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十年求索路 湿地保护的美好蓝图

媒体:兰州晚报  作者:瞿学忠
专业号:乐业
2010/4/11 20:39:04
十年求索路 湿地保护的美好蓝图

作者:晚报记者 瞿学忠 稿件来源:兰州晚报
 

甘南湿地——尕海湖

甘南湿地——尕海湖

全国政协人环资委、省政协领导考察甘南州水源涵养林

全国政协人环资委、省政协领导考察甘南州水源涵养林

    作为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黄河、长江上游的河源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湿地不但在涵养和调节水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在玛曲湿地对黄河水资源的涵养、补给作用重大。但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该区域内湿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萎缩、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退化现象,不仅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危机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保护与修复措施非常必要。

    “保护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湿地,就是保护好该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从而为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奠定坚实基础。”甘南州委书记陈建华说。

    立项

    甘南州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兰州大学等高校的9位专家上书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议尽快保护甘南生态环境。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苏荣明确批示把甘南生态保护“做成一个大项目”。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甘肃省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陈建华和省人大代表沙拜次力、毛生武、完代贡、刘延兰、康土生等代表多次建议,建设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碌曲、迭部、舟曲三县)生态功能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建议说,实施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功能修复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对于恢复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的生态环境,增强长江水资源补给功能,保护流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那一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玛曲县为首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同时委托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编制完成了《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和《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规划》。

    2005年8月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和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等深入玛曲、夏河、碌曲等地考察随后12名院士联名上书中央提出“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生态环境恶化亟需国家大力支持保护”。

    进程

    2005年12月30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兰州组织有关专家,对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的《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进行了评审。与会专家认为: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补给峰值区域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大面积的草原、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和补给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对甘南和甘肃,而且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以水资源补给为主线的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体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规划选题准确,立意鲜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规划》提出协调好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在进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同时要保证农牧民实现小康目标;提出以生态建设为核心,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构建区域生态保障体系;提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三大产业”(即奶牛养殖、牛羊育肥、草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对甘南州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水资源涵养与补给理论、草畜平衡理论对规划区生态状况、水资源变化、草场承载力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并据此确定了规划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规模和潜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有所突破。”评审组组长、中科院兰州分院程国栋院士这样说。

    近期目标

    按照《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从2006~2010年,以草原、森林、湿地封禁保护为重点,采取以保护为主,建设为辅等措施进行保护、治理。对退化较轻、容易恢复的植被先行安排治理,促其尽快好转,对退化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植被,则在加强保护、防止继续退化的同时,为后期治理创造条件。逐步扭转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向黄河补给水源的能力得到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畜牧业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有所减轻,从而为下一步的大规模治理奠定基础。

    据甘南州发改委主任南木卡桑杰介绍,前期主要开展以草原、森林、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为主的治理工程。对森林植被加强封育,对退化草原全面进行还草,对超载严重的草原降低家畜头数,对沙化草原和“黑土滩”进行人工育草,采用生物措施防治鼠害。完善草原承包机制,采取围栏、禁牧、休牧、舍饲圈养、人工草原建设等措施,推广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产品生产模式,启动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农牧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体系三大工程,从而达到水资源补给和农牧民增收的双重目的。

    甘南州政府州长毛生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搞好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实行暖棚养畜,逐步达到畜草平衡,转移天然草原超载牲畜。通过异地安置,促进农牧民定居。同时要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绿色畜产品加工、旅游业、劳务输出等新产业,为定居牧民提供新的就业出路,使草原的牲畜和牧区的人口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提供有力的经济社会环境。

    远期目标

    《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中的远期目标时间为2010~2020年,以增强黄河水资源补给功能、稳定黄河水资源补给为主要目标,巩固封育成果,完善保护措施,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使生态得以明显改善,建成完善的生态保护综合体系,形成与生态保护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以及完整的生态环境建设技术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实现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达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目标。

    据甘南州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冷周介绍,远期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管护。主要生态工程规划任务为:森林保护34.30万公顷,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5.54万公顷。“在巩固森林、湿地保护成果的同时,使区内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修复,使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涵养水源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资源补给量基本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存衍。发展太阳能和沼气池,解决农牧民能源短缺问题。兴建牧民新村,适度集中人口。培育绿色畜产品加工、藏药生产、旅游业等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非农业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基本消除人畜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冷周说。

    出台

    2006年3月15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在北京组织专家及有关部委业务主管司领导,对《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进行了评审。与会专家认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转暖、人类活动加剧,造成该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原、湿地、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日益减弱,对黄河中下游干流径流产生严重影响。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十分紧迫,《规划》的实施事关当地以及整个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大局,对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区域地处高寒,生态脆弱,退化日益严重,急需保护治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批准,推进《规划》尽早实施。

    2006年6月12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曹玉书主持召开《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协调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甘肃省西部开发办、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甘南州修改完善《规划》情况的汇报,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的意见。

    2007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甘南州副州长王勇告诉记者,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涵养和补给黄河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乃至整个流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 72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