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心得体会 > 正文

围城里的角落(2014,01,07)

媒体:原创  作者:老黑
专业号:老黑
2014/1/7 17:38:40

围城里的角落(2014,01,07)

当我完成这组照片的拍摄后,脑子里首先出现的是 MADE IN CHINA,即,原材料产自中国,制作过程也是在中国完成的。但同时又觉得网上的词解不是未一的,就拿这东西来说吧,就超出了网上对词义解释的涵盖范围。因为这东西虽然材料产自中国,制作过程也全部在中国版土上,但制作者不是人,是昆虫。外国不定也有类似的昆虫,也要制作类似的东西用来繁育子孙,如果产品质量和成份类似,又无法命名产地和品牌,不能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见到这样的东西都以为是MADE IN CHINA吧,要是有人说MADE IN USA,或MADE IN CAN,我们肯定无法举证。如果它是人们有用的稀缺资源,应该抢注,知识产权都有无形效益的。

对我来说,看到这小小的一片树叶样的东西,不亚于发现新大陆。以前发过类似的照片,想当然地以为这些建筑材料类似于黄土的复合产物,谁知它即非土木或自然纤维的组合,竟是身体分泌物,经过阳光雨露风霜雪雾打造后的产物。可以明确地说,它和蜜蜂的筑巢材料是有区别的,格局也大有不同,最其码外围是不一样的,从毁坏尚可分辩的轮廓看,象是没有包馅的饺子壳的自然堆积,很可能是为了与外界环境隔绝,如隔音,如冬暖夏凉。育儿场所什么样,会不会和蜜蜂一样,不得而知。

无法评价这东西的适用强度,看法与用途和使用者完全不在一个平台上。

用一个外行的看法,我们的建筑讲究基础的稳固程度,讲究抗地震裂度的级别,另外,还得加上耐高温强度,因为面对大火,人类的聪明劲儿好象一点儿也显示不出来。美国社会应该是人类文明比较走在前面的吧,可是,当什么大夏面对“911”那样的大火,好象也不怎么样,只得推倒重建。

我想,它们建筑讲究的应该和我们不一样,你想,它们的安乐窝在树上,和我们的袓先一样。首先要考虑的安全因素应该是风,观察风最大时,树在不折断时的最大弯曲度,和这种弯曲度归位时产生的张力,就是说巢的总重量不能太大,越重树枝归位时产生的甩力就会越大,还有材料的粘结性能也要好,要和最大风速时的撕扯力相当,否则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先人们住树上这事儿,我也是道听途说的,原先的地球上到处都是树,茫茫林海中,人,绝对不是所有生命的主宰,肯定有动物比人某些方面励害,如臂力强,可以把人抡起摔的死去活来,还有牙励害的,可以咬断人的组织和器官,需要时,可以灭掉人换取它们的生存。人想活,怕死,就想到躲,躲到没有威胁的地方去,高高的树上,可能就是先人经过思想后选择的最佳避难地方。当时人们在树上搞建筑时,肯定也会考虑到材料和受力的问题,地震因素似乎不会考虑的太多,但应该会考虑滑坡,地震裂度再大,也就是树摇幌巨烈些罢了,和风大时没有什么区别,滑坡励害,能把树放倒并埋进土里。估计他们对材料适应灾害因素的范围,掌握的比较科学到位,所以才躲过了林中难以预测到的威胁,从森林中走出来走到了现在,才有了现在地球上几乎没有致命生存威胁的结果。

不知是不是基因遗传,想起夏天黄河边儿高高迎风崖上的树林里,帮上吊床,享受吊在树上的感觉真的好舒服,有好多男女都非常时尚地边听黄河涛声,边悠哉悠哉地任凭夏日的风掀起纱一般的衣襟,嘴里或唱一曲“你家在哪里,我家黄河边儿”,或磕几颗瓜籽儿,或喝一瓶妙恋果粒多,要多惬意有多惬意。我那时在听“打銮驾”,双眼微闭,感觉有几束光在身体周边巡视,风在身上按摩,痒痒的,非常难舍。当时就想过,这种休闲方式是不是袓宗留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想婴儿在摇床上,只要大人不停的摇幌,他就不会哭,是不是树上生活摇动习惯的延续,不好说。有好多我们认为并不是科学的现象,却很难用普通的道理说服自己。

后来人类进化走进了山洞,再后来又住进了自己挖的窑洞,生活的选择朝向舒服型居住,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居住方式都是经济、舒适、环保的,那种冬暖夏凉的感觉,住过的人很难忘掉。再后来,人们走出了窑洞,住进了高楼大夏,热了用电扇,用空调,冷了采取多种方式取暖,舒服比难受要多一些,这种上了台阶的文明是不是科学,还需要时间考验,因为现在有人说,大家使用的化石能源太多了,对环境产生了一些影响,好象是蔽大于利。又似乎是不确切,因为大家谁也不知道谁的理解真的有道理,有人说现在环境越来越不好了,影响身体健康,有六十多岁的人则说,小时候七十岁的人很少见,大多五十多六十岁都死了。有说这是生态循环的问题,可也不知该怎么办,有说丰富生物多样性可以解决的,有说少用些化石能源就可以解决的,但也就是说说,全球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如今,我们讲究城镇化,昆虫们似乎也有所悟,这不它们也进城了,这些照片都是公园里拍摄的,我拍照片时,还有几个爱管闲事儿的上岁数人在说,公园得派人把这些蜂巢给毁喽,没见电视上说,蜂把人都蜇死了么,说不了这蜂就是那蜂。大家都是在推测,必竟蜇死人那蜂记者也没拍到,没在电视上公布那蜂的恶毒面目,大家只是看着那巢从未见过,怪恐怖的。昆虫城镇化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推敲,不然公园管理人员采取毁的方法不见得是上策,应该采取疏导的方法,如,它们的家是建在树上的,是不是城里树多了,山野里的树少了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不可以实实在在的在山野里种些树,别象为官要政绩那样。还有它们需要的食物,人为财而死,鸟为食而亡,昆虫们是不是也在为栖息地和栖息地上生存资源的减少而采取措施。

它们的建筑材料坚固与否,或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能达到它们需要的目的,相信它们会不断在研究中进取。由于它们生活规律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认真关注,需要采取的措施是,要么规范它们,要么约束我们,地球就这么大,就这么点儿可以相互利用的东西。

人类对生活过程的探索,需要认真归纳,那一阶段的生活方式对人更有利些,还是发展的就是最好的,有时不妨借鉴一下另类是如何适应又顺从自然的。

阅读 182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