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人大代表联名提议 呼吁加大洞庭湖综合治理

媒体:红网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3/10 14:57:01

  洞庭湖的平安、生态、民生问题,事关我国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事关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黄兰香、杨莉等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9日联名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建议,呼吁进一步加大洞庭湖综合治理,实现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中说,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已初见成效。然而,洞庭湖综合治理、科学治理还有很多工作可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洪水威胁没有解除,缺水矛盾日趋显现;环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污染治理难度大;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湿地呈现“局部改善、总体退化”的趋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威胁;资源枯竭导致渔民生活困难,社区矛盾较为突出;生物灾害频繁发生;

  区域经济结构不优,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等。

  对此,黄兰香、杨莉等代表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她们说,以"地球之肾"--湿地的变化为例,据调查,目前,洞庭湖芦苇面积约占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总面积的16.5%,湖滩上杨树的种植面积占湿地保护区总面积的15.8%。耐水速生的杨树品种,已使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形成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观。如果不加控制,很容易导致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向人工林生态系统演化,破坏湖泊湿地的自然演替。长此以往,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壮美风光将会大打折扣。

  黄兰香、杨莉等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洞庭湖综合治理,将洞庭湖综合治理、保护与科学开发纳入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编制综合的长远总体规划,制定保护与科学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洞庭湖科研机构的建设,为洞庭湖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要从单一的"平安洞庭"防洪治水、修堤筑坝的保安观念中跳出来,同时加大"生态洞庭、民生洞庭"的工程和非工程项目投入力度。要切实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加强洞庭湖湿地保护。要建立冬季洞庭湖科学生态调水机制,合理确定洞庭湖冬季生态保障水位,成立科学调水机构,建立生态水位预警预案。

阅读 19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