾海洋生物中心、元洲仔环境教育中心、香港湿地公园、西贡郊野公园等7个目的地,并参加了基围虾的收成、学员单位情况交流等2个实践活动。7次实地考察和2个实践活动贯穿于各讲座之中。
1、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香港的自然生态保护情况”讲座。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米埔保护区培训主任(华南湿地)李桂婵小姐介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1961年9月成立于瑞士,创始人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的朱立安·赫胥黎先生。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截至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共资助中国开展了100多个重大项目,投入总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香港的自然保护制度框架主要由国际公约(协议)和本地制度两部分组成,本地制度主要包括法定条款和非法定措施两方面,法定条款主要保护的是当地的物种和生境。香港自然保护的部门主要有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两类,政府部门牵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部门间的共识:都不能从生态保护上获得利益;民间团体主要有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绿色和平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在香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生态保护和教育活动。在经费筹募上,除了向政府争取生态保护资金,也得到了众多热心生态环保的企业赞助。香港分会从事的工作更多的是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发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事业上来,并通过免费的培训,让生态保护的观念走入更多的业内人士心中,为香港的生态保护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氛围。
2、关于“以米埔保护区为例——湿地管理的原理和技术”讲座。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环境保护经理(华南湿地)文贤继先生介绍,米埔保护区位于香港的元朗平原,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滨海推移以及深圳居民移居香港,米埔作为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在逐渐降低。1976年,被指定为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地点(SSSI),面积为380公顷。198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以每年1元港币的象征性租金,获得了由香港政府签发的米埔保护区特别土地证,并在汇丰银行的资助下,以每个基围80万港币的价格,回收了4个基围,推行环境教育及保护工作。1995年,香港米埔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第七个加入国际拉姆萨尔公约的重要湿地。
成为国际重要湿地的米埔,其管理和工作对象主要是关于红树林、芦苇、基围虾、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保护,以及进行生态教育和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实际的米埔国际重要湿地,面积达到了1500公顷,主要分为核心区(生物多样性管理区,基围、湿地的恢复和改善等)、资源合理利用区(原有功能的继续保持,不能改变原其有性质)、公众使用区(主要指已属于私人的土地)等几大类。
米埔的管理目标主要有五个,一是维持,或如有可能增加,适应于华南沿海湿地的生境类型及土著物种的丰富度。二是促进该地区成为进行学生和公众教育的地点。三是作为国际重要湿地的一部分,开发其培训的潜能,促进在“东亚洲——澳大利亚西亚候鸟迁飞线”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四是促进与湿地及其生物有关的管理和保护相关的研究。五是促进和支持有关降低和减少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和生境的外部威胁的措施。
3、关于“米埔的环境研究与监测”讲座
据米埔保护区生境管理经理施百纳(英国)先生介绍,米埔保护的鸟类超过350种,受全球保育关注27种,每年逾5万只在此越冬;哺乳动物20种,受全球保育关注1种;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28种……。参与米埔湿地监测的机构主要有香港政府渔农护理署(AFCD)、香港观鸟会、学术机构、义工及个别研究人员、香港鸟类环志协会、观鸟者等。对环境特别是对鸟类进行监测,一是可以提供资料依据,以帮助保护区的生境管理工作决策;二是作为指标和预警,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可及时实行管理,降低或避免严重影响。基线监测及调查、专题研究、物种管理目标、行政管理所需的环境数据、数据的发布、未来发展以及新项目研究等,在湿地的监测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4、关于“米埔的自然导赏”讲座。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米埔自然保护区推广主任梁铭诺先生介绍,自然导赏在国内通俗的说法就是生态旅游。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鉴于米埔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在于生态多样性的维护,故其每年的接待量仅有3万多人。在线路设置上,由于有部分保护区并不开放,因此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人数限制。在设计线路时,要寻找独特之处,根据设计行程线路及所需物资进行第一次路线测验,并预备演讲稿,然后进行第二次路线测验,并更新演讲稿,最后是线路的包装、推广和回顾检查。线路设计完成后,采取的市场推广方式主要是传媒、网页、折页等。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米埔自然游、收采基围虾、点虫虫(亲子家庭进行昆虫的主题活动)、午夜历奇(亲子家庭探索米埔夜间活动)、摄影班、红树林浮桥之旅、千鸟千觅(购买“废鱼”喂鸟)等。从香港米埔湿地面临的禽流感、主题公园的飞速发展、公众环境保育意识薄弱、米埔后海湾附近的发展、访客的管理等危机,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是进行多元化的活动、提高米埔内的基本设施质素、举办多项中至大型项目等内容。
5、关于“香港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案例”讲座。
据李桂婵小姐介绍,所谓环境影响评估机制,是指一个法定程序,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制定所需的预防及消减措施,从而找出对环境最有利的方案,是跨越工程项目发展周期用以策划及制订决策的依据。香港的环评条例于1998年4月开始实施,要求所有订明的指定工程项目,都必须依循环评条例所确定的程序进行。评估项目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水污染、废物管理、生态、渔业、景观及视觉、文化遗产地点及累计影响评估等。
由于生态环境是复杂的自然系统,而且缺乏基线资料,因而往往最具争议性。因此,需要提前准备物种名单、存护价值、采用的调查方法、调查的持续周期等方面足够及准确的基线资料,然后再识别及预测生态的直接(或基本,如物种、生境丧失,质量下降等)、诱发(或继发,如物种丧失觅食地等)影响。生境评价的主要包括生境的天然性、生物多样化、稀有程度、再造性、生态连系、久远性等方面,然后验证评估的准确性,提出行动计划建议。
6、关于“保护区周边鱼塘社区保育案例”讲座。
由于原定的授课老师刘兆强先生有个重要会议参加,所以由李桂婵小姐代为讲解。培训班学员在观看了香港电视台采访刘兆强的一个专题片后,对刘兆强先生既当一个环保主义者,又当一个养鱼卖鱼的渔民有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对其开发的生态绿色有机鱼养殖和替渔户拓展市场,创建与当地社区和谐共管拉姆萨尔湿地的做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湿地保护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是湿地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妥善协调不同部门与利益集团的利益,建立部门间的公共决策协商机制,通过社区共管等措施,使保护区周边社区从保护中受益,提高当地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7、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讲座。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教育部经理叶思敏小姐介绍,世界自然基金会赋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使命是,“透过趣味活动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加参与者的保育热诚。”为完成这一使命,在香港,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出资购买了三个户外教室:米埔沼泽野生生物教育中心、海下湾海洋生物中心、元洲仔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并与香港教育部门合作,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实施教育者培训项目,对校长、职前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制服团队领袖(班长或小队长)及其他专业教育工作者,进行可持续教育活动技巧、环境的认知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开展湿地解构之旅、后海湾规划师(学生充当)、湿地保育全接触、湿地(或海下)小侦探、小鸟飞行的故事、海岸生态学家(学生充当)等活动,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感官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探索湿地、海洋和其他生态自然环境的兴趣。三是积极开展可持续生活模式教育计划、可持续海鲜午餐盒饭计划、地球一小时、海洋宝盒创作、童心无界看环保、世界湿地日、华南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制作教材、建设电子平台等外展项目。
8、关于海下湾海洋生物中心。
由于海下湾海岸公园尚在装修之中,因此简单的听取了该处一名工作人员的介绍。海下湾海岸公园位于西贡西郊野公园的北端。该地独特之处在于海湾虽小,却孕育了丰富及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为推广海洋保育,同时提供具持续性及能亲身体验的教育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在海下湾兴建了“海下湾海洋生物中心”,总面积达834平方米,建筑在没有珊瑚生长的海床上,以免破坏当地浅水区珊瑚群落。海下湾海洋生物中心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中小学活动、教师项目、海洋教育项目、社区发展项目、制服团队教育训练计划等。
9、关于“湿地基础知识”讲座。
该讲座由文贤继先生讲解。文贤继先生不但详细解释了湿地公约组织关于湿地的基本概念,而且对现有的湿地类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但对国际重要湿地的9条标准进行了介绍,而且对湿地的价值进行了归纳,使学员们关于湿地的概念、湿地的管理等方面的认知和行动都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升华(由于湿地基础知识网络上内容很多,故这里不再赘述)。
10、关于“湿地保护区规划”讲座。
该讲座由李桂婵小姐结合英国蒂奇韦尔沼泽湿地的规划设计,组织学员们两人一组进行了实际操作,并结合新加坡的双溪布洛湿地、英国的伦敦湿地等,指出关于湿地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游览设施建设等方面因素,并通过人工改造,配置不同的生境,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以英国蒂奇韦尔的沼泽湿地为例,要根据现有条件,形成不同深浅和不同水分(淡水、咸水、淡咸水)的鱼塘,通过人工调节水位,吸引不同的物种在此繁衍生息。关于水位控制,要考虑自然演替的过程,并进行适当的完善。
11、关于“湿地管理计划编制”讲座。
该讲座由文贤继先生讲解。湿地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水体、生物,文、物理、人文、化学等)、人(员工、外来人员)、资金(筹款、使用)等,关于以上各管理对象的计划,既可以分项制定(如生境管理计划、社区合作计划、生态旅游规划、科普教育规划等),也可以统一制定。总体规划是长远的目标,一般指10年;管理计划则是中期目标,一般是3—5年。对于管理对象的管理情况,还要设置监测和检查系统,并将结果反馈给管理计划的制定方或管理者,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制定管理计划时,一是关于优先顺序的确定,以米埔保护区为例,其保护、教育、培训、研究监测、减轻外部威胁的目标是从高到低的排列,下一个目标不能影响优先顺序排名较高的目标。二是关于目标和行动的设定,文贤继提出了“精明”(SMART)的原则,其中,Specific是指能够明确指定的,如米埔湿地明确的保护目标是黑脸琵鹭;Measurable 是指可以测量的,米埔主要指黑脸琵鹭的数量;Attainabce是指可以实现的;Redlistic是指符合实际的,在现有的资金和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做任何假设;Timeframed 时间明确的,哪年开始,哪年结束(日常性的),要有每年的目标。三是管理计划是可以调整的。一般说来,5年的管理计划前3年比较准确,第4、5年可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四是管理计划如果涉及的部门和利益单位较多,需征得各方同意。五是保护区或者湿地公园可以自己制定或主导制定本单位的管理计划,相对简单的策略计划也可以当作管理计划使用。六是要强化管理计划的执行,定期进行反馈和完善。
12、关于“香港湿地公园的建设、生境管理及教育项目”讲座
据香港湿地公园教育及社区服务经理马嘉慧小姐介绍,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北部,其所处的土地原本拟用作生态缓解区,以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香港湿地公园包含一个占地1万平米的室内访客中心(湿地交互世界)和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包含人造湿地和为水禽而重建的生境。溪畔漫游径、演替之路、红树林浮桥和三间分别位于河畔、鱼塘和泥滩的观鸟屋引领游客走进不同的生境,寻访各式各样的有趣生物。
香港湿地公园与当地教育部门相结合,开发了《香港湿地公园教材》,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学习活动:与湿地动物做朋友(初班至高班),走进湿地的自然环境,教导小朋友参观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湿地初接触(小一至小三),通过查找各种湿地动植物,提高学生野外观察的能力;湿地与日常生活(小四至小六),参观不同种类的湿地,认识湿地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生机勃勃的湿地(中一至中二),探访不同种类的湿地,认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爱护我们的湿地(中四至中七),通过生态调查活动,学习观察技巧,并认识保育湿地的重要性。
三、学习考察成果和启示
1、尽快出台西溪湿地管理计划。
如果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是西溪湿地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指导性纲领,管理计划则是西溪湿地实现自我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就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尽快出台西溪湿地管理计划,不但是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需要,也是实现“两高一精”(高标准、高品质、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目前,按照约定,中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大学的相关专家,已经协助湿地办拟定了西溪湿地管理计划初稿。下一步,建议在征求省市林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由各部门总监提出修改意见,再由班子成员讨论,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提交管委会审定。最后以管委会的名义发文,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林业部门备案,然后按照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予以执行。专家邀请建议有原湿地公约组织亚太事物高级顾问、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的雷光春教授,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华南湿地经理文贤继先生参加,再邀请有关生态旅游、动植物、湿地生态等方面专家以及市区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即可。
西溪湿地的管理计划,一级管理目标应包括湿地生态、科研科普、文化民俗、生态旅游等四方面内容。细分开来,二级管理目标主要是指一级管理目标所包含的各个子项目:湿地生态主要包括鱼鳞塘地形地貌、鸟类、水质、植被、动物等;科研科普主要包括生态研究和监测、科普研究和实施等;文化民俗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和民俗(如龙舟胜会、小花篮编制)等;生态旅游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物业使用、湿地科普游览等。以上一级管理目标和二级管理目标的优先顺序可以再研究,但对于资金使用来讲,管理计划应明确指出湿地经营收入要列出多少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科普教育(包括中国湿地博物馆的运营、室外科普设施维护以及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湿地科普教育等),这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专家考察时提出的重点要求。
2、尽快出台管理办法。
保护湿地必须有专门的组织和法律予以实施和保障,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共识。关于湿地立法工作,全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黑龙江、内蒙古、江西、陕西、广东、甘肃、湖南、辽宁等8个省先后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浙江省也正在制定自己的湿地保护条列。对于西溪湿地来讲,目前也面临着保护手段单一、管理缺少法律依据等问题。如果说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为了实现自我加压,更好地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这个目标外,而尽快出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则是为了减少人为影响、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并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西湖区、余杭区的积极努力下,一个面积达11.5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已经全部竣工,一个完整的湿地公园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相信杭州市出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也是指日可待。
3、加强生态研究和监测。
西溪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前无任何经验可供借鉴,而一旦正式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不但是中国第一个以鱼鳞塘地形地貌为主要标准加入名录的湿地,也是世界第一个以国家湿地公园名义加入名录的湿地,因此,关于西溪湿地的生态研究和监测,关于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数据积累,关于西溪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而进行的科学分区等经验,都必将为中国的湿地公园建设和其他湿地公园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提供样板和示范。
   但是目前,西溪湿地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水质和大气监测设施(美国生态学会前会长语),拥有丰富的湿地生境和物种,但对于监测数据的运用,对于湿地生境和物种的监测,却显得极为单薄和平庸。比如,关于西溪的鸟类,仅从笔者所处的办公地点来看,就感觉增加了很多,但是西溪湿地却拿不出准确的鸟类监测数据,最常用的还是2005年前后的专家摸底调查数据。这与米埔湿地能够在笔者在港培训期间,实时监测到一只小野鸭在西湖上空飞翔相比,确实落后了很多。
   2007年底,西溪湿地结题的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全方位生态监测体系的目标,并强调,在服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同时,生态监测还要充分考虑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共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统一的生态监测技术规程,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监测提供样板,推动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西溪湿地的生态监测,在进行常规环境监测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必要的特殊监测。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以功能群(如水鸟、重要植物类群、底栖动物类群、土壤动物类群等)及其适宜性生境(水、气、土等因子)为诊断指标,根据西溪湿地公园的管理目标与生态特征,提出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体系规划,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建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建立西溪湿地典型生态系统监测点,并科学、合理地配置监测设施。
   西溪湿地的生态监测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多角度、多目标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生态监测的普遍原理。在监测体系规划、建设和实施时,应考虑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特殊性,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优势,合理应用现有的条件和成果,实现部门间生态信息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生态监测工作,提高生态监测的技术水平,以满足西溪湿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需求。下一步,建议加强科研人员力量,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大气、水质以及生态监测站等设施,形成完善的地面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等全方位监测网络,切实做好西溪湿地的生态监测和研究工作,为西溪湿地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加强研究和监测成果的运用,强化科普教育。
或许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主要保护目标有关,米埔湿地以及香港湿地公园的旅游市场远远不及西溪湿地,甚至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笔者在米埔保护区外围居住的8天时间里,几乎看不到游客来其访客中心购买物品,一个原因是米埔湿地本身就没多少游客来参观,每天限定150人,还得提前预约。另一个原因就是米埔湿地的旅游产品太少,除了印有熊猫的服饰、玩具、茶杯、望远镜外,其他都是一些宣传手册和影像资料,激发不起游客的购物愿望。
与西溪湿地无法比拟的旅游市场相比,米埔、香港湿地公园以及元洲仔环境教育中心等地的科普宣教功能却显得格外强大,他们不但积极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发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系列校本课程,而且经常组织学生走进湿地,开展系列活动,至少在教育部门以及下一代的意识中,培养了良好的生态、环保、湿地保护意识。
西溪湿地拥有杭州市任何一个博物馆和科普教育基地都难以媲美的湿地科普知识条件,但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还远不及一个太子湾公园。从08年3月份杭州市开始实施第二课堂行动计划至今,西溪湿地也仅接待了几万人次的青少年学生。一方面,由于西溪湿地的地形地貌过于复杂,缺少能够供大批量学生集中的场所,学校一般不太会考虑安全系数较小、又无处集中的场所去开展春游和秋游,另一方面,西溪湿地也需要进一步策划更加实用的科普教育思路,以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科普宣教功能。
一是充分利用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力量开展湿地科普知识教育。由于中国湿地博物馆展示对象的特殊性,可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展示需要表达的内容,再加上她集中了国内外建筑、湿地生态、动植物、博物馆等专家的智慧,相信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杭州市最吸引学生的科普教育场所。香港湿地公园的博物馆,最显眼的三个亮点主要是有活体标本、注重与访客的互动、可以在电脑里实时看到室外监测情况等。记得市委王国平书记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到,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把国内其他湿地的实时监测情况引进到中国湿地博物馆里来,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成为中国湿地博物馆最大的亮点。
二是充分发挥整个湿地公园作为室外大课堂进行科普教育的功能。在香港湿地公园,游步道两侧的绝大多数植被都有标识标牌,那标牌很简单,就是仅有中文和拉丁文树木名字,青少年学生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了解这些植被的特征和功用,则可以到湿地公园的网站上进行查询。一直以来,把西溪湿地建成一个随处可见植物品种介绍的、提醒游客在此处能够看到何种鸟类和生物的室外大课堂,是我从事湿地工作的一个梦想,但愿它能早日实现。
三是进一步完善现有设施,切实构建“一馆二中心三区四园五站”为载体的湿地科普体系。2006年10月份,市委王国平书记在中国杭州西溪第二届湿地论坛上,面对中外专家,畅谈了西溪湿地关于科普教育的设想:“二期将重点建设以‘一馆二中心三区四园五站’为主体的湿地科普、研究、展示系列产品,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和展示中心,进一步提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展示功能”。“一馆”指中国湿地博物馆,今年的10月份即将开馆,这是中国湿地界的一大盛举,也是中国对外展示湿地保护成果的重要平台;“二中心”指湿地科研和湿地科普中心,西溪国家生态研究中心已经区编委同意,于2006年成立,主要进行湿地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相关成果。但湿地科普中心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三区”指朝天暮漾、千斤漾和莲花滩3个观鸟区,现在较为常用的,只有莲花滩1个观鸟区。千斤漾属于天然观鸟区域,未配置相关的观鸟设施。朝天暮漾观鸟区则尚未正式启用;“四园”指湿地植物园、生态渔业园、西溪农事园和自然体验园,湿地植物园已经成为了西溪的一个亮点,但其他3园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五站”指环境监测站、气象观测站、水循环实验站、候鸟环志站、野生动物救助站,前3站已经在运行了,但其宣教接待功能尚需进一步提升,后2站站点已建成,正在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5、加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以及香港湿地公园的合作,扩大西溪湿地的国际影响力。
笔者这次参加的免费培训,就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赞助的,费用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他们从事环境保护和湿地保护的理念:用有限的资金,争取生态保护理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经与文贤继先生商量,他们也有与西溪湿地合作开展项目的意向,并给培训班的学员每人发放了一个小额项目(1万港元)申请资助表,主要用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研究或公众教育、湿地自然保护的政策研究或培训等方面的申请。
在香港湿地公园考察期间,笔者单独与香港湿地公园的行政总监(相当于国内保护区或湿地公园的一把手)林锐芳先生以及其下属的三位部门经理(相当于中层干部)黄勇庆、周咏新、马嘉慧等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香港湿地公园愿意与西溪湿地公园结成“姐妹湿地”(最好能在今年10月份的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上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以进行深层次的人员和湿地公园管理技术交流。日前,香港组织的中小学生湿地游已前来西溪湿地参观考察,在未来的日子里,西溪湿地可考虑与香港湿地公园合作,进行学生湿地科普教育方面的交流。具体费用双方可以协商,香港湿地公园的所有收入都上交了中央财政,使用经费时,再申请中央财政拨款。此外,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与香港湿地公园都有属于自己的国际交往网络,西溪湿地亦可考虑加入。
6、加强水位控制,营造适合多种动植物栖息的生境。
据文贤继先生介绍,水陆交界地段,是生物多样性最多样的地段。因此,随着水位的变化,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与西湖相比,西溪湿地的生境多样性已经明显丰富了很多,不但有水面广阔的深水区域,也有鱼塘、沼泽、芦苇丛、河流等生境类型,但是关于湿地水位的管理,应该成为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但是西溪湿地防汛抗洪的需要,也是为水鸟提供更多的觅食地的需要。
鉴于以上,可考虑将小部分鱼塘先行暗渠沟通,在做好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再实现大部分鱼塘与外航道的沟通,使封闭的鱼塘水体能够实现自我更新和流动,同时,随着湿地公园整体水位的降低,鱼塘也会产生相应的水位变化,该区域的自然生境也会进一步的丰富。值得需要密切关注的是,随着钱塘江引水工程的实施,西溪湿地有必要组织专门的专家和人员,对水位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加强水位控制,充分利用好引水工程对西溪湿地水质改善方面的影响。
7、组建义工队伍。
丰富多彩的湿地科普活动以及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离不开众多的有识之士亲身参与其中,为配合及加强保育及推广任务,2002年,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推出了“香港湿地公园义工计划”,鼓励社会大众参与义务劳动,推广湿地保育。“香港湿地公园义工”主要是大自然爱好者,他们参与及协助筹备各项湿地保育活动,包含义工训练、湿地护理任务、展览廊及湿地保护区导览服务,以及多类型的教育活动。义工的参与及付出,不但向公众起了示范作用,而且更成为公园重要的资源,加强了公园在解说及运作方面的力度。为表扬义工的成就,香港湿地公园每年会按照义工所累积的服务时数及个人表现颁发“杰出义工奖”。成为香港湿地公园义工,既可充实湿地生态知识,又能直接参与湿地保育任务,服务社会。仅2008年,就有4000多名义工参与了香港湿地公园的各项工作。
众多的义工加入生态和湿地保护队伍,义务为某一地区或保护区进行工作,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时尚的劳动模式。今年的端午节那天,笔者在接待台湾中天电视台的蓝美贞小姐拍摄西溪湿地专题片时,她曾经提到经常作为义工,深入湿地或环保基地进行劳动。
香港或者台湾的义工与国内的志愿者有着很大区别,国内志愿者大多以大学生队伍为主,义工则以对环保和生态有兴趣社会各界人士为主;国内志愿者前往湿地或环保基地工作时,往往需要相关单位承担一定的差旅和食宿费用,义工则不然,完全是免费的义务劳动。
鉴于以上,在西溪湿地组建义工队伍,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不妨先与杭州市已经评选出的历届优秀市民相结合,吸引一批思想好、素质高、热爱生态和环保的市民参加到西溪湿地的义工队伍中来,然后再由他们带动更多的市民加入。
8、强化网络宣传。
根据官方公布的最新消息,截止到今年的4月份,中国网民已经达到了3.16亿,中国保持了全球第一大网民数量的国家。从胡锦涛总书记走近网民,到温家宝总理两会上公开对网络民意的肯定,再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约见网友“灌水”、“拍砖”等等,都说明了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此大前提下,应运而生的湿地中国网,是符合信息化时代湿地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为全国的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政策指导、媒体宣传、工作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
湿地中国网作为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的官方网站,自2008年2月2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吸引了近千位的湿地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其中,其排名一度达到了政府类网站的第一名,笔者也正是在湿地中国网上表现突出,才忝列为“湿地中国发展顾问”之一,并两次被国家林业局选中,分别前往厦门和香港参加了湿地的研讨和培训活动。在赴港参加培训前后,为了不辜负国家局湿地办领导以及湿地中国众网友的厚望,笔者以及其他两位湿地中国志愿者,夜以继日,白天听课和接受培训,晚上整理记录,连续发表了30多篇文章,及时报道了在港期间的相关情况,获得了国家局湿地办邓侃处长的表扬,成为参加赴港培训的“同类团组中,反映学习情况最多最详细的一个”。
目前的湿地中国网,还在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之中,将制作形成的湿地百科,会使湿地中国网成为所有湿地类网站中最权威和湿地知识最详细的网站。笔者希望湿地中国也能加入学生喜欢参与的网络项目,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成为湿地中国的志愿者。
网络之与西溪,同样不可或缺。浙江人均GDP名列全国前茅,政府、企业办公条件也相对优越,以西溪湿地管委会办公室为例,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但是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却没有最先进的效率,西溪湿地目前的网站自06年之后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很多数据和图片都还停留在05年的阶段。笔者认为,建设一个优秀的网站,不但是西溪湿地评选4A以及5A级景区的需要,也是对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去年春节前后,鉴于西溪湿地提出了要重建网站的想法,笔者与湿地中国网的技术后台阿酷公司取得了联系,并请其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完成了西溪湿地网站的重建方案,其建设目标主要有:成为景区类最优秀网站,访问量及影响力均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认可的先进典型,并获得相关荣誉。
按照其设想,西溪湿地网站的结构主要有12个频道,各频道下辖若干栏目。在履行十二项任务的同时,网站也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展示各项建设成就、湿地公园风貌以及党员群众精神状态等等。这12个频道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提供全面、及时、权威的杭州西溪资讯,反映杭州西溪各方面、各部门在保护、经营、管理、研究四篇文章中取得的成绩。体现在“新闻中心”频道的综合、保护、经营、管理、研究等5个栏目中。二是建立西溪核心产品的再加工平台。体现在“西溪揽胜”频道的心得、贴图、建议与回声、咨询与解答等4个栏目中。三是建立一个杭州西溪参与者总结经验、探索未来的学术研究平台。体现在“西溪学”频道的西溪模式、历史研究、文化研究、生态研究、建设研究、管护研究、产业研究等7个栏目。四是建立第二课堂。体现在“科普园地”频道的生态文明、湿地教程、水鸟、水草、水文、人文等6个栏目中。五是展示杭州西溪人文。体现在“文学天地”频道的报告、游记、散文、杂文、小说、剧本、诗词、楹联等8个栏目中。六是展示杭州西溪的唯美瞬间。体现在“摄影天地”频道的事件、社会、人物、运动、风景、植物、动物、宠物等8个栏目。七是建立一个杭州西溪党员活动室。体现在“党的建设”频道的三情观察、理论探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班子建设等8个栏目中。八是记录杭州西溪人民的心声。体现在“西溪博客”频道的员工博客和游客博客等2个栏目。九是提供杭州西溪信息集散平台。体现在“信息超市”频道的商务信息(B2B)、职位信息和生活信息等3个栏目中。十是策划杭州西溪公关活动。体现在“主题活动”频道的会员指南、活动一览、活动动态、选手风采、支持单位、媒体报道等6个栏目,为杭州西溪各单位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平台。十一是提供杭州西溪各类组织的资料和动态。体现在“西溪黄页”频道。十二是提供政府公共服务产品。体现在“公共管理”频道的西溪概况、领导分工、机构设置、政策法规、领导讲话、公告通知、工作动态、计划总结、先进事迹等9个栏目。
按照笔者的想法,除以上公共信息外,西溪湿地的网站还应该分为内、外两个平台,相对于无需公开的内部管理、财务数据、人数统计、信息报送和指令发布等内容,均可通过内部网络进行操作。鉴于阿酷公司在湿地中国网建设上的成功经验,笔者倾向于交由阿酷公司操作,以尽快完成西溪湿地的网站重建工作。
9、鱼塘的管理与利用。
千余年来,蒋村当地居民每年冬季进行干塘,不但是农耕文化的集中表现,而且也是当地先人善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智慧的结晶。因此,西溪湿地每年冬季分片进行大面积的干塘,不但能传承当地的历史文脉,而且也能为中小学生以及游客现场学习关于鱼塘管理和鸟类观赏的科普知识提供室外场所,更重要的,干塘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不断降低,将会吸引不同喜好的鸟类来此觅食,为丰富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技术手段。
 
后记:从香港回到单位,就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日常工作中,时断时续、努力挤出许多个“一点时间”才完成了这篇考察报告,所以,行文难免不够流畅,语句难免不够通顺。现将其在湿地中国上挂出,“公示”两天,希望网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按照网友们的意见修改后,再将考察“作业”提交西溪湿地办和浙江省林业厅的领导,算是对这次个人外出考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阅读 395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0/10/5 13:20:23写道:
刘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景观学硕士研究生。偶然读了您的文章,对于鸟类栖息地保护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现在毕业论文就是 鸟类栖息地保护与滨水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很想看您的 西溪鸟类栖息地建设研究报告  ,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得到?我的联系方式kangdandongk@163.com
游客于2010/10/5 13:19:40写道:
[原文]对于你们讲解员队伍,我一直很关注,因为你们是西溪湿地的窗口,也是湿地综保工程的传播者和代言人,我们的理念和思想能不能传播给更多的游客和民众,需要看你们能够消化、吸收并产出的情况。
一直以来,我就鼓励你们在湿地中国上注册并发表文章,以表达你们的感想和诉求(可以用没人知道的网名),我会将你们的感想和诉求及时汇报给咱们的领导,然后共同为西溪湿地的进步和发展作贡献。(待续)
刘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景观学硕士研究生。偶然读了您的文章,对于鸟类栖息地保护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现在毕业论文就是 鸟类栖息地保护与滨水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很想看您的 西溪鸟类栖息地建设研究报告  ,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得到?
刘想于2009/6/18 20:03:30写道:
[原文]文章写得好,但其实西溪作为一个湿地公园是否有加入湿地重要湿地的必要,你要知道,其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再开发将受到很大限制的。当然想法是好的。
呵呵,截止到今年5月份,西溪湿地一二三期工程已经全部竣工了,基本不会再有大的开发建设了。
游客于2009/6/17 10:45:38写道:
文章写得好,但其实西溪作为一个湿地公园是否有加入湿地重要湿地的必要,你要知道,其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再开发将受到很大限制的。当然想法是好的。
游客于2009/6/14 15:40:07写道:
湿地是西溪的根本属性,公园只是西溪的附属产品!
这话说到了国家湿地公园或者国家林业局所提倡的湿地公园的实质.
邓侃于2009/6/12 9:12:51写道: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的措施之一。保护是建设的主要目标,宣教是公园的重要功能。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度开发。
刘想于2009/6/9 16:47:21写道:
[原文]“加强研究和监测成果的运用,强化科普教育。”这段分析的很到位。策划更加实用的科普教育思路,以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科普宣教功能。期待有操作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清澈
西溪湿地有专门的科普部门,我只是提出思路和建议,具体操作就不归我管了。
游客于2009/6/9 15:47:01写道:
“加强研究和监测成果的运用,强化科普教育。”这段分析的很到位。策划更加实用的科普教育思路,以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科普宣教功能。期待有操作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清澈
刘想于2009/6/9 11:42:23写道:
在西溪湿地的网站尚未正式建成之前,这里真的是你们表达喜与乐、爱与愁的好的阵地,希望你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既增长了知识,也增加了见识,对你们所从事的接待等工作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请你们珍重。
刘想于2009/6/9 11:39:30写道:
一直以来,你们的人文解说已经“出神入化”,但关于湿地、关于生态、关于西溪的湿地和生态,却是制约你们接待高层领导,向领导们表达杭州西溪综保工程伟大性的瓶颈。所以,在上周的例会上,我主动请缨,将以“西溪的生态理念”为题,给你们做一个专题讲座。
你所提到的三点建议真的很好,我会向领导汇报,争取尽早解决。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