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湿地 人类文明的摇篮

媒体:绿色中国  作者:内详
专业号:掌上鄱阳湖
2017/3/9 6:34:35

文 本刊记者 耿国彪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长期以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并成为人类文化及文明发展的孕育地之一。

湿地是以水为基本元素的区域。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8.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能源,比如人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水产品和部分禽畜产品、谷物、药材,很多都是由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水是保证人类文明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并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人类早期的几大文明均发生在几大湿地流域上,而当湿地资源被破坏殆尽时,文明往往衰落并灭亡。

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湿地

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而号称“中华水塔”的青藏高原湿地则是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1978年,考古发现华北地区阳原小长梁、泥河湾一带有一百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迹,它位于古大通湖畔,今桑干河右岸,曾经是一片湿地。据《河北考古重要发现1949-2009》载,古地磁法测定小长梁人距今136万年,早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和陕西蓝田人。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遗址,甚至有可能是人类在东亚存在的最早证据。

对于湿地,我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多有记载。广为人知的《关雎》中的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洲”即指的是滩涂湿地。而《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蒹葭”则是芦苇、荻苇的总称,均为典型的湿地植物。

地理环境因素和区域差异是造成不同民俗文化差异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湿地、河流、湖泊等在我国民俗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许多地名中也体现了湿地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如天津就具有湿地的特色。天津别名有“直沽(宋朝)”、“津沽”之名。天津的许多地名中有“洼”字,如太和洼、青甸洼、杨庄洼等,可以看出天津得名起源于湿地。湿地的分布对于我国农耕制度具有深远影响,如江浙地区河流密布,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的稻作区。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曾经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谚语,充分体现了湿地中丰富的物产与生物多样性。

湿地中的陆地生物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历史上一些动物为居住在湿地周围的居民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如狍子、雁鸭等,均是过去湿地中常常被人们猎取的动物种类。一些名贵的动物已经融合在民俗谚语中,如“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中的龙指的是飞龙,学名为榛鸡、松鸡,是在我国享有盛誉的珍品。也有一些生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如麝鼠、香獐等。但是过度的猎捕及栖息生境的破坏已经导致湿地中动物资源破坏严重,一些珍惜的物种已经多年不见踪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湿地一直被认为是潜在的耕地储备资源,因此湿地垦殖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的湿地利用方式,例如将北大荒变为我国的北大仓。虽然耕地面积的增加提高了粮食产量,并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利用方式对湿地资源是破坏性的。当湿地开垦面积超过区域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阈值时,就将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对生态安全造成威胁。据统计,三江平原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开垦以来,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已有约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在全国约有13%的湖泊已经消失。

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一项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因此,湿地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历史上,对湿地生物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芦苇收割、水产养殖、放牧、果品生产等。在东北湿地分布区,芦苇收割是生物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芦苇是重要的纤维植物,既可以用于造纸,又可以做棉花的代用品和编织的材料,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植物。在过去,东北地区普遍有割苇编席的习惯,在冬季将芦苇收割之后,将芦苇破开编织草席,这在过去是东北地区农村的重要副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三江平原地区纤维植物储量就达到884万吨。除了芦苇之外,其它的纤维植物如小叶章、苔草等也可以作为饲料用于发展畜牧业。对湿地动物资源的利用,传统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捕鱼、狩猎、养殖等方面。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及湖滨湿地中存在诸多的名贵鱼类资源。如洞庭湖中除了青草鲢鳙等经济鱼类之外,还有中华鲟、白鲟、银鱼、鲥鱼、胭脂鱼等名贵鱼类。在东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有大马哈鱼。据《黑龙江志稿》记载:“达发哈出黑龙江,秋八月自海逆水入江,驱之不去,充积甚厚,土人竟有履鱼背而渡者⋯⋯取鱼炙干,积之为粮”。此外还有鲟鳇鱼、三花五罗(三花即鳌花、鳊花、鲫花,五罗为哲罗、法罗、铜锣、雅罗、胡罗)、白鱼与滩头鱼等名贵鱼类。

湿地给人类的贡献

湿地与森林、海洋共同维护着地球生态平衡。我国湿地贮存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在涵养水源、调节水文、补充地下水及抗旱防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公顷湿地每天可净化400吨污水。湿地为全球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维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种质和基因资源库。湿地还储存了大量的碳,被誉为储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建设和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好生物多样性,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人类才能永远地在地球这一共同的美丽家园里繁衍生息、发展进步。

湿地被称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具有调节径流、削减洪峰、调蓄水量、补充地下水、水质净化、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人类使用的可更新淡水主要来自内陆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和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通常由湿地补充,据估计全球有15亿〜30亿人的饮水依赖地下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湿地与水,世界资源研究所 华盛顿, DC.2005)。湿地保护对改善我国生态现状、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保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湿地是具有半水、半陆过渡性质的自然生态系统,特殊的剖面结构使其具有极强的持水性。全球约有96%的可利用淡水储存在湿地中,它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蓄水库”。湿地能够涵养水源,水流可以从湿地移至地下土层,来补充地下水;当地下水充足时,湿地水流向上移动变为地表水,以此来排出地下水,调节河川径流。湿地能贮存大量水分,它能保持大于其土壤本身重量3〜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湿地土壤中孔隙度比较大,草根层厚,导致湿地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三江源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36.3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和产水区,为三大江河年产水量600多亿立方。因此,三江源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它对整个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水资源平衡、水源涵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湿地可以看成为表面水流的接收系统,或者地面水流可起源于湿地而流入下游。流域上游的许多湿地可以形成地面出流,这些湿地通常是下游河流重要的水量调节器。有些湿地仅在它们的水位超过一定水平时才产生地面出流。在调节径流,防止旱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许多湿地降低了洪水的破坏性,湿地的丧失会增加爆发洪水的风险。河漫滩、湖泊与水库等湿地是内陆水系主要的洪水缓冲区。

湿地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它与区域地下水联系密切。湿地的地表水可以作为地下水的补给源,当水从湿地流入地下蓄水系统时,蓄水层的水就得到了补充。从湿地流到蓄水层的水可作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可为周围地区供水、维持水位,或最终流入深层地下水系统,成为长期的水源,还可抬高地下水位。

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特性,湿地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在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库,碳总量约770亿t,超过农业生态系统(150亿t)、温带森林(159亿t)和热带雨林(428亿t)(陈克林,2007)。此外,沿海湿地和红树林也被认为是碳吸收最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固定的碳是热带雨林的10倍(王文卿和王瑁,2007)。

如果温度升高、降雨减少或土地管理措施不当引起湿地土壤变化,湿地固定碳的功能将大大减弱或消失,湿地将由“碳汇”变成“碳源”。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将湿地中的水排干,由于水分的流失,地温将升高,湿地分解碳的速度将加快,贮存在湿地中的碳,将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释放出来。科学家计算,假使将全球沼泽湿地的水全部排干,贮存在湿地中的碳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逃逸,逃逸的数量相当于目前森林砍伐和矿物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35%〜40%。这意味着温室气体将比目前增加40%左右,将大大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天然湿地的面积已经大大缩小。越来越多的湿地被排干,土壤中的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因此,保护和增强湿地的碳储存功能,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庞大的基因库。湿地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湿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它们与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

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在湿地分类中得到体现。湿地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以我国科学家在沼泽、滩涂、湖泊等方面已积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参考《拉姆萨尔公约》分类系统,将我国湿地划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5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不同的小类。不同的水文、地貌、土壤、水化学和气候相互作用,产生湿地生境的多样性,高的生境多样性可以保证高的物种多样性,许多物种可以适应范围较广的生境,表明在这些物种中存在高的基因多样性。

湿地是许多生物的栖息生境,其间的生物物种多种多样。中国湿地生境类型众多,为湿生、水生生物物种创造了丰富的栖息生境。中国湿地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据现有资料初步统计,中国湿地高等植物约有2276种,隶属于815属225科,其中苔藓植物64科139属267种,蕨类植物27科42属70种,裸子植物4科9属20种,被子植物130科625属1919种;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野生动物共有25目68科724种(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鸟类12目32科271种,两栖类3目11科300种,爬行类3目13科122种,兽类7目12科31种。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湿地遗传多样性即是指存在于湿地生物个体、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包含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三个方面。物种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的基础,湿地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为形成纷繁多样的基因创造了条件。湿地中种类繁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依赖湿地而生存,任何一个物种或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在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生物的进化,筛选和改良能作为商品的物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和野大豆都是湿地植物,我国水稻的地方品种高达50000多个,大豆品种高达20000多个,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遗传基因。

湿地像天然的过滤器,是一种低消费和生态环保的污水处理替代技术。由于湿地特有的自然属性而能减缓水流,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湿地通过土壤、水、植被及微生物各个组分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综合反应,净化环境污染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我国南方水塘系统占流域面积4.9%时,对流域污染物和营养物的截留率在某些年份高达90%以上。研究表明,流域湿地的比率达到1%〜5%时就足以去除流域大部分的养分。

湿地对调节区域气候有较大的影响,《湿地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均特别强调了湿地对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和物质交换,从而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水量。

在有湿地的环境中,大量的降水通过植物蒸发和转移,返回到大气中,然后又以雨的形式降到周围的地区。附近有沼泽湿地的区域产生的晨雾可减少土壤水分的丧失。湿地在增加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削弱风速、缩小昼夜温差、降低大气含尘量等气候调节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对于城市而言,由于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因此城市内部湿地对于调节城市小区域气候的作用尤为显著。

湿地的文化之美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湿地,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湿地带给人类的美感。湿地之美,美在作为景观存在的水和水生植物组成的风景;美在湿地中生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成千上万的物种,它们以各自的形态支撑着人类视线中的自然和谐;美在湿地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传承,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传递着人类的思想。

在我们历数世界和国内风景名胜区时,会惊讶地发现大多数风景都是湿地类型的风景。比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大堡礁、普吉岛、黄果树大瀑布、桂林山水、青海湖、洞庭湖等等。自从人类有了审美的那一刻起,湿地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究其原因,是水与生命的关系太密切了,它成为内心潜在释放情感的窗口,所以人看到湖泊、江河等水的结合体时心情会放松,并产生愉悦感。

浙江千岛湖是建水库而形成的人工湿地,因水域面积广阔和水深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岛屿而得名。千岛湖水质一流,景色旖旎,是众多热爱自然人士的追求。每年在千岛湖出鱼季节,一网下去有几千斤鱼,成为游客争相观赏的奇景。千岛湖出名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沉船事故,几十位游客因为沉船失去性命。但人们爱好自然的心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之后千岛湖的游客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了成倍的增加。

昔日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今朝水草肥美鱼鸟欢唱。这是形容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的景致。进入秋季,一幅大自然的诗画映入眼帘:大九湖内,微风轻拂,湖面波光粼粼,白色水鸟结伴飞翔,草原上一丛丛灌木,如山丘堆翠,湿地景色美轮美奂。来这里观赏游览的人,流连其中,将身心彻底交给这一片山水。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境内,总面积为53940公顷。到这里来旅游是有好福气的,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超拔。到雁鸣湖旅游的人这样形容雁鸣湖的景观之美:一抹如眉黛般的远山空潆而迷蒙,在我眼前次第展开,一直绵延至天边。清澈的湖水如女儿的明眸,善睐的眼波疑似窃窃私语。

扎龙,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面积21万公顷,1979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一位摄影爱好者面对扎龙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扎龙,梦一样的地方,曾经无数次地听到过世人对它的赞美,但却总感觉它离自己是那么遥远又那么神圣。感谢这个春天,让我有机会走进扎龙,感受那份从未有过的激情。

湿地是水的集合体,有了水就有了芦苇、莲藕等水生植物,也就有了鱼、虾等水生动物和丹顶鹤、野鸭等鸟类。水的沉静,荷花的美丽,飞鸟的舞姿等会在人的内心激起美的涟漪。一位老湿地工作者在日记本上写道:有一个画面,老是在我的梦里出现:漫步在低矮的马路边,触手可及是青青的小草和蓝色天空下清澈的水面,大量可爱的小鸟在身边低飞盘旋。这梦境,也唯有在湿地中才能够实现。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里所指的天就是世间万物组成的大自然,也就是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需要和自然界的万物共生共存,这就是生命之美。花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开放,鸟儿会在蓝天碧水中快乐的飞翔。这些生命在大自然中生长、迁徙、觅食、归巢等生活细节都充满了美感。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爱好者到湿地观鸟。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的西北角,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全球白鹤和东方白鹳主要越冬地,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白鹤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约占全世界总数95%以上的白鹤在保护区越冬。同时保护区还是其它鹤类、鹳类、天鹅等水禽的重要越冬地,及鹭类、部分野鸭和雀形目鸟类的繁殖地和迁徙鸟类的重要驿站和中途食物补给地。“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这是对鄱阳湖越冬候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每年秋冬,大批候鸟从北方,成群结队,携儿带女,历尽艰难险阻,不远万里,来到鄱阳湖越冬。保护区的核心湖泊大湖池经常出现五、六万只各种鸟类欢聚一堂的壮观场面。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牡丹江上游湿地及黑鹳、丹顶鹤、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濒危水禽及东北虎迁移的重要生态廊道。保护区中有代表性的湿地植物有:芦苇、鸢尾、香蒲、水木贼、菰草等;水生植物有:莲、睡莲、莲叶荇菜、菱角、槐叶萍、鸡头米等。

该区处于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徙路线上,是珍稀濒危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迁徙途中的停歇地。据专家调查,该区鸟类达二百五十一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五种,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三十五种。每年在鸟类迁徙的季节,都会有大批的观鸟爱好者来到雁鸣湖,享受与珍稀鸟类相处的快乐。是湿地的物种之美,吸引了众多珍稀鸟类,也同时吸引了众多的爱鸟人士。

很多湿地体现了物种的稀有性和多样性,同时还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脆弱性,以及自然原始性等特点,展示着生命的意义和美感,具有很高的保护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这是一首我国经典的歌曲,歌中唱的洪湖就是湿地之一。湿地,作为现实的景观存在给人带来美感,也同样激发着一代代的文人利用手中之笔描绘湿地,歌颂湿地,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如果有人问起在地球上什么物质和诗歌最接近,我想诗人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水。无论海洋、江河,还是湖泊、小溪,都以其湿润和灵动的特点与人类的生命和情感相通。可以说,水的透明是映照心灵的。而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湿地,尽管形态各异,但无不以美丽的风光、温婉的水流和多彩的植被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表现的是朋友之情,而喻体则是舟、水、桃花潭等湿地景观。据了解,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将近五分之一的语句中谈及湿地。

湿地不仅在文学上被不断记述,一再传承,而且在音乐、书法、绘画中同样是重要的表现对象。著名的世界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记述的就是横贯欧洲的湿地多瑙河。而无论是梵高,还是莫奈等大画家的很多画作都是表现河流或池塘等湿地景观的。我国的水墨画更是靠山水的灵气表现大自然的起伏跌宕。李可染、何海霞、董寿平等一批近现代大师,都钟情中国山水,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江山(以湿地作为代表)。

如果我们翻开世界历史,就会发现许多文化、文明圣地发源于湿地。人类的启蒙时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逐水草而居”。古老的河流、湖泊,神秘的沼泽、海滨,记录了人类逐渐发展进步的过程。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尼罗河孕育了非洲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两河文明,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湿地成为众多人类文明的开端,为人类的发展保存了许多重要文化遗存。

没有健康的湿地,就没有健康的人类。没有湿地之美,人类也将失去心灵的激荡和对美的感知。因此,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看到原始的湿地之美,我们必须保护湿地,珍爱生命的栖息之所。

阅读 325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