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兰坪县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成效明显

媒体:原创  作者: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
专业号: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1/10/8 16:00:00

                    兰坪县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成效明显

   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兰坪县东北部,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窝山片区、云岭片区和老君山片区之间,是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是金沙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是喜马拉雅山地和印缅地区两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的交汇区域,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的新特有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

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78.8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07.00公顷,湿地率43.23%,湿地类型有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沼泽华草地、淡水泉和永久性河流5种类型,这种以高原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的湿地公园在云南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公园范围内自然植被可分为10个群落类型,形成以沉水植物、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群落为主的完整的植被系列,湿地公园分布有维管束植物278 种,记录到脊椎动物100种,包括灰鹤、斑头雁等国家重点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13种,以及云南横断山或中国特有的脊椎动物35种,其中胸腺猫头蟾、贡山猫眼蟾为滇西北特有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湿地公园内绚丽多彩的杜鹃灌丛、蓝天白云下的雪山草地、沼泽草甸中蜿蜒穿过的小溪构成优美的湿地景观,自然观赏价值较高。湿地公园周边民族传统文化和内涵保存完整,特别是普米族的山岳生态文化被誉为世界和谐文化的典型,具有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教育重要价值。

    2016年12月30日,原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林湿发〔2016〕193号)以来,兰坪县本着“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紧紧抓住试点建设契机,强保障、建机制、抓建设、带全面、促长效,开启了箐花甸保护的新模式,为确保箐花甸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顺利推进,省、州、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全面理顺湿地公园编制机构和人员配置,于2018年成立了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管护所,核定编制4人,共聘请了6名专职湿地管护员,同时从附近的建档立卡户中聘用了16名生态护林员,负责湿地日常巡护工作。

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5年的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主要采取了“建立一个机构、强化二项制度、实施六大工程、实现一个目标”措施。

   “建立一个机构”:湿地公园管理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迈进。兰坪县高度重视湿地公园管理,成立了湿地公园修复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协调机制。制定《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编制《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成立了湿地管理所,明确了职能职责,细化到职工学习、档案管理、档案保密、档案利用、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等制度,使湿地保护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强化两项制度”:一是强化执法监管。通过开展日常巡逻和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盗挖植物、捕猎、开垦等侵占、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活动,有效保护了湿地公园生态安全,共拆除清退历史形成的建构筑物6590平方米,其中建筑物面积1770平方米,围垦围栏面积4820平方米;打击非法采挖保护植物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10余次;二是强化湿地禁牧限牧。制订并与周边农户签订了《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禁牧限牧协议》,使湿地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的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生态功能得到恢复,进一步恢复本土物种的生长环境,保证水生植物生长,实现生物多样性。通过实施围栏、裸露地和侵蚀沟生态修复、透水性石谷坊、“三退两还”等工程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使湿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完成湿地公园范围界定。目前,湿地公园已埋设界桩150颗、界碑2块,明确了湿地公园保护范围界限;二是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清退湿地公园内涉及10户的耕地,共计约61亩,使独立的区域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更加有利于湿地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三是完成透水性石谷坊建设工程。自2019年9月以来,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在主河沟和主要支沟分段分级建筑透水性石谷坊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北部16段、南部12段,共计28段挡墙,坝顶采用湿地草皮覆盖,以防止河沟进一步侵蚀而使沼泽湿地退化成河流,同时形成明水面,为湿地水鸟提供广阔的栖息地;四是完成抢救性修复围栏工程。在湿地公园南部、北部以及公路沿线人畜容易进入到生态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的湿地边缘,设置生态围栏建设共10.04km,以防止周边牲畜进入湿地公园对草本植物的啃食、踩踏以及对植被层的翻拱,进而破坏湿地植被,影响湿地植被的天然更新;五是完成裸露地和侵蚀沟生态修复工程。在湿地公园南部实施四条侵蚀沟治理,治理裸露地150块,共完成裸露地和侵蚀沟治理8000平方米,通过修复治理,减少雨水对损毁地的进一步侵蚀破坏。

“实现一个目标”:通过项目工程的实施,特别是加大政策扶持周边农户,依托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的优美风光大力发展湿地旅游业,并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公园保护与农民增收双促进。

当前箐花甸湿地得到有效恢复,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箐花甸湿地公园现有维管束植物278种;脊椎动物100种,其中兽类24种,鸟类58种,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8种。切实做好湿地公园的恢复及滇金丝猴、黑熊、血雉、豹猫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的保护工作,新物种不断发现,湿地保护与修复不断深入推进。

    “十四五”期间,兰坪县将按照规划提出湿地保护率要提高到55%的发展目标,以箐花甸湿地公园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全县5.8万亩左右的湿地资源管理,推动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发展。重点在两个方面发力:

一是建立生态安全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室外宣教体系建设,设置科普宣传、警示标识牌共220块,以及“爱鸟周”、“湿地日”等宣传活动及传媒载体有效地宣传了湿地文化,普及了湿地知识,增强了广大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人人争当“湿地卫士”,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使箐花甸湿地公园成为区域生态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二是建立民族文化休闲游乐场所。在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建成管护所营房1处,建成科普长廊木栈道731米,建成生态巡护步道3公里,建成生态停车场多处,在建游客中心(科普宣教管)1处,建有国道指向牌、园区导览图、管理服务牌等标识设施。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摄影比赛、少数民族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在宣传湿地的自然与文化美学价值的同时,也给群众提供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休闲游乐场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箐花甸湿地公园的建设极大推动了湿地的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使箐花甸这张“兰坪名片”更加知名,成为怒江乃至云南的名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兰坪新华章。

阅读 202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