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暨长江湿地网络2008年会”在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顺利召开

媒体:原创  作者:江苏省湿地站
专业号:袁芳
2008/10/27 13:55:36
2008年10月20日至21日,“保护湿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暨长江湿地网络2008年会”在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江苏省林业局共同主办,上海市林业局、安徽省林业厅、江西省林业厅、湖南省林业厅、湖北省林业局协办,旨在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保护面临的新威胁、新挑战、新机遇,研讨湿地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和作用,共同倡导流域尺度上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保护,从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张九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世界自然基金会亚太区主席伊莎贝尔女士,汇丰银行亚太区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黄彬女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兴土院士等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湿地国际、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自然之友、大自然保护协会、地球观察、英国水禽与湿地基金会、澳大利亚涉禽研究会等组织的代表火专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国家气候变化中心、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0多家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10多家新闻媒体,及国内相关保护部门和保护区的代表,共约约1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张九汉副主席指出,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宜人的“绿色江苏”,离不开健康、生机蓬勃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保护好全省湿地资源,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将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绿色江苏”建设五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全省湿地保护正逐步得到广泛关注,湿地保护基础得到夯实,湿地保护投入逐步增加,自然湿地保护初见成效。全省湿地类自然保护区达28处,湿地公园12处,湿地保护区面积达31.9万公顷,占全省自然湿地面积的18.2%,初步形成了我省的湿地保护网络,有效的保护了我省的湿地资源。今年,为了促进太湖水环境改善,省政府将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作为太湖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措施,实施了《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专项方案》,省财政已立项安排近7000万元用于太湖湿地恢复,各市县财政配套约1.4亿元。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价值和功能缺乏清晰认识,全省湿地资源的利用还缺乏科学管理,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恶化、湿地功能逐渐退化的不利局面还没得到根本扭转,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要求,全省湿地保护管理人员和长江湿地网络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切实推动我省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扩大我省湿地保护工作的影响,为推动长江湿地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张九汉副主席对国家林业局,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对江苏湿地保护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国家林业局印红女士副局长强调,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维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我们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仍知之甚少。希望,与会代表积极参与研讨,共同探讨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与会国内外专家就湿地与气候变化开展了热烈的研讨。据美国湿地与气候变化专家John Matthews介绍,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降水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许多依赖湿地生存的物种都受到显著的影响。没有强有力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庇护,极端天气将由一个传统意识中的小概率、局部事件中演变为常态、全局性的问题。它将给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群带来的种种长远影响,远远不是“华尔街股灾”之类的事件能比较的,而且一旦这些气候灾难发生,在目前的科学条件下,地球上的60亿人都无处可逃。与会专家呼吁,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网络建设,恢复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湿地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如湿地生态脆弱性、湿地碳循环、极端气候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次盛会恰逢“长江湿地保护网络2008年网络年会”召开。长江湿地网络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积极推动和帮助下,由长江中下游六省(市)林业厅(局)去年在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共同推动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是中国第一个流域尺度上的湿地保护网络。一年来,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站在流域层面,以网络为平台,积极协调网络成员保护区(湿地公园)保护行动,充分调动网络专家组、新闻媒体及广大志愿者的力量,先后实施了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湿地先锋行动、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示范、水鸟同步调查及相关的能力建设等项目活动。目前,网络正成为流域内湿地保护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和信息共享平台,网络资源己成为流域内一支重要的湿地保护力量。目前网络已经有22个正式成员,今年又有11个新成员加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亚太区主席 Isabelle Louis 博士表示,这种在流域层面上成立湿地网络、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是开创性的,希望湿地保护网络的成员采取有效的行动,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保证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能够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
作为中国提高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先行者”,由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湿地主管部门和WWF推动成立的长江湿地网络的经验在会上得到重视,这种在流域层面上成立湿地网络,将湿地连点成片,并通过信息分享、培训、交流等手段提高湿地的有效管理水平,以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并一致认为值得推广。
会议最后发出了《加强流域湿地网络建设 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溱湖宣言》。
附件:《加强流域湿地网络建设 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溱湖宣言》。

加强流域湿地网络建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溱湖宣言
                             20081021
 
湿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在为人类提供产品和生计、削减洪峰、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气候调节等方面作用巨大。同时,湿地在碳循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580万公顷,约占中国湿地面积的15%,是我国最大的江河湖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该地区拥有9块国际重要湿地,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最重要的生态区之一。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
2008年10月20至21日,来自国家林业局、长江中下游6省(市)湿地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研究院所、大学的专家学者,长江湿地保护网络33个成员,WWF等国际组织和汇丰银行等企业代表及相关媒体160多人,会聚中国江苏省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就保护湿地与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达成了共识,发表《加强流域湿地网络建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溱湖宣言》:
认识到:
   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对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由此引起的极端气候事件也正由小概率、局部化向常态化和全局化演变。
过度围垦、江湖阻隔、水体污染和大量的人为活动等因素使得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是导致近年来长江流域内太湖蓝藻、洞庭湖鼠害、鄱阳湖干旱和海水倒灌等生态事件频发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将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问题雪上加霜,势必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使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基本条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目前,我们还无法精确预测生态系统将如何衍变,以及未来确切的气候情景。但我们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将是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的重大生态系统驱动因素,可能给人类发展和野生生物生存带来威胁。最新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排和适应是关键,先导性地开展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工作,比应急性或事后补救措施更为有效,成本更低,是目前适时而明智的选择。加强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网络建设,恢复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是气候变化适应性工作的重要内容。
呼吁:
加强湿地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认识湿地保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加强湿地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开展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湿地碳循环研究,深入探讨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开展评估和编制生态系统适应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与地球化学过程的需求出发,优化水坝、水闸等水利工程调度机制,建立和推广已阻隔湖泊与长江的季节性水文和生态联系;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在水质净化、调蓄洪水和饮用水供给等方面的能力;制定并实施气候变化下的物种保护措施;推广生态产业,为人们提供安全有机食品;提高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增强长江中下游流域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和适应能力。
提高湿地保护与管理能力。建立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成立湿地管理的统一协调机构,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实效。逐步提高保护区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评估能力,并采取创新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将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应对机制纳入保护区管理计划之中;加强气候变化对保护区物种、栖息地以及生态、水文及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的监测;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案。
重申:湿地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功能在减缓气候变化、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呼吁: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流域湿地网络建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阅读 53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