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黄河哺育的“天府之国”

媒体:银川晚报  作者:唐荣尧
专业号:银川湿地
2008/3/31 15:12:27

      

 这里是茫茫瀚海中的一片绿洲,一个贺兰山下演绎了两千多年的传奇。靠着黄河的滋养,这里成了塞北的江南,干旱区的水乡,大西北的粮仓。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质朴的民风至今未变,那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方式尤其令人向往。这里就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宁夏平原,一个传唱了千年的金川银川米粮川。

  

  “天府之国”是个动态概念

  

  在人类的诸多判断中,其中有这么一条:山川和河流的分布是上帝的安排或目的,这种安排下,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就有了明显的区别,最佳处显然是天赋的,这些地区的行政与文化集聚处,就是天府。

  在历史概念里,天府最早是周天子时任命为“天子”掌握“府库”的官员,在生产力低下、物质奇缺的时代,这些“天府”替天子掌管钱财米粮、金银珠宝、图书文册等,身上体现的是权力。从地理概念上看,“天府之地”最早指的也不是成都平原,而是八百里秦川,这个词汇的首席发言者是靠“头悬梁、锥刺股”、“学而优则仕”出名的战国纵横家苏秦,他流寓到秦国后,在夸奖秦国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时,一下子迸出了个“天府之国”的说法套在秦国头上,这里的天府体现的是富庶与外界人的向往。所以,从历史和地理来看,“天府之国”是个动态概念。

  今天,天府之外生活的人们,除了羡慕还能有什么,填补这种羡慕的除了旅游,还能有什么?然而,他们忽略了两点:一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没准就是外人眼里的天府之地;二是他们的祖先和他们在千万年的努力中,使自身的生存环境不仅有了适宜人类居住的更大改观,而且,逐步在这种改观中逼近天府之地。后者中,绿洲就是一例,银川就是一例。

  

  天下黄河富宁夏

  

  作为一个典型的绿洲,宁夏平原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已有几千年了。地处干旱区的银川平原年降水量仅仅2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近2000毫米,这样的水分条件是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但是,因为黄河的出现,便有了“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宁夏平原上的人对黄河赐予的这种福祉在这首民谣里就能看出来:“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

  银川平原上大面积的绿色与黄河的赐予有着直接关系。黄河过境年径流量为307亿立方米,占全河的一半以上,黄河在这里成了福河与富河。黄河流经宁夏总共390多公里,形成的宁夏平原,由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组成。一个个利用黄河自流形成的渠口水利工程,内蕴了自秦代以来一代代水利工程设计者的智慧。

  秦始皇灭六国后,在河套地区建县设障、移民开边,军队给养成了一个大问题。宁夏平原上开渠灌溉、发展农业成了牵涉当时秦帝国北方安定的国事,于是,秦渠出现了,开始了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

  汉武帝在位时,曾几度巡视宁夏,移民数十万开发宁夏平原,宁夏平原上的汉渠就是那时开挖的,汉渠的开通,引发了汉武帝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全国兴修水利的高潮。

  唐朝扩建的唐徕渠,是如今宁夏平原上最有名的一条渠,它全长155公里,有大小渠道500多条,灌田114万亩,居宁夏平原14条大渠之首。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在一些明智大臣的劝说下,选择到宁夏平原上的灵州(今灵武一带)登基,宁夏平原上丰足的粮草不仅满足了当时驻扎或调集到这里复兴唐朝的军队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唐后期平定叛乱的军需,宁夏平原成了再造唐朝的一个巨大营养源。由于宁夏平原位于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明之间的缓冲地带,那些从中原地区或西域各国传来的物种,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始大面积生根,到唐朝晚期,秦、汉、唐时期修建在宁夏平原上的渠系逐渐完善,三大渠系纵横的宁夏平原上瓜果成林。当时的诗人韦蟾在他的《送卢潘尚书之灵州》里,开篇就写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这就是后来宁夏平原上的人们常常引以自豪的“塞上江南”的最早来历。

  从没间断过的引黄灌溉渠系,使宁夏平原成了黄河上名副其实的水渠“博物馆”,3 0 多万公顷良田使宁夏平原成了我国西北四大自流灌区之一,人均占有粮食在全国名列前茅。经过历史积淀的智慧使宁夏平原上的黄河水利,和都江堰、灵渠、大运河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也使宁夏平原成为新中国的12个全国粮食基地之一。

  丰沛的水系不仅使宁夏平原成为黄河上游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也使这里盛产鱼虾。如今,西藏拉萨市中心的药王山批发市场每天都有活鱼供应,其中约90%来自银川,银川也因此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和商品鱼集散地。银川市人均水产品拥有量达34.6公斤,连续6年在西北省会城市占第一。

  

  新天府,宁夏(银川)平原的又一文化名片

  

  《银川市志》里最早对这个城市的记载上限年份是公元前221年,这一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将全国分为36郡,银川属于当时很偏远的北地郡,这里的人基本上属于游牧民族,农业开发是一片空白。整整100年后,中央政府才将农业开发的眼光投向这里,从公元前110年开始,经过9年的时间,修建了中国北方最早也是最大的自流灌溉工程汉延渠,开启了这里的大规模农业生活。银川第一次利用上了近在咫尺的黄河水,黄河水带来的巨大的农业效益成就了这里在周边地区中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成就了银川在中世纪时期的“有银之地”的命名。19世纪末期,大批甘肃、陕西的回民因为各种原因进入银川周边地区,使这里成为西北地区回民集中的大片区域之一。公元1958年,共和国政府决定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理所当然地成了自治区的首府。

  银川最早被中国“权威”史料记载,是《水经注》记载的公元前24年的汉朝阳朔年间,当时银川叫北典农城。后来,相继在各个朝代出现了饮汗城,丽子园、怀远、兴州等名称。但它以独特而有力度的面孔出现在正统的汉王室的瞳孔,是李元昊在这里建立大夏国并将这里作为首都时。那时,它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兴庆府。党项人在这里进行了近300年的有效统治,最后于公元1038年建立与大宋、金形成三足鼎立局势的大夏王国。从此,从这里传向大夏帝国各个州府的各种信息和消息,总让大宋王朝和后来的蒙古帝国甚至契丹、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统领者坐卧不安,并最终导致大宋王朝和蒙古帝国这两个强大帝国对西夏王朝的进攻和灭亡。战争总会烟消云散,于是,这里留下了今天被当地作为旅游资源的承天寺塔、贺兰山滚钟口风景区、拜寺口旅游区、西夏王陵等。

  西夏旧都、回族之乡、塞上江南等称呼成为这几年银川市向外递传的文化名片,如今,在《中国国家地理》的新人文视野里,“新天府”成为银川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阅读 52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