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永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主任程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马广仁介绍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一局副局长胡凯红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郭研摄影)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永利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主任程红先生,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马广仁先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赵树丛原定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但临时有事出席不了,请大家谅解,下面先请张永利副局长介绍情况。

  2014-01-13 09:55:0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永利(郭研摄影)

  张永利: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就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情况和成果做个简要介绍。

  2014-01-13 09:56:17

  张永利:
  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是2003年完成的。为进一步摸清“家底”,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湿地保护政策,我们从2009年开始组织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本次调查历时5年,到2013年结束。制定了专门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组建了国家和省级湿地调查领导小组,确定了技术支撑单位和质量检查单位。在遥感数据全国覆盖的前提下,运用3S技术与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一采取了遥感数据室内判读、现地验证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室内修正的工程流程。调查共投入2.2万人,近4亿元,获取成果数据2.6亿条,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分布、受威胁情况和生态状况等方方面面信息。由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多学科、多行业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调查成果科学、准确、真实、可靠。

  2014-01-13 09:56:41

  张永利: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 。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87.0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

  2014-01-13 09:59:04

  张永利:
  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本次调查将湿地分为5类,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579.59万公顷,河流湿地1055.21万公顷,湖泊湿地859.38万公顷,沼泽湿地2173.29万公顷,人工湿地674.59万公顷。前4类为自然湿地。

  2014-01-13 09:59:47

  张永利:
  从分布情况看,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4省区湿地面积均超过500万公顷,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50%。我国现有577个自然保护区、468个湿地公园。受保护湿地面积2324.32万公顷。两次调查期间,受保护湿地面积增加了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现在的43.51%。

  2014-01-13 10:00:18

  张永利:
  对调查成果的分析表明:我国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之中。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湿地是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

  2014-01-13 10:01:00

  张永利:
  我国湿地有湿地植物4220种,湿地植被483个群系;脊椎动物2312种,隶属于5纲51目266科,其中湿地鸟类231种。湿地是“物种基因库”。

  2014-01-13 10:01:32

  张永利:
  湿地净化水质功能十分显著。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我国湿地为降解污染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功能。

  我国湿地储存的泥炭对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若尔盖湿地面积80万公顷,储存的泥炭高达19亿吨。

  2014-01-13 10:02:40

  张永利:
  调查结果也反映出,我国湿地保护还面临着湿地面积减少、功能有所减退、受威胁压力持续增大、保护空缺较多等问题。此外,从管理角度看,国家还未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撑十分薄弱,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2014-01-13 10:03:09

  张永利:
  湿地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1月7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报送的《关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此次调查摸清了“家底”。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依靠科技多措并举,遏制湿地减少、退化势头。

  2014-01-13 10:03:32

  张永利:
  汪洋副总理也作了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湿地立法,健全保护制度,进一步提升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2014-01-13 10:03:54

  张永利:
  总体看,我国湿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需要全国上下更加重视和支持湿地保护工作。为履行《湿地公约》和加强湿地保护,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扩大湿地面积”的要求,积极推进湿地立法,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湿地在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2014-01-13 10:04:10

  主持人 胡凯红:
  现在开始提问。

  2014-01-13 10:05:04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刘美丽摄影)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这次湿地调查摸清了我国的家底。我们看到,这十年之间湿地的主要威胁因素和影响的频次和面积都在呈现增加的态势。所以我想问一下,下一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采取哪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谢谢。

  2014-01-13 10:05:11

  张永利:
  谢谢,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到位。最近十年,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国务院批准了2002—2030年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专门下发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湿地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要严格保护湿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14-01-13 10:06:04

  张永利:
  十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们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6块,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77处,建立湿地公园468处。我国的湿地保护率也由上一次调查时的30.49%提高到现在的43.51%。中央和地方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得以完善,生态系统功能作用不断受到重视,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有1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省一级的湿地保护条例,一些地方还把湿地保护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这些都是积极的方面,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

  2014-01-13 10:07:55

  张永利: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次调查掌握的情况,从以下六个大的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一、从宏观引导方面完善湿地保护规划。按照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2002—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实施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

  2014-01-13 10:09:24

  张永利:
  二、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进湿地保护的制度建设。按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逐步地建立包括自然湿地保护制度、退化湿地恢复制度、湿地生态效应补偿制度、湿地保护红线制度、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制度、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使湿地保护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

  2014-01-13 10:10:25

  张永利:
  三、强化依法“治湿”,制订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虽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一些有关湿地保护的内容,但多数都是针对湿地保护的单一元素设置的,零碎、分散,其完整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都远远跟不上工作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湿地资源调查监测、湿地占用征用的监督管理、各种破坏行为的处罚等,包括怎样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都缺乏一些更明确的、更有操作性的、更管用的条款和规定,所以很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出台一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行政法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把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从加强整体保护的角度做出规定,规范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各个部门形成合力,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

  2014-01-13 10:11:17

  张永利:
  四、着眼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那些功能退化的沼泽、河流、湖泊、滨海湿地等,通过采取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生态补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2014-01-13 10:13:32

  张永利:
  五、强调科学“管湿”,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重点针对湿地保护模式、湿地退化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湿地的模式等重要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整个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014-01-13 10:14:17

  张永利: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湿地保护意识,促使大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珍视湿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支持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谢谢大家。

  2014-01-13 10:16:12

  

  东方卫视记者提问(刘美丽摄影)

  东方卫视记者: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了解到国务院批准的湿地保护工程投资额是90个亿,但实际上资金的到位率只有38%。在“十二五”期间,这方面的投入额计划是多少?又有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资金能够到位?

  2014-01-13 10:16:16

  张永利:
  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请马主任来回答,他可能说得更详细。

  2014-01-13 10:17:2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郭研摄影)

  马广仁:
  你的问题提得很专业。我把我们国家落实长远规划的情况跟各位做一个介绍。刚才张局长说我们国家制定了《2002—2030年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长远规划,200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为了落实好这个规划,从“十一五”开始,我们就分阶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制定了“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整个规划的投资总额大约是90个亿,其中中央是48个亿,地方配套42个亿。我们规划了四个方面的项目:一是湿地的保护工程,二是湿地的恢复工程,三是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四是能力建设工程。“十一五”结束之后,在全国实行了205个湿地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我们国家的湿地、改善湿地的生态状况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2014-01-13 10:17:40

  马广仁:
  刚才你提到了,确实资金没有完全投到位,这也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十二五”整个规划是129个亿,其中中央是55个亿,其他属于地方配套。规划的方向也是四个方面:一是湿地的保护工程,二是湿地的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四是能力建设工程。整个项目一共有738个,保护工程里面有590多个,综合治理工程是110个,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是26个,能力建设工程是10余个。前三年中央实际投资9亿元,财政投资在“十二五”期间是15亿元,前三年投了3亿元。我们这个项目仍然在执行当中,到目前为止,我们执行了115个湿地项目。谢谢。

  2014-01-13 10:19:1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刘美丽摄影)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00多万公顷,相当于国土面积的3%,我想问一下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2014-01-13 10:22:10

  张永利:
  2003年我们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对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湿地资源进行了摸底。这次调查我们将起调面积与国际接轨,调整为8公顷。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同口径对比,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湿地类型、相同的地块、相同的起调面积的前提下进行比较,发现全国的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变化等一些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其主要原因。

  2014-01-13 10:22:35

  张永利:
  这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围垦和基建占用仍然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而且受影响的湿地范围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围垦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大江大河的两侧以及湖泊的周边地区。基建占用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两次调查结果的数字对比显示,近十年来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上一次调查的结果是12.76万公顷,这次的调查结果是129.28万公顷,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两次调查结果的对比还发现,影响湿地的主要威胁因子已经从上一次调查时的污染、围垦、非法狩猎三大因子变化为这次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子,威胁湿地的主要因子增加了,影响频次和影响湿地面积也在增长,这说明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

  2014-01-13 10:23:20

  张永利:
  调查同时显示,我国湿地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果将湿地生态状况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简单分类的话,我国的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具体来讲,评级为“好”的湿地占到湿地总面积的15%,生态状况评级获得中等档次的湿地占到湿地面积的53%,生态状况评级获得“差”的这个等级的湿地面积占到全国湿地面积的32%。从这个数字中我们应该对湿地资源受到威胁的情况、具体的变化情况有所了解。谢谢。

  2014-01-13 10:24:53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刘美丽摄影)

  人民日报记者:
  我提一个和湿地相关的问题,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我们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其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了解到有一些地方,比如浙江的开化县自己已经主动这么做了,对于这种自主的行为,您做什么样的评价?谢谢。

  2014-01-13 10:26:02

  张永利:
  中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好的决策,这个决策和林业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家知道,林业上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包括各种类别的保护区,林业上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也正在积极地按照中央的精神研究相关的工作。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任何用心良好的试验、探索都是好的,值得鼓励。

  2014-01-13 10:26:37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刘美丽摄影)

  香港大公报记者:
  湿地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何处理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经济资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谢谢。

  2014-01-13 10:29:28

  张永利: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针对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全国湿地保护面积达到2324.32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43.51%。许多重要的自然湿地得到抢救性的保护,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得到较好的维持。在湿地开发方面,湿地提供的清洁淡水支持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比如三江源湿地每年为江河提供水600多亿立方米,三江平原湿地确保了400万公顷良田的亩产高产,湿地的种植业、养殖业、制药业、矿产业等也是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来源。

  2014-01-13 10:29:53

  张永利:
  近年来,湿地生态旅游更是成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湿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认真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合理利用。但是,必须统筹考虑湿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因素,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我想强调四点:

  2014-01-13 10:30:56

  张永利:
  首先,要通过划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的办法把重要的湿地先抢救性地保护下来。

  第二,要把湿地保护作为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纳入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盘子,并给予投入等方面的保障。同时,要把湿地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考核。

  第三,积极推动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把各相关利益方的关系平衡好。

  第四,要严格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制订能够确保湿地科学合理利用的相关政策,总结探索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模式。当然,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措施相匹配。谢谢。

  2014-01-13 10:31:39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刘美丽摄影)

  农民日报记者: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请问下一步我们如何更好地完善集体林改?

  2014-01-13 10:32:46

  张永利:
  谢谢,这也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程红主任刚从集体林区调研回来,让他回答这个问题。

  2014-01-13 10:33:1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主任程红(郭研摄影)

  程红:
  应该说集体林地制度改革是我们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农村推进的又一次很深刻的变革,进入新世纪初,很多省份、很多地方陆续进行了试点和探索,特别是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以10号文件的形式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这项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认可。

  2014-01-13 10:33:32

  程红:
  到目前为止,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已经基本上完成。据我们的统计,现在已经确权到户的集体林地将近27亿亩,占整个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9%,大概有将近9000万户农户拿到了林权证。通过这项改革,农民真正成为了集体林地的主人,也真正成为了集体林木的法人。从现在看,改革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培养农民成为市场主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

  2014-01-13 10:34:26

  程红:
  根据三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下一步如何完善这样一个改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包括整个林业系统进行了很认真的研究,提出了总的想法,就是要紧紧围绕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这样一个主题,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的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要下工夫,去做文章。

  2014-01-13 10:36:19

  程红:
  一、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特别是赋予林权生产要素的功能,使农民获得林权是可抵押、可担保、可流转的,真正使农民获得的林权从资产变成资本,这样来确保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权利。

  二、稳定和完善农民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在确保林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要规范推进,特别要推进林权的流转,使林权流转起来,一方面能够使社会的生产要素向林业集聚,另一方面使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收入。

  2014-01-13 10:37:18

  程红:
  三、从林业部门来说,要减少行政审批。我们要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来确定在推进林业发展方面审批哪些要下放,哪些要赋予地方,赋予老百姓。特别是对于老百姓很关心的采伐问题,要逐步推进改革。

  四、在政策方面,特别是要健全强林惠林的政策,使老百姓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获得林业的发展,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收入。谢谢。

  2014-01-13 10:38:32

  

  中国日报社记者提问(刘美丽摄影)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划定生态红线对于生态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问一下在湿地保护上,我们国家有没有进行生态红线的划定?如果有,标准是怎样的?我想到去年时媒体有报道,张家口有上百万的防护林濒临衰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这样的事情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谢谢。

  2014-01-13 10:39:12

  张永利:
  谢谢!这两个问题提得都很好。所谓生态红线就是保持生态安全的底线。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主要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刚刚制订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根据这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初步结果,结合我国国情,经过专家论证,我们划定的湿地保护红线是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划定这条红线就是遏制我国湿地资源面积减少,功能退化趋势的一个迫切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4-01-13 10:40:20

  张永利:
  这个红线既是限制开发利用的高压线,又是维护基本生态平衡的安全线;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线,也是实现有序发展的保障线。当然,划入红线内的湿地资源并不是就完全不可以开发利用,但是这个开发利用一定是有条件的,是适度的、科学的、合理的,并且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一定要明确利用湿地的范围、时间、强度、方法等,使湿地利用严格限定在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承载的范围之内。不言而喻,划定生态红线,并落实好这条红线,绝对不是孤立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办法、措施和工作紧紧跟上。

  2014-01-13 10:42:06

  张永利: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知道全社会,包括记者朋友们都非常关注,这个地方我想说得稍微远一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按照《森林法》的分类,我们的林子分五大类,其中有一个类别就是防护林,专门发挥防护作用的林子。

  2014-01-13 10:42:45

  张永利: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坝上地区防护林死亡的事情,情况是这样的:据我所知,而且我们多次派调研组、派各个学科的专家实地去调查会诊,这些林子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末期到七十年代的初期营造的。我们在媒体上看到,这都跟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治理工程连带在一起了,实际是记者朋友不了解情况。

  2014-01-13 10:43:59

  张永利:
  三北防护林大家知道,是1978年正式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2000年前后才启动的,而河北坝上这些林子都是70年代早期以前营造的,大概有150多万亩。为什么呈现出这些林子大面积枯死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当时造林时是成规模地造林,而且是同时造林。按照相关的技术规程,杨树,特别是你们刚才提到的这个地方,大面积栽植的小叶杨,它的生命周期决定了这些树木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到了生命的末期。

  2014-01-13 10:45:49

  张永利:
  根据相关技术规程,杨树大概是26—30年的时候就到了生长的顶峰期,随后进入衰老。上个世纪50—70年代造的林子,到现在一算时间都很长了,所以这些树大面积死亡,90%的原因都是它到了生理的衰竭期,是自然老化、自然死亡。

  2014-01-13 10:48:02

  张永利:
  当然,这里也有这些年来的干旱和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也有当时造林时由于投入不足,采用扦插造林的办法,树体的生命力稍微差一点,包括以后的抚育经营,由于力量顾及不到,没有及时跟上,也加速了这些树木的老化死亡。

  2014-01-13 10:49:36

  张永利:
  我们建国以后造的林子,如果是用材林,它有用材林采伐利用的规定,到了一定的时间该利用就利用了。由于它是防护林,主要是发挥生态社会效益的,没有把它作为主要的利用对象,所以这些树木到现在基本上都到了成熟林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由这件事情想到,我们营造的很多防护林,包括三北防护林,包括沿海防护林,包括长江防护林,包括珠江防护林等,都要研究下一步这些树到老的时候怎么办?怎么采取最科学的、成本最低的、效益最高的措施。

  2014-01-13 10:52:20

  张永利:
  我们现在正在对全国的防护林老化情况进行摸底,同时也想利用河北坝上这个地方做试验田,为下一步整个的老化防护林到期以后怎么样及时更新摸索一些经验、探索一些路子。

  2014-01-13 10:54:02

  张永利:
  这里有几个细节,我稍微说两句。对于坝上这150多万亩,国务院领导同志也非常重视,我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也非常重视,发改委等国务院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可以说前后开展了很多工作。我们把林子分了四个类别:一类是死的,就是将来完全把它伐掉重来。一类是生长不良的,我们通过加强森林经营抚育等措施来焕发它的生机活力,提高生态防护功能。还有一部分要通过补植补造的办法,维持这些林子,让它更多发挥效益。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一个思想,就是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有待造林。对于坝上,作为一个点,我们现在已经有具体的方案。对于全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从十年前就开始对各类防护林老化之后怎么样更新改造给予了关注,通过坝上这个事情来推动一下,把这些事情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也是大有好处的。谢谢。

  2014-01-13 10:55:28

财经杂志记者提问(刘美丽摄影)

  财经杂志记者:
  刚才张局长讲到国家对湿地保护非常重视,包括制度建设,但是这几年来为什么业内很看好的湿地保护条例却一直没有出来?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什么时候出台,有没有比较精确的时间表?包括现在走到什么程度?

  关于生态修复工程,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地区可能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很难到位。二是规模不是太大,导致对整个区域生态功能起到的作用是杯水车薪。三是有的地块涉及到多个行政区区划,具体怎么做,包括后期维护管理、投入运营都会有很大的争议,几个部门互相扯皮。作为林业主管部门,下一步怎么应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措施?

  2014-01-13 11:00:02

  张永利:
  谢谢你,你又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请马广仁主任来回答。

  2014-01-13 11:01:26

  马广仁:
  谢谢,你提的问题确实很到位,也很专业。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湿地立法的问题。湿地立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很重视,从2003年就着手考虑制订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条例。到现在为止十年了,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包括国内的和国际的调研,开了很多座谈会,条款写得也很多。每年的“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要呼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立法。目前全国已经有18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湿地保护法规,到去年底还有一个省出台了,我们没有计算在内,如果计算在内就是19个省了。

  2014-01-13 11:01:40

  马广仁:
  为什么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条例,你觉得很难?实际上我们觉得这个路走下来也很难。因为湿地是多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就目前而言,在我们国家,湿地保护管理是林业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湿地的一种制度。换句话说,湿地里面,比如水、植物、鱼、动物,包括水里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鸟类,都是不同部门在进行管理。所以在湿地立法当中,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考虑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这就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其他部门的理解。到现在,我们正和有关部门就有关的条款进行磋商,我预期可能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形成共识。这是第一个问题。

  2014-01-13 11:03:33

  马广仁:
  第二个问题,关于生态修复。根据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们目前考虑的生态修复,一个是国家主体功能区,25个主体功能区,涉及到我们国家436个县,380万平方公里,这里面的很多湿地我们现在还没有进行很好的修复。我们现在正在制订生态修复的规划,这是第一。第二是现在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规划,其中涉及到湿地的有两块内容:一是湿地的退化修复,二是湿地的综合治理。现在这个规划我们也正在编制之中。谢谢。

  2014-01-13 11:06:39

  主持人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4-01-13 11:09:49

 
 

© 2012 湿地保护   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