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还是河流伦理的研究与实践,都属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引导下,中国加强了对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研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标志着生态文明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成为全国人民积极的行动。目前,人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先进思想、治国理念已经开始贯彻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贯彻落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之中。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会得到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生态文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河流伦理的研究是面对河流生态急剧恶化的严峻现实,在生态伦理研究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生态伦理的研究成果为河流伦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背景和依据,正是由于生态伦理的理论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承认和认可,提出河流伦理,将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推及到河流,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河流才使得人们觉得应该与可行。也正因为如此,河流伦理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内一流生态伦理专家的关注与肯定,就吸引了这样一批专家的参与。在传统伦理学的视野里,道德主体只限于人类,其他生物族群和自然存在并不拥有道德关怀的资格。当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兴起了环境、生态伦理学等新的伦理流派。他们主张把道德关怀对象推广到所有生命,推广到大地山川,这无疑为河流伦理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黄河等中外河流面临空前危机的背景下,黄河水利委员会率先提出河流伦理体系,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拓展到人与河流的关系中,从哲学层面确立了河流新的价值尺度,提出了河流的基本权利,明确了人类开发利用河流的基本原则。这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河流的科学认识,唤醒人们自觉呵护河流、关爱河流的意识;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河流生命理念,呼吁社会强化保护河流的措施;有利于改变我们传统的治河思路,改善我们对河流治理开发的决策与管理,建立新的理念和行动原则;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河流共存共生、和谐相处。
一、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关系密切,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其主旨都在于重新认识并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理论具有世界观及方法论的意义,尤其是其中的生态伦理理论,对于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为人对自然的道德关怀寻找到了哲学依据。这对于我们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建立河流伦理,对于河流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价值观必然的选择,它使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并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与幸福;人类必须把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尤其是作为生态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伦理理念,主张生态先于一切,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状态为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它所传播的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新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新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正在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河流伦理发展的积极力量。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必将影响和促进河流伦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河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态文明之基,河流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然而,由于人类对河流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河流几乎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河流的危机大大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和追问。如何重新审视人类与河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人类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严峻话题。正是基于这一严峻现实,才使得人们不得不从河流危机的实际出发,从河流治理的实践出发,把重塑人与河流关系的问题上升到伦理的层面来认识,以唤起人们尊重河流、珍惜河流、善待河流的意识,使得人们自觉维护人水和谐,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健康稳定的河流生态基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流是自然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的基本要素和环节。河流作为一种天然地表水流,以一定的基本水量,正常的水流动及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河流整体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完好生存,是河流生态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的必要条件。因为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河流,是由河流源头、湿地、通河湖泊,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所组成的流动的水网、水系或河系。这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无时无刻不在与气候、环境、资源、社会以及流域、区域等各种要素进行着大量、迅速和丰富的物质生产和能量交换,对整个地球生态共同体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与生态伦理改变了人类在地球生态共同体中的地位一样,河流伦理也改变着人在河流生态共同体中的地位。河流是个有机整体,河流伦理扩大了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把道德权利扩大到河流的所有成员和共同体本身,确认了河流也具有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使人从河流的征服者转变成河流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这就意味着,人类应尊重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河流共同体中的成员,意味着人并不应该把自己凌驾于其他成员之上。应该认识到,河流伦理的价值尺度是以尊重河流健康生命为前提的,人类既要承认河流永续生存的权利,又要承担起保护河流的责任与义务,这就为我们认识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打开了一扇大门。
从实质上讲,河流伦理提出的河流自身权利及利益的问题,河流生命健康的问题,也是人类的福音,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所在。河流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态环境的生命线,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支撑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河流水量和水质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和根本利益。河流具有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稳态价值。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人类有责任、有义务珍惜和保护河流的生态价值,合理开发、明智利用河流的多样性价值。作为河流的代言人,人类应该遵循有益于河流自身健康生命的发展,有益于人类健康发展两个基本伦理原则,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
河流伦理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生态伦理,河流伦理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人类与河流存在着漫长的共生共存的关系,在中国的语境里,河流不但是自然的,具有自然的生命,而且是文化的,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文化的生命。在河流伦理的关系中,河流不仅是自然主体、道德主体,而且是文化主体。所以,河流伦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建立河流伦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将成为人类的首要选择。从过去一个时期及其目前的实践来看,也正是这样。直接威胁着人类文明发展和延续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寻求新的更合理的发展道路,就首先引发了国际社会“重新定位人与河流关系”的反思。一些生态学家提出“还河流以生存空间,重建河流生命网络”的政策建议,有的国家开展了“生命之河”运动。在中国,黄河水利委员会不但首先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建立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而且高度重视把生态之水还给生态,先后实施了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生态调水,白洋淀生态应急补水等工程。河流生态的重建与初步恢复,必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促进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认识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关系,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社会全面转型和建设生态文明服务,通过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解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和解,促进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发展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说到底也是一种发展观。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整体把握,对人类行为可能给自然界造成的多种结果进行了全面的认识,对人类对自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把握。实质上,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也是一种发展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一)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
有专家指出,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化世纪。生态文明建设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既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必然选择,又是一种发展中的新的文明形态的构建,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经济上,生态文明不是对自然单方面的掠夺和剥削,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绿色经济;在政治上,其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并保障公众广泛参与;在文化上,提倡全体社会成员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行动。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必须改变高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只顾盲目占有地球资源的高消费生活方式,重新建立一种能够保持自然系统稳固与平衡,利于人类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并且有生态意义与价值的有机体,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必须先维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这包括最低限度地消耗各种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节制地使用各种能源等。在保护自然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维持生态潜力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各种保障措施,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态持续以及与生态规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模式。按照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重塑价值观,使人们的认识水平、生活风格越来越走近生态文明,融入生态文明。
河流伦理的构建以探索解决当代河流的生存危机为出发点,揭示了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历史必然性。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河流伦理借助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进行观察、分析、反思和预测,通过综合各种利益关系的伦理意识、伦理理想和伦理判断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在河流伦理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自己对河流的义务和责任,从而把握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规律性,规范人类自身的社会行为。河流伦理调节人与河流的关系,力求维系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伦理秩序,倡导人类与河流和谐共处的文化,在道德领域呼唤呵护河流的良知,在情感领域呼唤河流美感的永续,增强全社会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尊重河流、爱护河流、善待河流的良好氛围,从而在治河实践中真正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发展需要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理论价值与研究发展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还必须实现观念的转变,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视生态环境的意识、价值观乃至文化。生态文明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基本观念。生态文明认为,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在维护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既关心人,又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过去与现在的统一,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这就需要人类重新评价现有的文明,调整文明的方向;重新梳理传统的观念,更新传统的观念,在全社会提倡生态和谐、生态善美、生态良心、生态平等、生态正义、生态义务、生态思维等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实现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树立起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
人与河流关系的正确处理,除在法律、经济、政策、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外,还应该从思想深处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河流的科学观念。河流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态链条。这就自然要求人类在重新审视自然与文明发展的同时,重新审视河流以及河流的生命。河流有它自身的存在和演变方式,当河流本体与人类功利目标发生碰撞时,人类应该主动调整自己,给河流以关怀,给河流以尊重,还河流以空间;人类应该千方百计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以求得人与河流最大限度的共生共存。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透析当今河流生存危机的大量严峻事实,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顺应客观规律,在开发利用河流的同时,承认并关注河流自身的生命价值及其生命权利,关爱河流,善待河流,人类才能避免“生态赤字”,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民族文化的永续延伸。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只有当我们在内心深处树立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动机去选择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制定和执行保护环境的法律。只有当我们大多数人都以这样的伦理信念为根据,自觉地遵守和服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形势十分严峻,生态压力继续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要想主动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首先来一场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树立起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尊重河流等生态文明和河流伦理的观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三)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发展生态文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实现生态环境良好,还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观念的牢固树立,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从理论上讲,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课题,涉及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特别需要相关的理论和科研力量协作,深入探索和研究。既要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深入研究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和各种规范,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又要加强生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和吸收国外许多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累的先进的经验、技术和措施,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技术和智力,不断扩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从发展的前瞻性上讲,生态文明面临着许多需要开拓、创新的领域,包括思想观念、战略规划、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等方面。例如,承认自然是主体,倡导绿色经济、绿色财富、绿色消费、绿色家园;鼓励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资源,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给环境以人文关怀,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毫不松懈地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切实解决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既需要全局统筹下的战略思考,资本运作中的冷静判断,深谋远虑后的难题破解,宏观指导下的微观对接;也需要明确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需要一代代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持续的理性投入到这场建设中去。只有经过全面、长期和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够实现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生态发展目标,才能够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河流伦理的发展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跨度大,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全社会的努力。从理论上讲,河流伦理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需要多门类共同努力,多学科协同攻关。实事求是地说,对河流伦理的研究还十分初级,到目前为止,无论在理论界和学术界,还是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都尚未真正树立起河流伦理的观念。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河流,还存在很大争议,还常常受到来自传统意识形态的质疑。从实践上讲,河流伦理是一种需要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来把握的伦理,是一种实践的伦理、责任的伦理。但目前河流伦理所提出的一些道德关系、价值标准和权利义务,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所认识,所实践,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的呼唤还没有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建设和发展河流伦理的责任和任务还任重道远。
(四)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行为价值与实践
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河流伦理的构建,重要的都在于行动,在于实践,在于社会每一位成员都立即行动起来,努力使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新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得到实践应用,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坚定的支持,成为人类可持续生活新的行为模式。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理念先进,而且在于它的实践效力。实践性是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价值精华。理论只有走向实践,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广大群众接受,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实际行动,才能够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够促进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行为与实践,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党和政府已经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执政目标,这就要求其履行好职能,做到责任、措施、保障到位,带头做生态文明理念的忠实实践者,加快制定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政策、生态环境政策、技术政策、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用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和河流伦理,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展生态教育,广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提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建设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还需要各类媒体的宣传发动,形成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发展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中国一定要朝着绿色与可持续或者低碳的方向发展,要实施绿色战略,建设绿色社会,提倡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理想和现实发展的追求。绿色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发展、共同进化;绿色消费是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又不损害自然,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绿色经济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态经济。实施绿色战略首当其冲的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绿色经济以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利于人体健康为特征。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应对危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大举措,更是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当前,人们已经开始觉醒和认识到黑色经济发展给环境、生态、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的危害,感到黑色发展变为棕色发展并最终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在国家发展规划中明确绿色经济的战略地位,并给予有效的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引导要素集成和产业集聚,积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发展的步伐
生态环境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站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透视,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被国际公认为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战略思维、策略设计和战役部署。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河流伦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生态环境上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际上就是要建设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科学发展。所以,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调整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规划、制度、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人类行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严格按照生态属性和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办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自律式发展之路。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提升中国的形象,升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涵,使中国以美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当前,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日益蔓延,河流的生命健康和生态危机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使人们最容易也最真切地感受到发展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河流伦理明确了人对河流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关于河流的内在价值以及道德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要求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树立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够更加关心水、爱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让中国的河流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更多地惠泽子孙后代。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今后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河流伦理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内在的重要要素。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河流伦理,也将会成为指导今后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只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积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世代生存和永续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