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江豚还有多少头?下半年见分晓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7/15 7:45:43

长江商报消息 我的父亲看见过一百头白鳍豚

我仅看见过十头白鳍豚

我的女儿

只看见过一头白鳍豚的标本

——诗人江天《白鳍豚备忘录》

本报讯(记者 谢方)昨日,是全球人工饲养时间最长的白鳍豚淇淇逝世十周年忌日。为了不使江豚不再步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后尘,“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同日发布。

该计划受农业部委托,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编制。《计划》建议在长江江豚保护区内实行全年禁渔,发展“退渔观豚”项目,该项目将于明起在江西九江市湖口县率先试点。11月10日到12月20日,该所还将组织一次对长江全流域的种群生态科学考察,确定江豚现存数量。

受农业部委托编制计划

昨日上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克雄向志愿者们介绍了“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该计划主要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三个方面制定了近期保护行动计划,包括长江全流域的科学考察、新建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区,扩充现有的保护区。此前,这份计划已征求了专家、渔政人员的意见,此后将继续征求社会公众和长江中下游相关部门的意见,最后将由农业部发布定稿。

11月10日到12月20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将组织一次对长江全流域的种群生态科学考察。王克雄介绍,他们将采用轴线抽样法和拖曳式声学记录仪等方法,对宜昌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等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区进行往返考察,并在热点水域进行全年监测,在宜昌至上海江段全年进行声学监测,以了解这些区域江豚的具体数量以及水质、噪声等具体数据。“2006年,我们组织的长江淡水豚考察中确定了长江江豚的数量为1800头,近几年发布的不到1400头的数据是根据下降速率计算得来的,这一次我们将再次实地考察,确定江豚的数量”。

“退渔观豚”明起九江试点

此外,该项计划还建议开展“退渔观豚”项目。王克雄介绍,所谓“退渔观豚”就是在长江江豚保护区范围内实行全年禁渔,发展观豚旅游,渔民不再靠捕鱼,而是通过为观豚者提供旅游服务来维持生活,“一来可以改善渔民捕鱼的艰苦生活,提高渔民收入,也可以保护鄱阳湖区渔业资源”。 据了解,目前长江流域共有7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和2个迁地保护区,16日起,“退渔观豚”计划将在江西九江市湖口县首先进行试点。

目前迁地保护区有石首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和安徽铜陵保护区,而目前天鹅洲保护区面临着水质资源不是很好,水域面积容纳量有限的问题,“我们建议将天鹅洲故道与下游的黑瓦屋故道连通,可以改善水质,扩大保护区的容量”。据了解,建于1996年的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目前种群数量为近40头,而现有的水域面积最多只能容纳50余头江豚在此生活。

此外,计划还建议在长江三峡库区,长江中游的老湾故道、下游的安庆西江,镇江金山湖、扬州廖家沟等地建立新的迁地保护区。

白鳍豚淇淇离开我们已经10个年头了。

10年前的7月14日,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里生活了22年的淇淇因为年老体衰悄然离世。

自淇淇逝世后,在长江流域再也没有发现这种古老的物种,2006年,中国科学院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现在,长江里另一个豚类,被称为白鳍豚“丑表妹”的江豚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由于航运、挖沙、滥捕滥捞、排污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江豚正以每年6.3%的速度在减少,目前其数量已不足1400头,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15年内,长江江豚将步白鳍豚的后尘。

背景链接

于江:十年,43万字为白鳍豚立传

昨日,于江在《悲情国宝:白鳍豚生死全记录》一书发行介绍会上谈创作经历。本报记者 原丽阳 实习生 常纪东 摄

白鳍豚和江豚保护志愿者于江本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1997年因为采访第一次见到淇淇后,十年间,他持续关注白鳍豚和江豚保护活动,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与白鳍豚有关的资料,写成一本43万字的《悲情国宝:白鳍豚生死全记录》,全面、系统、详实地记录了“长江女神”白鳍豚“2000万年的进化史、2000年的文化史、90年的科学史和30年的灭绝史”,极为详尽地记录了白鳍豚淇淇的一生。昨日,这本著作在光谷的悼念现场与读者首次见面。

第一次见淇淇就被折服

1997年9月,为了策划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于江来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看望了淇淇。

于江这样讲述第一次见到淇淇的感受,“体型流畅舒展,银灰色的皮肤光鲜柔润,神态是那样聪慧乖巧,动作是那样潇洒自如,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高贵典雅的气质……美得脱俗”。

2002年,淇淇逝世的消息传来,于江萌生了为淇淇立传的想法,他通过图书馆、网络、专家等渠道搜集各种与淇淇有关的资料,多次采访水生所研究照顾过淇淇的专家,甚至动用海外的亲朋帮助搜集资料。

2006年临近岁末,于江在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栏目看到,六国科学家组织的“长江淡水豚考察”,经过38天的努力,用尽各种先进监测仪器和研究方法,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科学家们推测,白鳍豚可能已经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我靠在床头,两眼呆呆地看着电视屏幕,耳边好似听到了淇淇的哭泣声。”于江说。

受此刺激,半个月之后,于江开始动笔写作《悲情国宝:白鳍豚生死全记录》,直到2011年7月终于完成了全部文稿。

多张珍贵照片为国内首发

于江介绍,整本书立足于有据可查的史料资料,无一虚构;大量引用原始资料原文,最大限度地记录和还原历史,还对白鳍豚进化史、文学史和科学史中重要的史料也有许多开掘和探究,比如,1700多年前,中华风水术鼻祖郭璞为什么能对长江中忽隐忽现、神出鬼没的白鳍豚做出简洁精确的描述?西方人怎么获得中国境外仅有的3件白鳍豚标本等。

于江表示,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图文并茂的“白鳍豚生命档案”、一本“中国白鳍豚小百科”,让我们这代人、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个完整、详实、有血有肉的白鳍豚,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水中国宝”。

此外,本书还配有200多幅珍贵图片。比如,1914年,霍伊手持猎枪与白鳍豚的合影;1918年米勒发表的白鳍豚标本照片和世界第一张白鳍豚绘图等,都是首次从美国、英国三家收藏白鳍豚标本的世界著名博物馆获得,并首次在国内发表;30年来我们一些与白鳍豚有关的邮票、纪念币、商标、烟标等图案。

据了解,目前本书只有少量在中国收藏热线奋时书屋有售。

阅读 252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