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西溪:“双西”自古就是一段不解之缘

媒体:杭州日报  作者:周膺 王夏斐
专业号:西溪湿地
2008/3/31 8:47:09

市民大学堂 

市文明办、杭州日报主报

【西溪湿地的历史与文化第一讲】

  杭州,这座城市最神奇的地方,是你会突然一头撞见历史,也会一头扎进就在城市中心的山林。拥有这种神奇的,西湖是一例,西溪亦是一例。

  当我们置身于具有天然隐秀之美的西溪湿地,是否想到过“西溪”之名最早出现于何时?被前人形容为“蒹葭隔水,霜涵镜中,芦荻团花,雪压篷背”的西溪湿地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的美究竟有何渊源?

  【中心思想】

  杭州,光有西湖,而缺了西溪湿地,在精神旨趣上是不完整的。

  西湖的雅致、西溪湿地的野趣虽然表现了杭州城市情性的两面,但深究起来,都是雅俗共赏、既可观照又可亲狎的。因此,尽管西溪湿地早已为人单独认知和论述,但直至清代的许多官方文献、文人专著仍将其归为西湖的一部分。清代的“钱塘三西”之说将西湖、西溪、西泠对应,今人陈从周在《湖山人情能留客》一文中又将西溪称作“副西湖”,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西溪湿地与西湖的对称关系。

  【课堂速写】

  历史前推一千年 西溪湿地的范围是现在的30倍 

  已经开放的一期、二期,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三期,西溪湿地在游客脚步的丈量中变得越来越大。那么,西溪究竟有多大?

  我们沿着历史的脚步,回到1000年前的唐代,“西溪”的称呼最早约出现在那时。

  历史上的西溪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位于余杭区闲林镇与富阳市受降镇交界的东天目山板照山麓分金岭、鸭坞岭、长岭一带的灵项溪,另一个为东苕溪,源出位于临安市的东天目山北部平顶山南麓的马尖岗。西溪自余杭区闲林镇起,流经西湖区留下街道—蒋村街道—古荡街道—北山街道(松木场、西溪河下)—西溪街道,沿途通过五常港、蒋村港、紫金港、莲花港、冯家港等注水,并与北部的东苕溪支流余杭塘河接通,构成以西溪和余杭塘河为主干河的复杂的水网体系,形成辽阔的湿地平原。

  所以,严格地说,“西溪”这个概念并不特指某一条具体的河流,而应该指以西溪和东苕溪水网体系为存在基础的西溪湿地。

  综合唐宋以来的历史文献,作为地名来用的“西溪”,即广义的西溪湿地,比上述范围还要大得多。其在汉唐时期的范围约在300平方公里以上。东约至拱墅区,西至余杭区余杭镇、中泰乡,南至法华山一线几十里山峰北坡,北至余杭区良渚镇、瓶窑镇等区域。在更早的时期,东部延及拱墅区、江干区全部和余杭区东北部,直至钱塘江,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现在,我们所讲的西溪,仅仅是位于蒋村街道和闲林镇的约20平方公里。保留较好的这一部分,可以以杭州绕城公路西段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东区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为和睦水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位于绕城公路西段以东、天目山路以北地区,其中西湖区蒋村街道约占2/3,余杭区五常街道约占1/3。和睦水乡保护面积约9.3平方公里,位于绕城公路西段以西的闲林镇、五常街道东北部地区,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相连。

  开启历史尘封 西溪因人而兴,因人而废

  西溪的美,是多元素的。我们之所以游西溪、爱西溪,是因为既能在这里欣赏自然之美,更能在这里感受到“人”的因素。

  西溪湿地位于浙西南丘陵河谷与浙东北水网平原的交接地带,在地质单元上属于三墩回陷。在浙北地区二次海侵海退交复作用下,约在全新世中晚期(距今3500年前),钱塘江河口堆积平原形成,东苕溪等水系在地质回陷区排泄不畅,经过冲积—湖积—沼积形成西溪湿地。在第四纪地质作用下,西溪湿地逐渐演化为河流纵横、具有生物活性的沼泽平原。

  西溪湿地主要因自然因素作用而形成,但其兴废却伴随着人工化的过程。  

  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介入,西溪湿地自唐宋开始渐渐由天然的原生湿地转化为次生湿地,面积也大大缩小。清李卫、傅王露《西湖志》记述:“由松木场入古荡,溪流浅狭,不容巨舟,自古荡而西,并称西溪。”可见范围已大大缩减。但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溪湿地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湿地景观和自我循环的维持功能,仍有“曲水湾环,群山回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之景致。此后由于战乱和其他人为破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城市化和工业化压力进一步增大,其范围缩减至不及原生湿地的十之一二,循环链条被打断。只有核心区域的人类居住物和生产生活活动介入尚未完全走向极端,没有完全毁弃,周边区域除残剩河港和少量绿地外基本丧失湿地功能。原始的湿地微地貌破坏极为严重,景观特征极度淡化。

  钱塘之西,表里溪湖 “双西”自古就是一段不解之缘

  3年前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正式开园迎客。记得那个短短的五一黄金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3.12万人次,西溪湿地成国内外媒体关注对象。“游罢西湖,再游西溪”,杭州旅游迎来“双西合璧”新时代。

  然而,说起西湖和西溪的渊源,却不仅仅是这三年才发生的故事。

  西溪湿地主要由水体、有机活性黏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态要素和河港、洲渚、池塘、农田、园地、林地、土坡、丘陵等景观要素构成,地形复杂多变而呈自然生发状态,富含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其中景观特征就是溪山相枕,淡冶自然。

  《西溪梵隐志·纪诗》这样描写西溪湿地的景色:“西溪之境,如苎罗美人未入吴宫,淡冶幽娴,自然绝世。”西湖有歌舞脂粉,西溪湿地却给人以避俗寻思的路径,可营造放达的情怀。但是,西溪湿地与西湖,两者的美也是可以兼通的。西湖的雅致、西溪湿地的野趣虽然表现了杭州城市情性的两面,但深究起来,都是雅俗共赏、既可观照又可亲狎的。因此,尽管西溪湿地早已为人单独认知和论述,但直至清代的许多官方文献、文人专著仍将其归为西湖的一部分。

  “钱塘之西,表里溪湖”,《西溪旧志》将西溪湿地、西湖表述为表里关系,并指出两者原本汇通。从地域上来说,西溪湿地是杭州古城之外郭,为表,西湖为里;而从质性上来说,则正好相反,西溪湿地是杭州古城或者杭州文明更早的源。西湖为表、西溪湿地为里,表里湖溪。清代的“钱塘三西”之说将西湖、西溪、西泠对应,今人陈从周在《湖山人情能留客》一文中又将西溪称作“副西湖”,也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西溪湿地与西湖的对称关系。

  杭州,光有西湖,而缺了西溪湿地,在精神旨趣上是不完整的。

  西溪探梅,鱼塘柿基

  西溪200多种植物你认识多少?

  在喧嚣闹市之中,西溪湿地分布着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6种类型的树种约495种,还有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中药材22种,粮油和经济作物100余种,蔬菜30类120余种。水中生长着芦、荷、菱、萍、莲,鱼在其中穿梭;两岸栽种着柿、梅、竹、桑、樟,鸟在枝杈筑巢。丰富的生态资源,构成了西溪湿地特别的自然景观。

  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补种了各种梅花3000多株。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西溪湿地的芦苇、荻、柿、梅历史上都是最具规模和特色。宋高宗开辟至东岳行宫、洞霄宫辇道,在其两边育梅载竹,渐渐造就出了梅景,其中以安乐山之古福胜院一带最为著名,有“福胜梅花”盛名。“西溪探梅”到明代中期已非常著名,并在清代被推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有“香雪十八里”之誉。西溪湿地与灵峰、孤山共同构成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

  西溪湿地的杮子现在很有名了。这里自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开始大量种植柿树,经历代改良品种和扩大种植规模,形成“鱼塘柿基”的特色景观。保留至今的老柿树还有1.5万株之多,其中百年以上的即有4000余株。

  【今日主讲】

  周 膺

  本报记者 王夏斐

  【下期预告】

  “市民大学堂”之《西溪湿地的历史与文化》第二讲将于周日(4月6日)13:50在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相关内容请关注本报4月7日“市民大学堂”栏目。

阅读 148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09/2/24 20:01:17写道:
jjohohohohohohohoho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