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浙南高山湿地--望东垟

媒体:浙江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浙江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区
2010/1/21 10:36:24
    它位于两省三市县交界处,海拔一千三百多米,面积六百多亩。湿地四周群山环绕,气候常年温湿,珍稀动植物比比皆是,被专家论证为华东最大的高山湿地。
神奇的浙南高山湿地
通讯员 蒋萍 何向平 本报记者 施龙有 文/摄 2004-3-19

  罕见的高山乔木湿地
    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县城出发,沿着盘山公路和坎坷不平的机耕路,行车近2个小时,我们才来到上标林区的望东洋高山湿地的脚下,负责这片林区和高山湿地维护的上标林场场部便设在这里。
    爬行40分钟,登上望东洋。奇怪,在县城还是阴雨霏霏,一到望东洋却是一片风和日丽,其海拔可有1300多米呢。场长老梅解释,这里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达13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很是宜人。
    迎接我们的是一片丛林,树木密集,齐刷刷五六米高,碗口粗,光秃秃的树干泛着青色,顶上还结着小颗粒果子,其下,则生长着很多各种各样的灌木。“这就是江南桤木,是望东洋最具特色的树种。”陪我们上来的生物老师张彦向我们作了介绍。张老师说,原先望东洋80%的地方生长着这种江南桤木,而且每100平方米可长72株,被称为乔木生态类高山湿地。这种高山湿地,在全国都属罕见。
    步入林中,脚下软绵绵的,张老师说,我们是踩在千百年累积起来的朽木枯草上。有清澈的水渠穿林而过,一个个小水潭随处可见。再深入,便容易迷路,很难辨别出林的方向了。林场的梅场长在旁边介绍,这片江南桤木有40亩,是望东洋唯一没有遭到破坏的地方。
    出丛林,往前走没多远,便觉豁然开朗,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块椭圆形的盆地,其上大部分是茂密的草丛。“这里已经被破坏得很严重了。”张老师领我们走近看,才发现有些地面已裸露在外,黑土被翻出,踏上去,水沿着鞋边渗透出来。“这就是湿地,已经几个月不下雨了,水却一点儿不会少下去。”“那白色的是盐,经几次开垦,这块地已经盐碱化了。”正当大家沉默时,远处突然有群白鹭从一人多高的草丛后飞起,过了一会儿,又有一群水鸭从另一侧飞出,张老师又高兴起来:“3年的养护没有白费,候鸟又回来了。”
    副场长小吴叫我们随意蹲在一个小水潭前,拣了颗小石子扔进水中,立刻便有很多小鱼游了出来,使原本看来空无一物的小水潭充满了生机。小吴说,这种鱼很好捉,可能是智商很低吧!小石子一扔,它就以为是食物,就四边围过来抢食,当地人称其为“懵懂鱼”。
    一条长长的碎石道很突兀地出现在眼前,与周围的生态显得极不协调。梅场长无奈地说,这就是当时开垦时留下的沟渠,用来排水的,后来又被填了,以防水源严重流失。
    珍稀动植物比比皆是
    在上标林场办公室,老梅捧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他说,这里能真实地看到望东洋当年的美丽。
    瞧这漫山遍野的红,成片的闪光红花油茶,在绿叶衬托下,鲜艳欲滴,这是春天的望东洋;瞧那一片金黄,亮丽夺目,它叫萱草,又叫黄花菜,这是夏天的望东洋;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野花野草,形状和颜色都很独特。据统计,这儿有观赏植物483种,野生药用植物862种,野菜植物野果种质资源也十分丰富。老梅说,一种药材叫大叶三七,多年前在临安发现后就未见踪影,有关部门曾到浙江各大保护区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寻找,都没发现,而在这里只花20分钟就找到了。
    一张刚孵出的黄腹角雉的照片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老梅得意地介绍,望东洋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7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40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动物有28种。张老师立即在一旁作证,1997年他到望东洋时,就曾听到过云豹的叫声。
    林场工人说,望东洋在当地一直被称为“懵懂洋”。地方志记载:地面江南桤木等灌木林立,黄花菜等茅草覆盖,深可蔽人,涉足其间,如入迷宫,故名叫“懵懂洋”。关于“懵懂洋”的故事很多,如自古以来就曾有人在此开荒、种水稻,可是水稻只长枝叶,一人多高而不现花不结穗,当地人称“懵懂长”。上世纪50年代,管理部门曾从东北引进500头牛放养,牛到了那里后便无由来地乱奔乱跑,尽管水草鲜美,几天后却全部变得如痴如狂,人们又说是“懵懂牛”。再后来,1997年大规模开发后,这里曾种过辣椒、土豆、药材等等,同样一无所获。
    精心呵护湿地的人们
    70岁的张彦是景宁一中生物老师,也是中国动物学会会员。张老师在丽水可算是名人了,早在1984年,他便带领学生们建立起“动物苑舍”,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中学唯一的一个生物馆,内设动物饲养、植物栽培、标本制作等,收集动物标本达1500余件。
    张老师告诉我们,他曾陪浙江省林科院、浙大、华东师大等院校的专家学者10余次到望东洋考察。“开发前,那可真是块宝地呀”,他感慨着。那时,它还是名副其实的“懵懂洋”,遍布江南桤木,一眼望不着边际。他们往往只敢在外围打转,稍微深入,都必须用长长的竹竿探路,否则,有的地方一脚下去,可以把人淹了。后来开发时,高高的推土机就曾陷了下去,没到了驾驶窗,司机吓坏了,连滚带爬地逃了出来。
    张老师介绍,1997年,在他和其他专家的建议下,上标林场就曾将望东洋等高山湿地作为国家级软科学计划上报省科委,但县农办已将其作为宜农荒地上报,并获得国家近百万元的开发专款。从此,老张他们便没有中断过呼吁。1999年,在县人大的干预下,终于停止开发,并开始了自然保护区的筹建工作,但损失已无法挽回。老人痛心地说,“他们答应核心区保留上百亩江南桤木,谁知只在口子上保留了40亩,而且核心区破坏得最为严重”。
    护林员柳建青是望东洋的“功臣”。他常年住在望东洋边林场的一座房子里,我们到达那天,刚巧老婆来看他,带了一大袋鱼、青菜、干菜等。“总算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了。”场长老梅跟他开玩笑,40多岁的汉子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老梅说,平时他们多是吃干菜。“这儿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记者问。“潮湿。一年四季都很潮,尤其是春天,最潮湿的时候,被子真能拧出水来,场里发了电热毯,还是没什么用。”下山的路上,老梅悄悄说,冒着得关节炎和风湿病的风险,每个月只有500元钱,他真觉得对不起职工。
    老梅尽管很无怨,但也显得很无奈。为建自然保护区,原本已经很艰难的上标林场已贴进去了近20万元。为什么大家甘心这么干?老梅说得很实在:靠伐木过日子是没有出路的,从长远看,这是林场唯一的出路;从全局来看,这也是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作为全体林业职工应尽的义务。
    从2000年起,林场便对望东洋湿地及其四周的山场进行了全面封山,并加大了湿地保护的宣传。令大家欣慰的是,望东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而且,几年的努力,使该地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涵养了下游十余座大小水电站的主要水源,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方面来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阅读 59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