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美國的環境保護運動發展歷史和挑戰

媒体:人民網-人民寬頻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5/19 8:40:39

《綠家園》系列訪談【文字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民大家好,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記者,也是一家民間環保組織“綠家園”的召集人,今天我們請來一位美國朋友,我們從他的年齡看,就可以看出他經歷了美國環境保護和全球氣候變化,美國在這個方面怎麼做的經歷,請您和各位網友打一個招呼。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大家好。
    
    主持人:他叫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不要把我看得那麼老。
    
   主持人:我想,大家可能比較關心的是,美國這些年來,在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很多人一方面說,美國用了世界上很多很多的能源﹔另外一個方面說,在《京都議定書》簽訂的時候,美國一直沒有進入到簽訂。今年的年底,京都議定書就要到期了,又會有一些新的條款和條約,美國現在也是一個新政的奧巴馬政府,你覺得在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美國會做一些什麼?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當然會,這十年來,我覺得美國人也好,美國政府也好,也看到氣侯變暖的問題,確實要做一些事情。時間到了。我不代表美國政府,我只是一個美國人,我很樂意聽到奧巴馬很積極要和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具體來談氣候變暖問題,我們將在年底根本哈根談成比《京都議定書》更容易落實的東西。
   主持人:環境保護已經成了大家嘴上很容易說的話,60年代時美國人和現在一樣這樣關注環境問題嗎?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變化很大,我是1956年出生的,我今年53歲(按中國的算法),我生的那年,就是50年代的時候。美國對環境保護的概念也不成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正是美國工業發展很快的十年,科學這個方面發展也非常快。我們會普遍利用殺虫劑(DDT),大家還沒有意識到,科學可能不是好東西,可以說50年代已經有這個出頭,第二次世界大戰怎麼結束的?就是美國第一次利用原子彈,這都是科學發明的壞東西,所以從那時起,美國人也好,西方國家的人也好,我們就開始注意,科學可能也可以傷害人類,也可以傷害自然。
    
    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大概是在小學一二年級,正是古巴危機時,我們當時經常有演習,就是核戰方面的演習。把我們很多小朋友嚇壞了,這和環保有一點不同,正是因為我們覺悟了,世界上面臨一些大問題時,60年代美國對環保的概念越來越成熟。之前,美國人也非常愛環境。在19世紀末已經有一個運動叫“工地運動”但是那個運動不是環保方面的,是一種保存土地主義,為什麼叫“保存”,因為希望打獵的人,釣魚的人,因為美國人少地大,到19世紀末,原始的森林如再不保存下來就沒有了,而這些人會利用原始森林去打獵,或者干淨的水去釣魚,這和環保和生態概念有一些不同。
    
    說到“公地”問題,美國最初在18世紀末,更早時,17世紀末,是從地少人多的地方移民過來,所以他們有一個“公地”,一個草場或者森林大家要公用。而如果大家都多用,誰就沒有草來用了。就沒有書刊看。所以公地概念美國是有的,但是后來,美國又往西部發展,開發西部,這是在19世紀的事情。我認為19世紀一直到開始有保存的概念,美國人就不太關心他們當地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人少,你破壞一個地方,污染一個地方的水,破壞一個地方的森林,你還可以搬家,找一個新的地方。覺得覺得地方是用不了的,你可以往西發展,或者到其他地方去。
    
    但是一直到19世紀末就開始改變,可是保存主義和環保是不一樣的,一直到60年代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環保概念。
    
    主持人:我去過美國的黃石公園,你可以看到當年的羅斯福總統,他就提出建立國家公園的概念,這也是19世紀時,而且我知道,黃石公園每一景都有當年畫的畫,那時大家已經開始要建立國家公園這個概念。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這是保存主義,這不是保護主義,當然有一點類似。有一位攝影家,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哲學家,他拍了很多照片,還有一些畫家畫了很多經典風景畫。可是他們也只是希望可以以這種方式來做宣傳,讓大家更加珍愛這些地方。你所說的黃石公園,它是1872年建立的,很有意思,保存主義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力,但是還有一點,當時有一個公司,因為他們當時要鋪鐵路,而這個鐵路要經過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基本是山區,沒有人,比較原始的地方。在華盛頓,國會要撥款要去搞一個國家公園,很有意思,當時是保存主義者,鐵道公司希望影響國會去蓋這個,為什麼他們要合作呢?因為他們要有一個旅游景點,從美國中部到舊金山的鐵路上,很有意思,這是企業家和保存主義的力量合作來做的一件好事。
    
    主持人:我們企事也真的要找這樣的事,不是我今天的開發就要賺夠今天的錢,其實要長遠的發展,這是我們通常說的,但是有一些企業家不會考慮那麼長遠,隻要今天的利益你說的這個,就是這個企業家保護以后,就可以保存自己的力量。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這叫生態旅游,這在美國和在中國都是非常賺錢的項目,也是一個比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說到美國國家公園,規范化是19世紀末,你說的羅斯福總統(第一個羅斯福總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個政治家,他在1891年有一個《森林保護區法案》,這個《法案》是為了可持續去砍伐樹木。1916年,才有一個聯邦政府的國家管理局的成立,也出台了另外一個法。美國國家公園的概念和國家森林的概念不一樣。你知道,美國聯邦政府管理一大批土地,在阿拉斯加,在美國的西部,還有少數在中部和東部。有的是國家公園,那是百分之百給老百姓自然接近的地方,基本上不開發。國家森林是為了可持續的利用資源,還有其他方式的,有美國內政部,美國的農業部管理的性質不同的聯邦管理的土地,但是美國國家的公園,在世界第一,系統也是非常健全,當然,在這裡我邀請中國的朋友去分享美國的國家公園,有的是很漂亮的。
    
    主持人:你剛才說的阿拉斯加,我曾經在美國時,有一位朋友跟我說,他們當時非常著急,我們都知道,布什執政時,要開發阿拉斯加,因為那裡有石油,你說,阿拉斯加真的是非常原生態,我從飛機上看下面全都是小的濕地,金光閃閃的水在陽光下折射出來,但是那裡發現大量的石油,這樣的開發,是由誰來決定,是由國會決定嗎?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這有廣泛的爭論,非政府組織也可以發言,州政府也可以發言,國會也可以發言。當然還有其他的行政部門,阿拉斯加地很大,可是聯邦政府管理的比例不是任何一個州,下面還有幾個州,主要是聯邦政府管理的,但是一大塊阿拉斯加土地是由聯邦政府直接管理的。但是你能不能開發資源,這要看國家公園絕對不可以,阿拉斯加有一個比較大的國家公園,但是其他的聯邦政府管理的土地,要看情況,有的是可以,有的是比較困難,有的需要申請。最近,那裡發現石油,他們已經有一大堆採石油的公司在阿拉斯加的北部出現。問題是什麼,爭論是什麼,第一,當地對濕地破壞會怎麼樣,對生態和環保會造成什麼影響。第二,石油吸上來以后,怎麼到港口,管子運輸是一個大問題,安全是一個問題,因為那個地方有地震,就是說那個地是動土,如果你碰這個動土,可能一百年,兩百年都很難恢復,還有大批野生動物生活在那裡,都會受影響,70年代就開始辯論,已經辯論很長時間,然后才決定要採集,但是管子有很多規定,不是地下,也不是地上,而是空中。為了讓動物群可以繼續生存,但是還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有一個平衡。你問我怎麼決定,其實很復雜,要談很長時間。
    
    你知道,美國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從70年代以來,有一套法律是關於環保的,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當然我們在以后還可以談。
    
    像非政府組織也好,個人也好,他們可以起訴,雖然你決定開發一個地方,我可以不同意,我認為這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所以法院也可以參與這個辯論,間接參與,他們認為,訴訟是有基礎的,實際上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最重要這個透明度是比較高的,大家有知情權,他們也可以在法庭辯論,游說過程也很激烈,都影響了華盛頓和州政府。
    
    主持人:我前幾天去過優山美地,這個地方有兩個峽谷,有一個地方就修了水電站,主要是供加州用水,另外一個峽谷是完全充滿活力,我是秋天去的,無論是顏色還是水流,但是我在那裡,有一個環保組織告訴我,環保組織希望可以拆到這個水電站,因為使整個峽谷成為一個死的高山平湖,當時他們也在非常緊張等待華盛頓的消息,像這樣一些決策,好象也需要國會來決策是嗎?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要看是誰管那塊土地。可是像這種情況之下,要透明度高的討論和辯論,水庫的水是給舊金山人用,如果你把取消可能也不可以。
    
    主持人:他們還會有替代的方案,我覺得現在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的生活理念上常常有這樣的,一方面我們需要保護環境,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實很簡單的例子,比如這個地方有一個工廠,這個工廠是一個納稅大戶,可是它又是一個污染的企業,如果把它關掉,可能對這個城市,或者對這個縣就會損失很多的經濟效益,像這時,美國是靠什麼時候來平衡的?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就是長期的辯論。你知道,美國也經歷類似中國現在這個時期,在30年代,1989年,美國的股市,全西方的股市都垮了,美國就進入十年的經濟危機,為了擴大內需,美國大量撥款去搞基本設施建設。美國最大的水壩就是在那時建立的,就是胡佛水壩,很有可能你說的加州北部都有很多水壩,大的小的都有,都是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一方面希望可以擴大內需,給大家就業的機會而蓋的。80年代以后,那時環評的過程也不太成熟,現在,有的工程是沒有什麼道理,或者沒有必要這麼破壞環境的,所以,像美國現在也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你們現在考慮大量新的工程,你還需要考慮環保,你問我一個基本的問題,我們是怎麼去磋商、取舍,決定應不應該這樣做,因為化工產業也需要,水電也需要的,所以多多少少的破壞也是必要的,如果想享受這種生活。但是關鍵在美國,現在做得比較漂亮的是,就是我們有一個非常公開的程序,你要蓋一個工廠也好,你要把一個水壩弄掉也好,每一個利益團體,都有發言權,來坐在桌子旁邊來討論表達出他們自己的立場和要求,還有法律的框架,企業家也好,政府也好,其他的利益團體,或者當地的居民都好,如果他們有意見,他們也可以走法律程序。所以美國的政治體制是一個斗爭性的,你有你的利益,你一定要堅持,你有幾個渠道可以來進行呢?就像大選一樣,其實大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兩個政治家罵對方,這都是西方形式。
    
    主持人:我剛才聽到你一句話,在很多國際會議上,大家罵美國人的地方,你說要享受,就是要生活得好,這個享受總要有一個度,我們誰都想享受,但是這個地球上有那麼多資源讓大家全都像美國人那樣享受嗎,美國人現在開始反思這個問題了嗎?他們佔了多少地球人其他的資源。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到現在為止,我在中國生活了15年,我現在在中國的高校和地方做研究,我得到一個信息,美國人每天平均消費能源是中國人的5倍,可能是中國農民消費的20倍,因為北京人也很浪費,現在他們都可以開自己的車,也有一點浪費。這個事實使我更加冷靜了,我覺得美國是對不起全球的,因為我們的生活不比北京的居民好五倍,我們對世界的影響不比中國平均的公民重要五倍,當然這是開玩笑,其實完全是浪費。從五十年代開始,當然我只是代表自己發言,我們在工業方面走上浪費的道路。大的汽車制造公司要每一個人每一家不止一部、兩部三部大汽車一個汽車是一噸金屬,甚至兩噸金屬和塑料以及其他的原料。我們用它干什麼?我們是用它是去理發,或者去買一瓶牛奶什麼的,為什麼?是為了伺候那麼利益團體,我們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分散的。美國人都有一個別墅,在美國的華盛頓首都,就是在郊外,那個地方要到地鐵差不多要走一公裡,兩公裡。可是大部分美國人不願意走,去超市,也差不多需要三公裡,一大批人都是住別墅,不集中居住,如果你是農民,住你的村子裡,離你的土地近,這是一個合理的生活方式,在城市,我個人的看法是,人應該集中在社區居住,每個社區都要配一個超市、一個理發店,一個電影院,社區和社區之間有公交,或者地鐵,每個人不需要都去開車,這是我個人理想主義的看法。我覺得美國人開車是可以的,如果你要開到你父母家,如果他們家裡你一千公裡,你可以租一部車,不要把它放在那,當你的每天的交通工具,這太浪費了。說來話長,但是我認為我說的是對得起聽眾、網友。
    
    當然我們有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70年代美國人有環保的概念,當時美國人也非常注意人口膨脹,60年代有一本書叫《人口炸彈》在70年代中期,再過十年,印度肯定會有餓死的,因為人口膨脹過快,耕地有限,還好這個沒有實現,但是70年代我們又碰到了兩次石油危機,1973、1979年,這次石油危機世界讓每一個美國人體會到石油的來源是不可靠的,也讓我們考慮到石油的可持續性,也就是化石燃料的有限。當時卡特總統,在70年代末時,他也想出很多辦法,發展綠色能源的方式,而且希望人們開車慢一點,因為可以省油,也不希望汽車公司生產高耗費的汽車,但是80年代沒有危機了,美國人就忘記了。也不是完全忘記了,出生在80年代的朋友可能知道,那時是裡根總統的共和黨執政十年的時期,接著是老布什。那十年雖然有一套新的方式,但是落實這個法律速度放慢了,甚至走回頭路了,因為共和黨和民主黨是不一樣的,70年代有一個新的共識,希望可以做一些事,但是我們吸收兩次石油危機教訓。
    
    主持人:今天三月份在奧巴馬大選時,正好在美國,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在美國的超市,每天做的沙拉,還有熟食,到了晚上賣不出去,都扔了,因為我知道奧巴馬競選時,就希望把全國的燈泡改成節能燈,這些都在自己的競選中有所提及,我想問一下,奧巴馬,在全世界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家都在體會這場經濟海嘯,而超市仍然是這樣做,而倒掉這些東西都是非常好,因為你是一個美國人,你看著這個事就不管,還是怎麼樣,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想給奧巴馬寫一封信,我后來把這個媒體放在中國的報紙上,我想知道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但是他們說,如果重復使用可能會腐蝕,如果超市買到的吃壞了,會被罰得很厲害,而有的一些地方,是把這些東西送到宗教團體,送到教堂給窮人的吃,但是這麼大的超市,主要是沒有這些人力來做這些事,你作為一個美國人怎麼看待這個事?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我沒有注意到這個具體問題,但是我相信,超市也不願意作廢,因為他們希望賣掉,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利益,但是這是一個好的例子,美國生活方式要改,並不是我們要犧牲我們的習慣,比如說洗熱水澡,或者開電視,不讓開汽車從A到B的地方,但是怎麼遏制這種浪費,我認為政府要管,社會要管,比如說上稅,納稅這個機制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看清楚,比如說碳排放的問題,在50年代,誰都不管發電廠的污染多大,對周圍的居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是好的影響,還是不好的影響。或者酸雨的影響等。但是我們慢慢看透一點,看得全面一點,看得科學一點,就知道這個代價有多大。比如你說的超市,如果有這樣一種浪費,當然不會有人贊成這樣做,一方面把它們捐給窮人,但是基本上應該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少浪費,這對誰都有利。
    
    我們現在考慮到碳排放的問題,你知道,美國運輸糧食和其他吃的浪費有多大?一瓶加州的葡萄酒,你要把運輸用的,排放用的碳也要算進去,這是非常可觀的,但是這不光是在美國,我在中國的成都,不久前我到那裡的超市去買蘋果,我買的蘋果是智利生產的,我就看這個蘋果,這個蘋果是空運過來的,我買得也很便宜,不貴,可是你想,這有必要嗎,這不是說中國人怎麼樣,當然美國人更厲害。可是我們為了每年每個月能吃掉這些新鮮的水果,到底浪費了多少能源,這個問題不是應不應該的事,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我們再過一年,人類還能不能生存下去?這是第一個問題。當然我是關心我孩子的未來,我是關心我孫子的未來,美國繼續那樣做,還要傳染給別人,我們已經傳染給中國了,中國成都的居民要吃智利的蘋果,就是因為那時不是吃蘋果的季節,這是我們都要去想,這個非常有必要。
    
    主持人:其實我們小的時候,冬天就吃大白菜、土豆也覺得不錯,但是好象日子過得,冬天也要吃黃瓜也要吃西紅柿,所以需要溫室,我認為這可能真的是從美國傳染過來的,但是我們真的要想到,我看到有一些美國朋友,他們開始抵制礦泉水,開始很多人說,礦泉水的瓶子可以回收,他們認為這就是資源沒有浪費,但是他們說,你這個回收必須還要重新加工,重新加工又要用能源,加工的過程中,還要產生污水,其實也是一種污染和浪費,你重復使用就不會。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還有更厲害,運輸一大堆水,水是很重的東西,所以大卡車在美國,如果從一千公裡遠的地方運到紐約去喝,那個水不光是瓶子的問題,也是運輸的問題,就是碳排放的問題,因為這個碳排放是很厲害的。
    
    主持人:所以我們覺得這些給他忽略不計,我曾經採訪過美國舊金山的環保局長,他很吃驚的是,舊金山可以做到,不用美國政府,因為那裡的環保局本來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員,都由政府來發工資,但是他們可以利用回收資源,可以給每個公務員來發工資,這種回收系統在美國,你親身親歷有哪些?比如說垃圾分類,資源的重復使用都怎麼樣?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我自己有經驗,因為我上大學的時候,美國就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也有很多利益團體反對。比如說,超市不要花錢雇人去處理垃圾,如果當時你回收的話,你把瓶子拿回你買的地方,主要是超市,他們反對,因為他們不想花少錢多雇佣兩三個人去處理。還有,汽水公司也反對,因為他們不要消費者有任何麻煩,就是說他們利益觀念是非常狹窄的,他們沒有一個公益的概念,所以在美國,如果你現在去,有的州是回收,給五分錢,有的州給一毛錢,有的州根本不管。可是美國有很多地方有規定,一定要收回,一定要分類,那個是自發的。很多美國的基層非政府組織,他們就開始鬧,比如說我的大學城(密西根大學城),主要是靠大學,因為那裡人知識水平很高,他們就鬧得很厲害,我們市政府就通過一個規定,就是需要一定要規定起來,一定要回收,我想舊金山做得比較漂亮,可以這樣做。但是問題是,你要綜合性考慮這個問題。比如說在舊金山,誰回收,你可以賣錢,五分錢,如果回收,也可以直接給回收商去彌補他們回收方面的開支等等。
    
    我想在美國政府是比較被動的,但是慢慢的越來越多的地方、州級的政府已經採取行動。現在有一個危機,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塑料的價錢,金屬的價錢是降低了,有的回收商回收是賠錢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不撥款,他們就會倒閉,或者不干了,所以這也是一個問題。但是主要一個概念,我們不要浪費。
    
    主持人:我們有一個記者沙龍,每個月的月中,上個月就是一個中國的企業家來給我們講,他是在西安,他發明了一種工業胃,就是用機器進行垃圾分類,因為我們現在很大的矛盾,大的瓶子、報紙可以去賣,但是像白色塑料盒,特別是用的塑料袋很難從垃圾中分出去,而他發明的工業胃,就是可以把這些分出去,而分出去以后,大量的垃圾袋可以轉換成其他資源使用。還有一個例子,我們燒爐子,都是從下往上燒,這使得能源浪費,還有環境的污染,這個發明家發明了從上往下燒,就可以直接讓火在爐膛裡燃燒,而且在煙囪上蓋一張紙都不會染色,這麼好的東西,但是在中國很難推廣,因為他們是一個民營企業,而且他們再貸款時,也受到了影響,像工業胃,上次給我們講的那個人,他說錢不是問題,就是沒有人知道他,他希望擴大宣傳,但是這種宣傳有多少人相信他,當然我想這可能是一個國家工業體制,或者發展規模問題。美國有這樣好的技術,怎麼讓公眾接受?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美國業面臨類似的問題,當然大公司有自己的做法,你來一個新的東西,如果不是他們的東西,他們肯定會懷疑,甚至排斥,或者採取其他的行動。他們覺得影響他們賺錢了,有的公司,在美國已經開始覺悟了,就是一些機器的發明有利於他們的生產,不光是有利於全世界,他們也可以分享,還可以從中賺錢一點錢。
    
    說了美國浪費能源是很厲害的,而美國人不太願意犧牲自己的非常高的生活方式,但是,可能我們不需要完全放棄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因為技術也可以救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但是我自己的看法是,我們都要覺悟,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浪費是不好的,從狹窄的利益去考慮一個產品或者一個做法的好壞,我想我們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我們要充分地在基層、聯邦、中央政府角度看清楚,把透明度提高,修一個水壩、蓋一個工廠都要綜合性了解這個東西對生態、對居民、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然后才符合邏輯的去決定蓋還是修,還是不改還是不修。
    
    主持人:但是新技術怎麼樣,因為有人說,企業是靠市場來,但是新的技術很難被市場接受,美國有沒有這樣的機制來扶持這樣的產業發展?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這不是政府管的,美國政府可以促進科學研究方面,政府也可以撥款支持一些發明新技術。可是像一個開商,他們有一個新的產品,他們要自己去找路。比如說他可以跑到公司賣這個技術給他們。用他們的實力去推廣。他們也可以去集資。找投資者去支持他們。所以有很多方式。和中國有點類似。中國和美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可是有一個共同點,兩國人民都非常聰明,也有非常聰明的發明家和科學家,當然通過像你說的這樣,你是一個行動者,你覺得這個技術非常好,你還是個行動者,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組織,自己的關系網幫他們想辦法。但是像美國,核電是一個好東西,有很多美國人反動,輻射是不安全的。我認為法國、日本做得都非常好,法國、德國的發電很大的比例是核電。
    
    主持人:但是法國的環保組織對他們的核污染,就是核威脅,以及核垃圾都有擔憂?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那肯定的,核發電廠對世界的影響,對全球、未來的影響,和燒媒碳排放,你都要做一個平衡。我覺得70年代的悲劇是什麼?就是一批人非常堅決反對核電的發展,的確是有問題,但是他們沒有看到,不發展那個,繼續燒煤,繼續燒石油對我們的代價是多少。
    
   主持人:隨著我們認識的提高,我覺得對核電的認識,包括對水電的認識,開始大家都說,水電是一個清潔能源,因為它不冒煙,不像核電那樣,但是水電淹沒的房子,垃圾,造成的液氧也很大。它第一年的水庫排放的溫室氣體,相當於一個火電廠的四倍。我覺得,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可能像你剛才說的,我們的能源到底應該走哪條路,採取什麼辦法會有一個結論,但是我想我們現在有一個共識,理念就是要節約,美國人佔用這麼多的世界能源,而我們的綠家園曾經輕過一個經濟學家,他提出一個“虛擬電場”就是說節約可以節約出很多的能源來,而節約出來的能源就相當於一個電場的發電,亞行在中國非常推行這個,但是現在顯然推行的速度還是比較慢的。
    
    剛才你還在提到,像媒體的作用,我經常也被別人質疑,好象記者應該是公立的,不應該有傾向性,尤其是對一些報道,不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中國的很多記者,在報道過程中,非常標明自己的一些觀點,美國的媒體在報道這些環境保護問題上,完全是以一個媒體身份,還是我也是生活在地球一分子身份來去面對這些環境問題?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我想都有,要看什麼場合和情況。有的記者是非常積極的,談不到什麼偏見,但是有他們自己的立場,他們報道時,應該把他們自己的立場說出來,不要裝成中立的,不要騙別人。最重要就是充分報道。美國的新聞媒體是比較自由,所以如果一個記者是那樣做,比如又去說保護利益團體的利益,而去報道把一件事說出來,他也是冒險的。因為其他的記者,如果覺得他在搞鬼,也可以報道這個記者做得不漂亮,或者怎麼樣,所以有一個平衡,當然你在《紐約時報》報道一件事很正經,你必須報道兩邊,你有自己的看法,你就把寫自己的社論,而不是在報道的那張紙上。
    
    主持人:但是我知道,美國媒體的報道,還會受到一些大財團影響是嗎?他們的勢力會不會影響到新聞媒體的報道。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這可能會多多少少有一些。我不反對有,可是那些記者也會被批評,現在美國有一個電台,他們老是站在共和黨的立場來討論問題,可是大家都知道這樣,所以你看他們報道,當然也不是偏見,但是是從自己的視角說問題,而其他電台都有自己的背景,個人也是這樣。最主要是,一定要保証透明度比較高的狀態,你不要說自己,你說的話,非常符合邏輯,非常獨立在報道,有償新聞是一個大問題。如果有的話,是個大問題。
    
    主持人:你覺得有償新聞不是一個問題嗎?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問題比較少,因為會被批評的,會成為一個丑聞,還要看是什麼報道,如果是小鎮的周刊,這可能影響也沒有《紐約時報》那麼大,如果《紐約時報》,或者《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報道是收錢,是有償報道,他會被罵得狗血噴頭,並不是說《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是理想主義管理的地方,但是那裡的透明度非常高,他們也要考慮他們的名譽,個人也是。美國有很多問題,但是這種方式去做事,或者斗爭,透明度高是我們的一個特點。
    
    主持人:你在中國待了15年,你也參加我們的綠家園的生態游,去北戴河看過鳥,你對中國的環境保護有什麼建議嗎?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這個問題我想我沒有資格說。因為我在中國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我有自己的意見。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沒有以前那麼窮,但是不是一個富有的國家,人口壓力很大。我想官員和學術界的文化水平比80年代時高多了,我想北京也好,地方也好,官員也好,他們都有能力把問題看出來,分析清楚一點,透明一點,全面一點,所以這也是一個好事,而現在有一系列的法規,就是有關環保方面的,還有一批積極的公民社會組織也可以做一點事,還有越來越多的新聞記者都很注意環保的事,我認為這是很積極的方面。
    
    所以,當然我對這些變化是比較樂觀,我覺得中國人和美國人一樣,都會注意你本人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還有你周圍的環境,現在,如果比較全面地去考慮問題,透明度比較高去把決策過程放開一點,有公眾參與的機制,我想中國也會做得比以前好,並不說中國以前不好,而是更好,有的朋友批評我,我太樂觀看中國的未來,可是在這點上,比如說北京的知識分子,他們是非常注意空氣的質量,還有思考面對沙塵暴現象該怎麼辦。
    
    從另外一個方面看,中國面臨很大問題,我很同情中國,北方沒水了,要南水北調。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美國也有類似的經驗,就是在加州的南部,本來不應該住那麼多人,但是在三四十年代,他們的發展非常快,二次世界大戰時,上個世紀40年代發展是非常快,所以沒水,當時我們叫“東水西調”柯羅拉多的水調到非洲。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但是是一種不得已。中國也考慮到人口的問題,工業部署的問題,我聽說,山東從2003年到現在,他們很快地發展重工業,重工業要看什麼行業,但是這些耗水都很厲害。如果綜合性考慮問題,山東應該發展那種工業嗎?我想應該要考慮,已經沒水了,再過十年水從哪來,他們挖井,可能是挖地下水,挖深了以后就沒水了,人類的生存就是一個問題,這不光是美國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共同地、廣泛地交流,想出更多的辦法來。我覺得美國人應少犧牲一點。
    
    主持人:你自己做起,從你的家人做起。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我洗臉時都重復利用水。
    
    主持人:你應該把他推廣到更多美國朋友家裡,我認為這很必要。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我們也需要太陽能,我們也需要太陽能弄熱水。
    
    主持人:今天的訪談時間差不多了,我們談了很多美國問題,我們也談了美國人眼中中國存在的問題,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先生曾經說要寫一本書叫《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期待這本書早日問世。但是不管我們怎麼去預見我們的未來,但是我們從今天開始,節約我們每一滴水,檢點我們每一個生活方式,像美國這樣的耗能大國,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我們真的需要更多的交流、反思,我經常說一句話,也是能夠記住的一句話,我現在做的很多事都是對不住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要認識到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今天的訪談就到這裡,我們下次節目在建。
    
    Jonathan M. Aloisi(艾堅恩):再見!

阅读 136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