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张掖市生态湿地保护建设见闻

媒体:甘肃日报   作者:殷尚清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8/12 9:02:27

  盛夏时节,张掖市黑河生态湿地保护建设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大型挖掘机、运输车辆轰鸣作业,退耕还湖、坟墓搬迁、防洪坝建设循序渐进。以科学发展观驱动的国家级黑河生态湿地建设工程,使水波荡漾、一片翠绿的生态湿地不断扩大,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赞扬。

  有一首“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的诗句,说出了“金张掖”昔日的景象。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金张掖”的历史内涵作出了具体解释:波光粼粼的水源,是绿洲农业发展的生命源泉;曾以全省5%的耕地,提供了全省35%的商品粮是历史的辉煌;农民人均收入相对较高,生活殷实是内在的骄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是闻名省内外的文化底蕴。然而,“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的画面,却是过去的写照,这样的自然景观如今已不复存在。

  现在面临的严峻现实是:生态湿地大面积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生态功能减弱。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张掖市委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湿地保护国际咨询专家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丰富了“金张掖”科学发展的内涵。这就是“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进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其重点是顺应自然规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围绕资源优势,夯实工业强市基础;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今年开春启动了国家级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的多元化方式,保护建设综合要素互相匹配的生态湿地。

  “金张掖”耽误不得。对生态湿地保护建设工程,各级干部以项目提升优势、以项目提升特色、以项目检验服务、以项目促进发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规划保护区应退耕还湖的土地、搬迁的坟墓、关闭的采砂场如期退耕、搬迁、关闭。尽管每处都是难以割舍的告别,但是为了“金张掖”的明天更美好,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积极退耕还湖、恢复草滩苇地。有关部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超前谋划、及早安排,组织开展了有史以来施工场面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生态湿地工程建设,确保了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保护与建设的主旋律突出了大水面、大绿地、大芦苇相环绕、多文化元素相配置的生态理念,再现连片苇溪的生态自然景观,为新时期的“金张掖”注入古韵新姿相辉映的特色内涵,使她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阅读 10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