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鄂尔多斯治沙:“善退”沙变少“巧进”绿增多

媒体: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刘 毅
专业号:李嵚崎
2008/6/26 14:24:03

  “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牧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

  这首顺口溜,是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数十年来治沙理念转变、生态环境变迁的生动写照。

  “人定胜天”不可取

  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区,传统工业和农牧业有序转移  

  史书记载,鄂尔多斯曾经“沃野千里、牛羊塞道”。这里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中心位置,属半干旱向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境内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和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8%。由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过度开垦、放牧等,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成为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源头之一。1998年到2000年,鄂尔多斯连续三年遭遇大旱,赤地千里,80%草原沙化、退化,生态危机严重威胁群众的生产生活。

  痛定思痛的鄂尔多斯人认识到,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必然要受到惩罚。防沙治沙,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观念并不可取,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有出路。

  2000年,鄂尔多斯市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收缩调整传统农牧业生产、传统工业发展路线,转移农牧区人口,减轻生态压力。在发展规划中,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面积分别占到全市总面积的51.1%和36.8%。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累计转移农牧民40多万人,完成人工造林1039.6万亩,飞播造林868.4万亩,封山封沙育林面积达到243.4万亩,还开展了首期5304平方公里的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

  从禁止开发区等地退出来的农牧民们,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扶持下,“退”出一片海阔天空。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已有500多户移民入住,从事獭兔养殖。2006年8月从王爱召镇德胜泰村搬来的韩根拴告诉记者,原来家里有三十来亩盐碱地种葵花等,收入不高,一年1万多元。去年,仅养殖獭兔的收入就达到12万元。

  以往的“广种过牧”则调整为“集中发展”。鄂尔多斯市冲破重重阻力,于200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行禁牧、休牧、轮牧政策,变靠天养畜为标准化舍饲养殖,变广种薄收为集中建设沿河现代农牧业带,改变了农村牧区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鄂尔多斯市在耕地面积减少135.8万亩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由2000年的6.5亿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12.2亿公斤,增长了87.7%;牲畜头数由615万头(只)增加到1498万头(只),增长了143.6%。

  “反弹琵琶”更动人

  沙柳从“烧火柴”变成“摇钱树”,农牧民治沙有了积极性

  在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小骏马沙柳林基地,一丛丛沙柳拔地而起,生机盎然,牢牢地固定住了下面的沙地。两年前平茬的沙柳已经长到一人半高、铅笔粗细。

  据东达集团负责人介绍,这个沙柳林基地有近3万亩,主要用作东达集团造纸原料。目前企业沙柳造纸项目每年需要10万吨沙柳原料,随着产能的扩大,沙柳需求量还会大幅度增加。企业将投资3亿元,在库布其沙漠周边地区建设350万亩沙柳种植基地,带动12万户农牧民增收致富。

  沙柳是沙区特有的灌木树种,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鄂尔多斯市林业局总工吕荣说,沙柳每隔3到4年必须平茬一次,萌蘖更新。过去,沙柳的主要用途是当柴烧,当地农牧民种植、平茬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沙柳得不到平茬复壮而枯死。

  随着东达集团造纸、乌审旗生物质发电、碧海高密度板材、宏业人造板等一批以沙柳为原料的企业茁壮成长,沙柳变废为宝,从“烧火柴”变成了不仅能防风固沙,而且帮助农牧民增收的“摇钱树”。

  在杭锦旗锡尼镇吉厚诚切片厂,沙柳堆积成一座座的小山,不断有满载沙柳的车辆驶来。厂长王顺虎告诉记者,该厂将沙柳切片后卖往人造板厂,供不应求。“沙柳收购价格四五年前每吨约8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每吨180元。老百姓种沙柳的积极性非常高。”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沙柳工业原料林基地585 万亩,年产灌木枝条117万吨。鄂尔多斯人把这一做法形象地总结为“反弹琵琶”――通过产业发展逆向拉动生态建设。“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绿色难以持久。”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副局长袁庆东说,“防沙治沙必须解决沙区群众脱贫致富难题,我们通过产业化这个突破口,使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农牧民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社会力量。”

  “绿色银行”不是梦

  不断壮大、延伸林沙产业链,从沙地上驱逐“贫瘠荒凉”

  鄂尔多斯人提出,新世纪里生态建设不应以绿色画句号,要在产业链上做文章。鄂尔多斯市把林沙产业确定为农牧业两大重点产业之一,从政策、资金上重点进行扶持,并制定了林沙产业“十一五”规划。除了沙柳,鄂尔多斯市还建成柠条、杨柴饲料林基地1310万亩,年产饲料268万吨;沙棘林基地40万亩,年采果1.2万吨。亿利沙产业、伊泰甘草、东胜沙棘食品等林沙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规模以上林沙企业达20多家,七星湖、响沙、恩格贝等地的沙漠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  

  去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人均来自林沙产业的收入达1780元,林沙产业增加值达16亿元,解决了2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广袤沙地开始由“贫瘠荒凉”向“绿色银行”转变。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也有力地推动了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到了2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达到70%。截至2007年底,鄂尔多斯市森林总面积达26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1%,比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植被覆盖率达75%,比2000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摆脱了长期以来“治理――恶化――再治理――再恶化”的困境,生态状况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等歌曲中的美景,在很多地方成为现实。

  不过,鄂尔多斯人对防沙治沙的长期性、复杂性,有着清醒的认识。袁庆东介绍,鄂尔多斯荒漠化土地面积还占全市总面积的56%,生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鄂尔多斯市已经确立新的目标:到2010年,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85%以上,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毛乌素沙地沙害基本消失,库布其沙漠趋于稳定。 

阅读 31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