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报重走“赶大营”之路赴中线采访记者团行程紧凑,采访紧张,24日晚间从呼和浩特抵达包头,转天在不停歇地采访半天后,按计划赶赴中线、南线必经之地兰州,25日傍晚经停银川,采访团已于26日下午到达兰州,至此,采访团行程近1/3。
25日,采访团基本上是沿着黄河的“几”字形的右上角,溯流而上,向上游的那一大撇方向驶去。这600公里的道路,两次过黄河,两次仰视两条雄伟的山脉,还要穿越富饶的河套平原,更有贫瘠不毛的沙漠戈壁……起点是北国钢都包头,过塞外明珠银川。艰辛与过瘾,集中在这一路之上。
从包头市东河区继续向东向南,就遇到一片美丽的大泽,叫南海子,这里还是一个国家级的湿地生态保护区。海子,是当地人对湖泊的一种称呼。从南海子继续向黄河岸边看去,专熬黄河大鲤鱼的农家鱼馆多了起来。
告别钢城包头,沿着大青山-阴山山脉南麓一直向西,这里就是我们小时候背诵的古诗《敕勒川》所描述的地方。只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不见了,代之以大片的农田,其中有大量的向日葵,金灿灿的甚是好看。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平原上的五原、巴彦淖尔一带,正是靠着黄河的诸多支流结成的九曲连环,才成为塞外江南。冯玉祥曾在这 里誓师护法,傅作义曾在这里抗击日寇。“时穷节乃见”,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正如文天祥所说,平时是含蓄的,到时候就会爆发。
在磴口,我们再一次跨过黄河。这段黄河是从西南向东北流的,景色之壮美,前所未见,我想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概就是从这里发的感慨。然而,一下磴口黄河大桥,景色大变——周围的绿色世界不见了,而是一个黄色的世界——我们进入了沙漠地带。这里,实际上是几大沙漠之间的一条缝隙——左手边是库布齐沙漠,右手边是乌兰布和沙漠,而我们的前方不远处,就有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等待着我们。
黄河,就在这条缝隙之间顽强地向北伸展着,并一直默默地在公路右侧陪伴着我们。我们知道,只要这条母亲河在旁边,我们就不会渴死。我们也忽然明白,当年那些拉着骆驼赶大营的人们,之所以敢如此行走,也皆因这条母亲河的庇佑啊!
从沙漠的缝隙中穿行200余公里后,我们的右侧方出现了一条巍然屹立的高大山脉,同时,我惊奇地发现,左侧的平坦大地再次出现了绿色!绿色的草原,绿色的农田,甚至,还有树!天哪!我们终于又看见树了!
这要归功于右侧的那条伟岸的山脉,是它,挡住了来自西面的干燥且忽冷忽热的大陆季风,于是它东面的土地得以免除成为沙漠的厄运,再加上母亲河黄河的灌溉,才形成了中国的“塞上江南”——银川平原。这座居功至伟的大山,就是贺兰山。
宁夏南北长、东西短,采访团几乎是从北向南整个走了一遍。在南部与甘肃接壤的地带,又出现了那种草木稀少的温带荒漠地貌,这就更让人怀念贺兰山这座天然屏障。不过,这种荒漠地带并没有完全失去生机,那些沙棘、红柳、骆驼刺之类的耐旱植物,顽强地附着在尺把厚的沙质土层上,很多地方看上去横成排竖成列,显然是经过人工栽培的。再往北,就是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带,还有大量的插着“封山禁牧”牌子的保护区。在没有天然屏障的地方,这种更加伟大的人工屏障,不是更加令人敬畏的吗?
文/韩晓波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