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孙莉莉:观鸟,我的新征程

媒体:原创  作者:红树林基金会
专业号:红树林基金会
2019/11/4 11:03:30

我与鸟的缘分始于2012年。那一年,我与王石、马蔚华等企业家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在讨论基金会LOGO时,王石提议借鉴WWF用熊猫作LOGO的办法,用深圳最具代表性的迁徙候鸟黑脸琵鹭形象作为MCF的LOGO。就这样,黑脸琵鹭成了MCF的LOGO,也成了我的自然名。我的观鸟史,从观察黑琵开始。

那个冬天我终于看到了这种炫酷的大鸟:怎么会有鸟长着琵琶一样的嘴?怎么会有鸟有着红宝石一样的眼睛?怎么会有鸟顶着一头夸张的羽冠(繁殖羽)?居然还会跳着舞步觅食……

从喜欢到热爱,从热爱到保护。我任红树林基金会秘书长6年,主要工作都是围绕保护以黑脸琵鹭为旗舰物种的水鸟展开的。

 

学习观鸟,我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勺嘴鹬在中国”的创始人李静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11月,李静邀请我与勺嘴鹬特别行动小组的专家们一起去雷州半岛进行勺嘴鹬调查。那次调查记录了20多只勺嘴鹬,其中包括戴着足旗的TU、53,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勺嘴鹬。

来自英国的Nigel Clark 是鸻鹬类水鸟足旗的发明人,在雷州的调查中,我有幸与他同组,期间Nigel严肃的问我“莉莉,你是想做一名观鸟者呢?还是想做一名合格的鸟类调查员?”我这才知道,观鸟爱好者和鸟类调查员是有差别的,作为一个鸟类调查员,不仅要能在复杂环境中对鸟种进行辨别判断,还要记录数量,甚至生态相关数据,这可是“高阶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水鸟调查员也成了我新的flag。

那次湛江调查我还惊喜地发现,我们的本地向导,湛江爱鸟会的专职工作人员小庄是2015年红树林基金会大学生自然体验营的营员,她从自然体验入手关注到湿地,之后入职到湛江爱鸟会,开始协调志愿者参与鸟类监测与调查。这让我意识到红树林基金会之前的工作还是开出花来,能够影响到年轻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

雷州之行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一调查监测、持之以恒的科学研究是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石;其二广泛的社会参与,尤其是影响到青年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来,是我们重要的使命。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保护地管理者、环保热心人士的视角,给予了我灵感,勺嘴鹬及其关键栖息地保护项目的大框架开始成型。12月在海南举办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会议上,红树林基金会(MCF)和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AAF)签署了“拯救勺嘴鹬”项目合作备忘录。随即,我们启动了勺嘴鹬冬季全球同步调查。短短的几个月中,我3次前往雷州半岛,不仅看到了勺嘴鹬,也向科学家和资深调查员学习到了辨识鸻鹬类水鸟的一些知识和技巧。在“成为一名合格水鸟调查员”的路上不断学习成长。

 

受EAAF迁飞区勺嘴鹬特别行动小组主席Evgeny Syroyechkovsky和全球协调员Christoph Zöckler邀请,我于2019年7月考察了俄罗斯远东,这里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的地区之一,勺嘴鹬等迁徙候鸟在这里繁殖。棕熊以洄游鱼为食,抹香鲸、海象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近在咫尺,北极狐、赤狐在这里游荡,它们有时以鱼为生,有时偷取鸟蛋,还有面临繁殖困境的三趾鸥。

最令人兴奋的是拜访“梅村”Meinypil’gyno。这里是勺嘴鹬特别行动小组在繁殖地的基地,著名的“偷蛋计划”就在这里实施。自2003年俄罗斯和德国科学家踏上这块土地寻找勺嘴鹬繁殖地的第一次远征开始,这么多年科学家们一直在这里从事着勺嘴鹬人工繁殖等科学研究工作,“偷蛋计划”实施10年成功繁殖了160多只勺嘴鹬,这对维护勺嘴鹬种群数量起到重要作用。在梅村我参观了勺嘴鹬人工繁殖实验室,听科学家介绍了勺嘴鹬的人工繁殖过程,湿度、温度每一项都需要精准把握。参观了勺嘴鹬野放基地,了解到在繁殖地环志的第一只勺嘴鹬01号小勺的巢穴就在附近,遗憾的是01号勺嘴鹬已经去世,不知道它的后代们是否每年还会回到这里。今年科学家们在梅村找到11个勺嘴鹬的野外巢穴,我有幸在科学家的带领下,观察了其中2个地点。在茫茫极地苔原地带,只有14CM的勺嘴鹬简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勺嘴鹬爸爸(据说勺嘴鹬爸爸承担繁殖工作多些)一会儿跑去觅食,一会儿回来孵蛋,如此顽强、鲜活的生命坚守,令人感动。

在楚科奇,当地媒体了解到了我经历,好奇于我为什么要做水鸟保护?怎么看待将来的濒危物种保护?我想大家共同的参与并采取积极行动是最好的答案。

勺嘴鹬是全球濒危物种,IUCN红色名录标识“CR”等级,是鸟界的“大熊猫”。这种萌趣的小鸟在俄罗斯楚科奇繁殖,飞越 5000公里到中国江苏沿海停歇和换羽,在中国华南和东南亚越冬,迁徙途经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12个国家,这么遥远的路途充满危机和挑战,所以勺嘴鹬的迁徙和保护也受到迁飞区各国的高度关注。目前,来自于俄罗斯、德国、英国、中国、印度、美国、孟加拉、缅甸、越南······各国的科学家、鸟类爱好者、政府都已经参与到了勺嘴鹬的调查、监测、研究中,即便如此,我们对勺嘴鹬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它们到底还剩下多少只?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滩涂湿地?他们喜欢吃什么食物?······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是大国,是12个迁徙途经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有责任在环境治理领域尽到应有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政府以及保护地当地政府的努力,使得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我们这样的民间环保组织,环保公益人,也感受到重责在肩。充分发挥我们的长处,动员社会参与到保护事业中来。以中国2018年勺嘴鹬冬季调查为例,参与者来自于保护地、科研单位、NGO、环保爱心人士、企业,这代表这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全社会对保护的认知提升。保护不再只是政府的事。公益组织做的是基于科学事实,采用公开透明、更有效率的方式,拉近人与自然的联系。公众意愿的提升使得我们关注的事成为可能。

梅村的科学家告诉我,这里最高发现过80巢勺嘴鹬,今年只发现了11巢,我们知道勺嘴鹬在俄罗斯远东繁殖,但仍有80%的繁殖地未知。全球气候变暖,寒冷的苔原上甚至长出了冷杉,勺嘴鹬是不是迁徙到更北的地方进行繁殖?勺嘴鹬的未来仍然有待探索。

保护学家们常说“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俄罗斯之行是我保护事业上重要的里程碑。国际合作交流可以推动我们从全球化的视角考虑问题,从自然出发寻找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脚踏实地,深耕本地,夯实保护一线工作,这也是是自然保护系统化变革的基石。

 


红树林banner

 

阅读 234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