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巴里坤湿地保卫战

媒体:内详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12/18 8:31:27
 

   (新疆日报网)东天山,东起柳条河S302线大桥,西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西北的黄土场。134万亩的庞大区域被成块的铁丝网分割开来。十月末的巴里坤盆地,雪覆群山,新疆东部最重要的湿地就在这片雪原之下。与它一起被雪掩盖的,是周围7万余人和70多万头牲畜与这片湿地及周围草场唇齿相依的联系。

  湿地中的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周边水草丰美,自古就为重要的牧场。距此不远的大河唐城所出土的众多马羊骨亦为此提供了佐证。

  巨大的超载使草原在呻吟

  牧场,问题首先就出现在这里!建国前,这里的牧草可达1米多高,但对牧民而言,完全自然的游牧生活以近乎残酷的方式控制着他们及其畜群数量的增长。建国后,随着基础医疗环境的逐步改善和政府对牧民生产资料保护力度的加大,牛羊成活率大幅提升,湿地及周边草甸承载的畜群一直在增多,最终到了超载的地步。近年来,湿地实际载畜量为21.7万个羊单位(不含马场),按1982年理论载畜量计算,超载4.5万个羊单位,巨大的超载使草原在呻吟。

  在牛羊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另一种危险来自地下。

  巴里坤盆地年降水量仅为202毫米,湿地的水源主要靠季节性雨雪及地下水补充。在湿地东部的大河、奎苏农区,机井在上世纪末被引入进来,地下水开始作为灌溉资源涌向地表广袤的麦田,汇入湿地的水逐渐减少。更早的时候,为数不多的地表河流被分流,湿地周围的水流开始越来越多地经由人工方式奔向农田和工厂,农田和工厂则一步步向草场腹地推进。巴里坤盆地2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已经被用掉了1.2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到94.2%。

  当地畜牧草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几十年来,湿地草场严重退化面积已达70%以上,草场产出的鲜草量在1958年是657千克/亩,如今仅为300千克/亩。增加的是盐碱地的面积,在湿地东部大河镇的二、三、四渠,湿地边缘次生盐渍化的耕地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000亩增加到目前的19500余亩。几十年来,湿地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1.5米到2米,加之地表径流的减少,湿地面积急剧萎缩。如今,这里沼泽化湿地实际面积已不足20万亩,低湿地草场也由1958年的71.6万亩减少到现在的50万亩左右,古时800平方公里的蒲类海,到2005年仅剩37平方公里的水面。

  账是几十年间欠下的,还账的却是眼前人。他们推辞不了,也不愿推辞。不同于千里之外的环保主义者,他们就在湿地旁边,从巴里坤县政府大楼往北走1公里,就已经站在湿地上了。当地政府知道这片草场的变化对巴里坤而言意味着什么,也知道长此以往,对湿地周边十多万居民而言意味着什么。

  保护是共识。但做起来就难多了。牧民、农民、企业都已在此多年。你要限牧、要退耕、要治理环境,但也不能夺了人家的生计,保护湿地到最后,不就是为了人地共生么?

  从2000年起,针对巴里坤湿地的保护工作就开始零零星星地开展起来,很多工作由当时持续至今。仅对巴里坤湖内芒硝资源开采的环境治理,就已累计投入2049万元,这些钱,是至今仍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巴里坤县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而钱不是唯一的问题。最大的困难在于:保护巴里坤湿地,没有法律依据。执法人员只能援引国家相关的法律条款,而环境保护领域本身就是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急需完善的部分之一。

  保护湿地及周边人口生活质量的稳定不是轻松的事情

  在经过详细周密的准备后,2004年,巴里坤县政府向自治区提交了建立“巴里坤湖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报告。次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巴里坤湖列入“东天山生态功能区重要地区”。2006年,巴里坤县出台《巴里坤湖生态功能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34万亩湖区湿地均被列入保护范围。但这只是“办法”而已,随后发生的事,让保护者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强大的制度性力量。

  这片湿地上存在着四个互不相属的行政单位,分别是巴里坤县、农十三师红山农场、红星一牧场和伊吾马场。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保护措施、理念,自然还有利益,坐在这些利益上的,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

  然而湿地每天都在流失,要坐下来谈!草场正在退化,而哈密地委、地区人大工委和行署已经将指导巴里坤湿地保护条例立法起草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

  每一条法律的出台都是艰辛的,这项工作从2006年开始一直没有停。奎苏、大河等农业乡镇的人们发现,从干渠开始,昔日的土渠正在慢慢变成防渗渠,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正在普及到家门口,水资源的利用率已升至45%,同时,化肥不再受到过分青睐,有机肥通过各种渠道正在进入田地。农技站等技术部门对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得单个农田的产出率正在提高。

  巴里坤湖周边的企业面对着更严格的环保要求。60%的化工企业建成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年回收硫化碱9840吨,节约了化工用水。废气废渣的处理也各有措施,确保了芒硝资源的再生利用。对于有意进入湖边园区的企业而言,县政府设立的是近乎苛刻的入园门槛。

  30万亩的湿地核心区禁牧了,其中18万亩草场用围栏围起,实施零开发。同时,牧民们发现不能在固定草场随意放牧牛羊,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按时将牲畜转入季节性草场,在每年的8月10日之前,也不能割草了。根据自愿的原则,越来越多的牧民进入配套设施齐全的定居点生活。离这些地方不远,是2.7万亩新建设的人工草料场。

  进入定居点的牧民,无论他们继续畜牧业还是转向农耕,都意味着湿地周边人口负荷的增大。保护湿地,同时保证湿地周边人口生活质量的稳定,对巴里坤而言不是轻松的事情。国家于2002年正式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对巴里坤的湿地保护工作来说正逢其时。由于补助的原因,人们在保持收入的同时,湿地得以喘息。

  全国第一个县级湿地保护条例批准施行

  经济性林木在海拔1500米—2000米的巴里坤难以生长,只能种生态林。换句话说,农民种了林子,却没有收益。这让县林业局的植树活动显得孤寂而费力,但他们一直在坚持。杨树、柳树、榆树、桦树等乔木不断增多。从2002年到2011年,巴里坤十年间的造林保存面积相当于该县自解放到2000年造林保存面积的50倍。

  除了人工种植的林木外,对野生林的保护也成为湿地周边环境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里坤的国家公益林实质为以梭梭等为代表的野生荒漠林,102名公益林护林员一月巡逻24天,无论寒暑,除了林木外,他们还负责管护林中的动物。县林业局领导李忠孝告诉记者,巴里坤的国家公益林由2004年的91万亩增长到了现在的209万亩,均是在原有林木基础上自然增长的。从2005年开始,人们开始在奎苏镇附近的公路边看到马鹿。

  生命自有出路,只要你给它时

  间和空间。湿地,在缓缓恢复着。

  而5年的讨论、博弈、修改,终于诞生了结果。

  在经过反复修改商定后,一份由各方达成共识的意见稿于今年初提交巴里坤县人代会审议,5月23日,全国第一个县级湿地保护条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湿地保护条例》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施行。

  有法可依了,这份欣喜,只有饱尝艰辛的湿地保护者们最能体会。好消息还不止这些。河南省援建的望海水库即将下闸蓄水,东天山黑沟冰雪融水将经由县城西侧注入巴里坤湖,这意味着之前就一直在进行的巴里坤湖补水工程进度将获得质的突破。蓑衣鹤傍湖而居,明年的夏天,或许,它的巢可以筑得更远。

  几十年间破坏的环境,往往要用上百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恢复。巴里坤湿地的保护者们认识到了自己目前对湿地保护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开始,但它毕竟是一个可喜的开始。2005年,巴里坤湖面积锐减到了37平方公里,6年后,湖面已经达到了96平方公里。自巴里坤湖向西南400多公里,是塔里木河下游终端,古称“坳泽”,曾水草丰美。1942年,尚有大湖3000余平方公里,如今竟无一棵草,一条溪。

阅读 37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