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契机:敢为人先总得益

媒体: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龚玉和 武 彬
专业号:乐业
2010/7/10 22:06:46
湿地契机:敢为人先总得益
――谈开发黄河“绿色特区”
2010-7-10 14:16:25      中国经济导报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
  龚玉和 武 彬
  
   1995年、1999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孟津黄河省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洛阳吉利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到了2003年,又与三门峡、焦作、济源等地的黄河湿地保护区合建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称“黄河湿地”)。
  
  黄河流域:贫瘠非我本原
  
   据悉,该保护区牵涉到河南洛阳市的新安、孟津、吉利3个县(区),总面积2.4万公顷。东西长96公里,南北跨度32公里。
   千年以来,黄河流域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温暖湿润的气候、茂密繁盛的植被,为我们的先祖提供了良好的生息条件。但是,经过历代无休止的垦荒砍伐,而今,如果走近黄河,举目望去,滚滚浊流不说,两岸一片黄秃,令人备感伤痛。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江南,曾经遭受毁损的山林早已郁郁葱葱;前些年还是污秽的河流日渐清澈。而在这里,曾经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黄河,依然如故,几乎成了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代名词。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对整个流域不加节制的开发,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难频传。最突出的表现是森林、草原等植被的无情消逝,导致地表裸露,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水土流失,致使许多原本富饶的肥沃土地变成了贫困的瘠土,原本绿色的家园沦为泥沙、干旱的肆虐之地。可以说,整个黄河流域的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
   今天,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在3%,主要分布在石质山地,如太行山、恒山、吕梁山等,原始森林极少。那么,黄河流域能否重现“原野葱茏”呢?
   专家至今仍有分歧:许多人认为,黄土高原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从来就没有茂盛的森林,树林只能生长在未受黄土覆盖或覆盖不深的岩石上;另一种意见刚巧相反,黄土高原本来就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绿色原野。
   是的,黄河流域曾经拥有过大片森林植被,只是历代人为的破坏才导致森林消失。
   黄土,本身就存在着自然侵蚀,暴雨径流容易产生土壤流失,但是,这种侵蚀是自然地貌变迁,根本不会导致大规模绿色植被的消失殆尽。而真正使黄河流域森林遭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是,民族发展史上,“以农为本”的土地经营方式:无休止的开荒垦殖。
  
  黄河湿地:保护就有新绿
  
   今天,黄河湿地是洛阳市的最大湿地,无论对大量生物物种的栖息繁衍,或黄河湿地特有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是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洪排涝、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保护等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黄河湿地,以沼泽生态系统和珍稀水禽为主要保护对象,湿地生态系统有河道水域生态系统、河滩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那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基因库,湿地自然保护区洛阳段内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就有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白头鹤、白鹤、丹顶鹤、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列入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天鹅、灰鹤等鸟类31种及兽类和两栖类各1种;列入中日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83种;列入中澳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 22种。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块拥有丰富资源的湿地保护区,它的生态系统以及地貌、气候、区位,对于黄河流域开发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黄河湿地国家级保护区的优惠政策,以孟津地区黄河湿地以及周边地区为核心,依托现有这块天然绿色屏障,以及上述多种动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退耕还林,在黄河流域开发一个“绿色特区”的设想已经水到渠成。首先,从黄河流域两岸山地、原野做起,然后扩散到整个黄土高原、整个黄河流域,以至于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以现实而言,近十几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苗木之风越刮越劲,各地出现了难以计数的苗木种植户、经营户;各种苗木种植园、苗木市场遍地开花,各方竞争角力日趋激烈。特别是萧甬平原、金衢盆地以及杭嘉湖等地区,现在已经漫延的赣、徽、苏、闽等省,各式各样的花木市场、苗圃、花圃等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
   由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城镇对于苗木的需求大幅上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近年来这些地方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以及“城市化浪潮”,纷纷“撤村建居”,不少人由于土地征用而赋闲在家,有劲无处使,对于众多种植户、养殖户、经营者形成不小压力。而黄河流域的大批城镇与乡村对于苗木需求更大,机遇俯拾即是,只是缺乏一个如江浙那样有效的“市场机制”,以扩大“绿色”解决生产、生计、致富问题,寻求“绿色发家之路”。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对于“绿色环境”的需求,今天东南沿海开放城市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犹如若干年前沿海城市与内地城镇的天壤之别。
   因此,我们何不将此中西部最迫切需要的“绿色文化”在孟津湿地启程,开发一个“孟津湿地绿色特区”的孟津模式,以湿地为依托,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江浙苏等地的苗木种植户、经营户北上,带着他们“成功的绿色经验”,带着他们“善于经营的头脑”以及勤劳的双手,带着他们的资金,建立一个成熟的苗木种植园区以及苗木市场,让河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比翼齐飞。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特区那样,采用“墨迹政策”:第一步,让河南黄河沿线变成一道绿色屏障;然后,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扩大到整个黄河流域地区。
  
  从黄河湿地启程
  
   媒体报道总是说,某人心甘情愿地放弃城市优厚生活到乡下开荒种树……
   听多了,仿佛让人感到,植树造林是一件“自我牺牲”的事。但是,只要你到江南一带走走,偏偏有许多苗木种植户,或苗木经营户经济上小有斩获,甚或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原来是江浙人做事业讲究“吃头口水”,敢为人先者总能得益。
   我们不妨先开发一块试验田,从这块绿色土地,例如,“孟津黄河湿地”做起,然后,将三门峡湿地、郑州黄河湿地、黄河柳园口湿地、东平湖湿地、黄河河口湿地等联成一片,逐步扩大。有道是“十年栽树、百年树人”,我们可将整个黄河流域、整个黄土高原,以至于长江以北的广袤土地变成绿色一片。
   治根、治本、治源的黄河复兴之路,乃是在黄河沿岸以至整个黄土高原、整个黄河流域地区种树造绿,退耕还林,重现黄河文明的昔日辉煌,犹如浙人今天已在钱塘江两岸所做的事。而今,当来到钱塘江上游的衢江、江山段,每到秋后,举目望去,满山遍野,柑橘似海。微风拂过,飘起一片桔浪,浓绿的柑橘林中,层层叠叠,或绿翠翠,或黄澄澄、金灿灿,或红艳艳的柑橘挂满枝头,怎不喜上眉梢。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让东南沿海地区变绿、变富,难道不能让黄河也成为“蓝色之河”,让黄河流域的人们也能因绿而富?
   那么,就从黄河湿地启程吧!
阅读 18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