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亟待解决影响国家湿地公园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的几个问题

媒体:原创  作者:湿地管理局
专业号:湿地管理局
2013/12/9 9:42:14

         亟待解决影响国家湿地公园科普

            教育活动开展的几个问题

                                            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何智娴           

                                                                    2013年129

  文章摘要:

Abstract:

由于诸多问题的影响,国家湿地公园其科普教育基地的

Due to many problems, the important role of NationalWetland Park’ 重要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尚需完善和改进综合服务体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base is not fully played out,itbuilds a platform 系功能,逐步形成以科普教育为轴心,全面发挥引导、启迪、for tourists to understand the wetland ,acquire knowledge,and enhance 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游客搭建在体验自然、愉悦游览中认识the understanding in the natural experience and pleasant tour . Thereby to 湿地,获取知识,提高认识的平台。以此提升科普教育基地enhances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public to the science education base, 对公众的吸引力,扩大湿地知识传播的覆盖面,在全社会形expands the wetland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coverage, forms a thick 成保护湿地资源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生态文明强国”提供atmosphere of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the whole society, 保证。

and provides the guarante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ower".

         海洋、森林、湿地被并称之为地球之肾,具有着供水、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控洪水等诸多功能。它是天然的资源宝库,丰富的物质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的改变息息相关。国家湿地公园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公众了解自然、认识湿地,传播科普知识的最直接的平台之一。自2008121日,国家林业局布实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以来,国内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得到迅猛发展,到目前已经达到了200多处,大部分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旅游观光景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建设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对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示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从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科普教育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层面总体上看,受交通环境,门票价格,综合服务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知识传播的范围、教育的覆盖面,科普教育基地应发挥的作用及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改善还建立高效综合服务能力的科普教育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切到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对以下存在的几个问题,找出病源根结,寻求最佳的改进措施,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最大化地发挥出科普教育基地传播、启迪、教育的重要作用。使更多的公众通过观光旅游、体验自然,汲取知识来不断提升对湿地的了解,认识到保护湿地的意义以及存在的必要性。

    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按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中已经明确的:“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要求,其设施建设与科普教育活动开展需要仍然着很大的差距。国内各国家湿地公园基本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栈道,拱桥,休闲长廊,科普宣教中心;配备了游船以及服务性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建设无可厚非是为游客提供了游览、体验自然的必须具备的条件,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设施来消闲,观赏美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问题在于公众游览的综合设施均已配套,但科普教育的设施还远远满足不了为广大游客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坐落在大城市的一些国家湿地公园,每天游客都车水马龙、应接不暇,可以在园区内地欣赏自然美景,走进狭小的湿地宣教中心,玲琅满目的动植物标本,图文并茂的图版展示以及触摸屏等一些高科技的应用,游客在这走马观花短暂的时间里的确能获取一些相关湿地信息,但是也很难让他们从质上更多的了解湿地、更不能谈不上国家为什么要保护湿地,湿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了。那些远离城市的国家湿地公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游客的流量自然很小,显而易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究竟能发挥多大便可想而知了。我们去德国密里茨国家湿地公园考察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他们的做法与我们有很大的区别,对接待游览观光游客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倾斜于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公园里最吸引游客眼球的则是为游客、青少年来公园体验自然生境而建设的“青少年森林之家”、“体验中心”等一系列设施,因为有了这些为开展活动而建设的设施,游客,青少年可以利用假期长期住下来,按照科普教育活动计划参与活动的开展,接受科普教育。培训专家可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帮助游客了解动植物生长规律,动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生存的关系,湿地的功能与作用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等等方面的知识。使游客,尤其是青少年通过学习与具体实践,能够清楚地懂得和理解只有人人都来参与保护人类这一不可或缺的湿地资源,才能享受着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显而易见,公园设施建设关键要看拟建的设施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宗旨,实现的目标。如果我们从理念上把公园建设重点放在发展旅游产业上,科普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上,配套设施建设肯定会出现偏颇。设施上出现了偏颇以及其他因素的存在,就会导致游客难以从游览观光、体验自然中吸纳有关湿地存亡利与弊关系方面的知识。慢慢以经营为目的,成为了公园的主旋律,科普教育也会渐渐从这个舞台中消失。

    影响科普教育基地难以发挥作用的其他问题。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给人们生活搭建了休闲娱乐,吸纳湿地知识的平台,公众在休闲时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充满大自然气息的公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陶冶情操,享受湿地带来的乐趣,从愉悦中来了解湿地、认识湿地。然而这样的梦想从目前来看不是人人都可以实现的,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县市境内的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都远离城市、镇村,在经济效益的制约下,几乎没有公交车设立通往公园的线路。其二国家湿地公园都是非公益性的,门票价格也都在几十元以上,根据游览的需要尚需支付其它的费用等等。现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很不平均,低收入的人群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这部分人群在不具备交通工具的前提下,又没有可利用方便的交通工具,“打的”往返一次公园最低也得上百元,不菲的门票也让这部分人望而兴叹,两大方面的奢侈消费成为了很大一部分公众涉足国家湿地公园的拦路虎。我们还以德国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他们为了让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采取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法,并与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了良好的服务机制,游客乘坐公交车需要的开销,全部由公园在社会上筹措的资金中进行反补。国内每一处公园都设有公交车停靠点,游客只要拿到某公园印制的一张游览卡片,就可以免费乘车到这个公园的停靠点,公园门票价格也非常低廉。而且,引领游览的导游都是志愿者,对游客服务不收任何费用。这样服务体系的建立,就给低收入人群创造了观光旅游,体验自然,接受再教育的机遇和平台,也给国家湿地公园广泛传播湿地知识,教育人们热爱自然、保护湿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这样的服务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边远的国家湿地公园,服务的对象多数限制在来自远方的旅游团体以及政府、各部门接待的团体。这种僵化、呆板的综合服务体系不改革,势必自身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服务的层面也只限于局部,国家投巨资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谋划不断扩大游客的覆盖面,通过科普教育来不断提升游客保护湿地的认识,是拉动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为青少年搭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平台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基本国策,说明了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快速取得成果的生力军。不断强化对青少年实施科普教育,意味着热爱自然、保护湿地从娃娃抓起这一理念。国内青少年由于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针对青少年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开展保护湿地科普教育活动受到了严重的梗阻。在德国密里茨国家公园考察期间,喜出望外看到学前班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公园体验自然。公园专家利用相关的设施广泛为学生们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学生们在与专家们一起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的专心兴奋。知识的传递让他们学到了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让他们通过开展保护湿地这一形式新颖的课外活动,“湿地”这一名词在学生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与我们交流中的学生们,夸夸其谈对湿地印象、热爱程度。有很多中学生在假期里自愿为公园做义工或导游。我们国内青少年由于很少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对于湿地的功能与作用的概念根本不清楚,也体现了我国在综合教育方面的一个缺陷。国家湿地公园在蓬勃发展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为青少年体验自然、了解湿地,增长新的知识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在社会形成一股正能量。要想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除教育机制需要做一些调整外,每一处国家湿地公园都要把服务于青少年体验自然,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环境与设施建设好,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普教育实施远景规划,有计划地开展由学生参与的保护湿地科普教育活动。青少年通过走进湿地与动植物零距离接触,实施与生境的亲身体验使之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湿地--地球之肾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性等等。更重要的是能够从认知过程中懂得保护湿地关切到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国家兴衰之大计。这种科普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并植根于各国家湿地公园,是践行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和谐发展的强大的动力。

    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走向已经在“国家湿地公园规范”中明确其建设目标、宗旨,是完全符合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要求的。要成为公众体验自然、享受自然,参与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来真正提高游客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湿地、热爱湿地的意识,使整个社会形成关注自然、热爱湿地的浓厚氛围,就必须要切实抓住科普教育这一主旋律,面对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的设施建设、服务对象、交通工具等一系列问题。攻克这些难点结症,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要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与实践相结合,出台与之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轴心,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所相关联细化的政策,不断发挥国家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的导向、传播、教育作用。其次要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开设便于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科普教育的绿色通道,能够为游客提供低消费,方便通畅的条件和环境,使更多的群体都有能力涉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亲身体验自然,参与科普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三国家湿地公园要从理念上,服务的能力上发挥出科普教育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在建立起总体服务规划的基础上,还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网络体系,尤其是面对青少年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青少年通过体验自然,参与科普活动更多的掌握湿地知识信息,公园要通过信息反馈,了解他们对湿地知识掌握的情况,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当我们携起手来彻底解决影响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的诸多问题,广大的群众、青少年才能有机会涉足国家湿地公园体验自然、享受自然,接受系统的科普教育,国家湿地公园启迪、引导,教育游客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呈现出来。只有人人来关心、关爱人类这一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地球之肾,我们的绿色家园空气会变得更清晰,环境会变得更洁净。同时,也为建设“生态文明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导向的支持!

阅读 382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