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世界上首批约两万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出苗

媒体:新华网  作者:江时强 吴植
专业号:重庆涪陵林业
2009/10/7 19:23:02
    新华网宜昌10月7日电(记者江时强 吴植)至7日上午,世界上首批约两万尾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在三峡坝区的中华鲟研究所和位于武汉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顺利出苗。

    据介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找到了不依赖稀有的野生亲鱼就能把中华鲟长期保存下来的有效途径,这对保护该濒危物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前,中国对中华鲟的保护主要依靠捕捞野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放流,但这种方法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可控因素多。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所长商振扬说,只有进行全人工繁殖研究,才能最终解决中华鲟的物种保护问题。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于2006年立项,由中华鲟研究所和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联合承担。

    经过4年的技术攻关,研究人员于今年9月29日至30日分别对一组人工繁殖的雌雄中华鲟进行人工催产、授精。本次共获得约4万枚中华鲟卵,其中约2.8万枚为受精卵。经过91个小时的孵化,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于10月4日下午在中华鲟研究所出苗。

    据了解,中华鲟研究所保留了3万枚卵,另有1万枚在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截至目前,两地的中华鲟受精卵均已基本完成孵化,中华鲟研究所有大约1.5万尾中华鲟出苗,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有4000多尾出苗。科研人员正通过技术手段保证适当的水温和良好的水质,使刚出苗的中华鲟能健康生长。

    中华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亿年。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华鲟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以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子一代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养殖条件的调控和特定的人工诱导技术,使子一代雄鱼和雌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发育到性成熟,并通过人工繁殖获得子二代个体的科研工作。

  

阅读 6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