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媒体:原创  作者:徐绍东
专业号:徐绍东
2015/11/10 15:34:14

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湖北  宜都443300

 彭诗琪 朱永美 徐绍东 郑升烈 周建军

摘要:根据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征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的通知》要求,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进行总结分析,并从景观特色、配套资金、宣教能力和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对湿地公园建设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国家湿地公园  宜都天龙湾  发展对策

Present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status of Yidu Tianlongw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The management office of Tianlongwan National Wetland Park,Hubei Yidu 443300

Peng Shiqi,Zhu Yongmei,Xu Shaodong,Zheng Shenglie,Zhou Jianjun

 

Abstract:

    Upon the request of Wetland Management Center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to collect papers about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aim to put the spiri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to practice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wetland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wetland pilot project in Tianlongwan, Yidu,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on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in four aspects: landscape features, matching funds, mission capability,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 Tianlongwan National Wetland Park;Development;Strategy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它系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现有各类湿地161.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5%,是我省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宜都市现有湿地面积15690.9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1.57%,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

一、概况

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于2011年3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范围涉及高坝洲镇白鸭垴和五眼泉镇石门2个村、7个小组,具体界线为东起高坝洲电站,西到石场坡,北至白鸭垴村郑家老屋,南到石门变电站,总面积1239.5公顷(18592.5亩),概算总投资6024.18万元。

(一)建设目标和意义

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以建设全国河流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区和全国闻名湿地旅游景点为目标,倾力打造宜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城市绿色生态名片。

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将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有效保障清江的淡水资源,保护清江湿地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宜都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提高人们保护湿地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推动宜都生态旅游第三产业,促进本地经济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建设成效

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自试点建设以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马广仁主任、严承高副主任以及省林业厅、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领导多次到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研、检查、督办和指导。宜昌市、宜都市“四大家”主要领导也多次带队考察调研,从湿地公园组织领导、管理机制、建设任务和今后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要求。宜昌市委常委庄光明亲自批示“要把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做好,做出成效来”。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要求克服一切困难,为试点工作创造条件,打造宜都最亮的生态名片,并亲自主持召开湿地公园专题办公会。有关乡镇及市直部门通力合作,也推动了湿地公园建设发展。2015年5月14日,正式接受了国家湿地公园评估验收专家组考评验收。四年来,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努力推进生态宜都行动。全力推进清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高坝洲项目区建设任务,重点抓好绿色示范乡村创建和河道生态整治以及湿地植被恢复建设,建成示范河道林带120公顷。在保育区实施封山育林50公顷,人工辅助自然更新65公顷。完成人工造林28公顷,湿生植物种植20公顷,湿地植被恢复60公顷。

2、湿地保育工程。投资1200万元先后开展了湿地资源保护、水源保护、污染防控、有害生物防控、野火防控及保护管理站点的修缮项目。树立湿地公园界碑4块,界桩100个;修建巡护道路4.87公里,新建3个巡护码头和1个森林防火监控塔;加强了保育区资源管理,辅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责任管护等恢复措施。

3、湿地恢复工程。先后投资2500万元开展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其中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沿河漫滩地段和部分荒地上种植代表性的陆生水生植物21.5万株,涉及品种32个、面积112公顷,其中陆生植被恢复体现“四季有花,月月有彩”的彩色林业理念,面积达到60公顷;重点对生态脆弱的近水岸边实施滩涂地整理、乡土植被恢复累计达到52公顷。

4、沟谷多级人工湿地系统工程。利用天然地势、山涧沟谷和天然降水,实施沟谷多级塘人工湿地系统建设,达到净化地表径流,过滤污染杂质、蓄洪抗旱和补给湿地生态用水的目的。工程投资560万元,重点整治生态截滤沟渠1350米,溪流原位净化改造1260米,设置四级高位落差和五级低位落差的1200平方米的生态净化滤池,形成一道道交错排列的生态导流墙,辅于配置不同色差、高低不同、品种各异的水生植物,使地表径流、入库溪流前置库构建和水生植物形成“三位一体”沟谷梯级塘水质净化系统。

5、湿地石林生态工程。投资350万元建设湿地石林5公顷。该工程由湿地生态护坡、湿地多塘、树池洼地和现有独特的奇石林系统组成,通过人工辅助种植不同花色的湿生植物,营造树池洼地,设置生物沟和雨水花园等措施,增加生物多样性,体现湿生植物对水环境的生态净化和湿地水环境自我修复功能,营造亲近自然的湿地生态环境,使其在为湿地动植物提供丰富的栖息环境的同时,也为游人提供怡人的湿地景观,最终打造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湿地石林”品牌。

6、深水型湿地恢复及湿地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围绕清江库区湿地公园范围内的传统网箱养殖对湿地公园水质的影响,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湿地水产养殖与水质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的难题。累计投资2000万元,重点建立三个绿色生态发展系统,即:一是建立湿地净水特种养殖产业系统,构建梯级水温净化调控塘,将大鲵(娃娃鱼)养殖与荷塘水质净化和水温调控形成互惠共生的统一体,突出“清江”品牌;二是建立鱼菜共生系统,改造传统网箱,配置不同滤食性鱼类,立体种植藤蔓植物及水生蔬菜,既充分发挥植物根系对富营养化水质的降解作用,又满足不同鱼类的食物所需,还为人们的餐桌上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蔬菜;三是建立水上花园湿地旅游产业循环利用系统,构建水上森林、浮床鸟岛等湿地生境,营建水上人家、林泽方舟和花海水苑等湿地小品,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结构以及湿地景观的优化和美化。

7、湿地文化景观工程。在充分挖掘底蕴深厚的清江远古文化、土家文化、巴蜀文化、水运文化、渔猎文化和宜都本土文化的同时,精心打造富有历史名人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旅游区。该项目以传承颂扬三峡第一文人、科学界定长江三峡第一人、徒步八百里清江寻源第一人的宜都杨守敬名人文化为主线,让公众在清末风格的大型仿古书院中,感知杨守敬这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近代日本书道之父”的毕生经历和学术专著,其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目前累计投资1.33亿元建成了书院教育区、藏书区、祭祀区、旅游接待配套服务区和生态休闲养疗旅游度假区,完成主体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景观游览车道4km,核心景区游步道10km,一期生态停车场10000平方米。预计今年年末可实现接待人数15万人、经营收入2000万元的营运目标,创造就业岗位100个。2015年完成国家4A旅游景区挂牌,2016年-2017年完成5A景区创建,2017年完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8、清江明珠青少年素质基地工程。修复完善湖北省第一座“天文台”和宜都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努力创建湖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湿地科普教育、天文气象教育、国防军事训练、劳动技能培养、生存自然训练、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场所。建立湿地书画、摄影、湿地文学创作以及湿地休闲、旅游观赏于一体的文化交流平台,建成各类园林景观15万平方米,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生态文化广场,9000平方米的生态沙滩浴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9、清江清漂工程。专门成立了50余人的专(兼)业清漂队,配置了打捞设备和防护用品,实现漂浮物及时清理到位。

10、鱼类增殖放流工程。为补充清江高坝洲库区水域经济鱼类和珍稀鱼类种群数量,保护库区生物多样性,遏止水生物和水源退化,有效改善水质和库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从2010年4月起,累计在湿地公园清江高坝洲库区增殖放流鱼苗500余万尾。

11、湿地宣教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微信、二维码等载体和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立体化开展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宣传。2015年,市政府投资150万元专门建设了湿地宣教中心,制作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全景沙盘、百鹭图、水墨画、壁画等展品,动植物及昆虫标本190种,制作湿地文化墙1000米,设置科普文化展示牌、标识牌和展板675块。湿地宣传片2部,二维码软件1套,建立了湿地公园解说体系。高标准建设湿地科普展示区1个,内设林中洼地、生物沟、雨水花园等独具特色的湿地微型景观。同时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契机,开展湿地宣传活动,制作湿地科普手册、宣传折页、观鸟手册及其他湿地知识政策法规资料2万余份,免费发放给到湿地公园参观的游客和当地群众,有效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12、湿地接待中心建设工程。启动了100亩的生态树阵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征地和编制规划, 2015年10月底正式动工筹建,预计2016年12月底前全部建成。

13、科研合作成效初显。先后与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三峡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湖北大学、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米埔自然保护区等多所知名科研院校、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湿地保护管理建设多方面得到了他们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签署了《共同完成动植物立体生态链修复系统研究的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江中游深水湿地恢复示范基地”、“长江中游深水湿地产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前期开展的“立体复合水环境生物净化系统”于2014年5月获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并颁发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湿地建设动态和相关作法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绿色时报》、《国家林业局》、《湿地中国》、《湖北林业经济》、《湖北林业科技》和省市网站上刊发,部分经验在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中得到推广运用。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

通过采取历史资料收集和专项野外实地科考的办法,2014年全面完成湿地公园本底资源调查。据统计,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境内目前拥有植物151科481属777种,两栖动物3科7种,爬行动物7科19种,鸟类33科106种,蝶类8科81种,与2010年调查相比,仅鸟类就增加75种,尤其难得的是在2014年7月和2015年1月期间,在湿地公园先后五次发现国家“三有”野生动物董鸡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代表性的千只以上白鹭群居区有3处。

二、湿地公园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天龙湾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核定了5名编制,配套成立了湿地公园派出所。宜昌市委常委庄光明,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先后召开湿地公园建设专题会议,议定了“网箱养殖整治、景区道路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选址、非博园及机构设置”等重要事项。目前湿地公园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一)湿地公园建设景观特色不十分鲜明。天龙湾湿地公园属于喀斯特地貌,能作为湿地景观来欣赏的,比如浅水沼泽、洲滩、岛屿资源较少,虽然打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湿地石林”景点,但特色景点仍然不多,作为湿地旅游核心的湿地景观特点不十分鲜明,在景观挖掘方面不够充分,相对其他湿地公园竞争力仍显不足。

(二)配套建设资金不足,经济、社会、生态压力较大。公园内道路(含主干道、巡护道和游步道等)、监测站、游客接待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此外湿地生态系统受地质地貌、水文条件、气候因素、人为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需要资金对其进行恢复和保护。虽然相关部门已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但资金还是明显不足。

(三)人为干扰因素较大,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天龙湾湿地公园内存在着一些居民点,人的生产生活区域与湿地之间缓冲余地不足,部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湿地范围内还存在网箱养殖等问题,使得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的趋势,对湿地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四)湿地保护地方配套法规不健全,影响法治管理执行力。我市湿地资源独特丰富、历史悠久,但保护和开发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湿地资源保护工作还缺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相应管理机制,地方性法规的缺失使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法律依据,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意见及建议

(一)深度挖掘旅游特色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湿地公园旅游特色挖掘要围绕“湿地”这个核心,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天龙湾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做活山水湿地,形成特色景观,将旅游与生态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强湿地公园的旅游价值。

(二)开拓筹资渠道,积极争取项目,增加湿地保护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增加湿地保护的公共财政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在统一规划指导下,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以多种形式发展湿地保护事业,利用好湿地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加强宣教能力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参与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形式,大力宣传湿地保护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开展各类活动,尤其要利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微信等载体,多形式、广角度地向全社会深入宣传湿地保护知识、法律法规及重要意义,使人们在深入了解湿地功能和作用的同时,真正把保护工作转化成自觉行动,让人们设身处地的了解湿地、保护湿地。

(四)制定湿地公园地方性保护法规,健全湿地法律和政策体系。湿地专项立法和保护条例对于湿地公园管理和湿地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要,在国家、湖北省现行有关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该加快立法明确湿地保护的权责和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分类分级体系。让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将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阅读 140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