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保护野生鸟类 共建绿美云南

媒体:大理州林草局  作者:内详
专业号:剑湖湿地管护局
2023/12/1 9:11:34

保护野生鸟类 共建绿美云南

栗喉蜂虎 (供图)

栗喉蜂虎 (供图)

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

云南生活着众多珍稀鸟类,鸟类物种数已超过1000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3以上、占世界鸟类种数的9%,与2017年记录的鸟类有945种相比增加了不少。

黄苇鳽 (供图)

黄苇鳽 (供图)

眼纹噪鶥

眼纹噪鶥

中国6%以上的鸟类分布于云南。

在2021年举行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介绍,云南鸟类种数增加的背后,是云南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等带来的结果。

红嘴蓝鹊

红嘴蓝鹊

河燕鸥

河燕鸥

由于云南地理位置特殊、海拔高差巨大、地形地貌复杂,使云南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气候类型,以及相应的复杂而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类型,各种各样的鸟类均可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因此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鸟类物种多样性。

鹪鹩

鹪鹩

凤头雀嘴鹎

凤头雀嘴鹎

同时,云南还是鸟类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世界两大自然地理区(古北区和东洋区)的交汇区、东南亚和南亚鸟类北扩进入中亚的必经地。

翠鸟

翠鸟

黄颈啄木鸟

黄颈啄木鸟

云南也是南亚、东南亚和北亚、中亚鸟类的重要陆地迁徙通道,云南有40多个被称为鸟王山或打雀山的鸟类迁徙重要聚集地,由此可看出云南省在中国和世界鸟类保护中的重要性。

勺鸡

勺鸡

靴隼雕

靴隼雕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一大批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得到保护和恢复,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栗喉蜂虎 (供图)

栗喉蜂虎 (供图)

黑喉石鵖 (供图)

黑喉石鵖 (供图)

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形成了云南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严格执法,全面禁止一切非法捕猎活动;健全保护体系,划建了360多处自然保护地,成为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出台具体措施,进行了两次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开展了一些专项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并在各保护区常年实施科研监测、救护繁育、保护教育等工作;实施保护行动,在全国首家实施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保险制度,为野生动物保驾护航。

纯色山鹪莺 (供图)

纯色山鹪莺 (供图)

灰头灰雀

灰头灰雀

(作者:李春旭 图片除供图外均为云南日报通讯员 杨学飞 摄)

物种资源

轿子雪山的火尾太阳鸟

火尾太阳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中国的西藏和云南也有栖居。它们小巧玲珑,羽毛鲜艳美丽,是昆明轿子雪山鸟类大家族中的流量明星。

火尾太阳鸟夏季主要栖息于海拔1900米以上的中、高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杜鹃灌丛中。它们来到轿子雪山孵化小鸟,待小鸟长大后,7月开始陆续离开。它们每年的筑巢地点都不同,以前喜欢在竹林里,最近两年变成了下坪子一带的矮灌木林。

2015年,轿子雪山火尾太阳鸟的照片通过网络传遍了全国,观鸟爱好者也逐年增多。每年,来自辽宁、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1000多名鸟友专门来到轿子雪山守候火尾太阳鸟。自从轿子雪山实施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后,车辆不准开到下坪子,观鸟爱好者仍然扛着相机从四方景坐摆渡车到下坪子观鸟。

火尾太阳鸟栖息的轿子雪山下坪子是雪山溪流冲击后形成的一个天然平台,这里地势开阔,四周山峰围成屏风,瀑布从壁立的山岩上飞流直下。再往上是轿子雪山的“药材宝库”大黑箐,珍禽野兽把这里视为乐园。这里生活着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候鸟迁徙的时节,黄鹂、杜鹃、伯劳、兰翠等20多种鸟成群结队飞越雪山,形成一年一度最美妙的鸟类盛会。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保护鸟类松雀鹰、蛇雕、红隼、红腹角雉、白腹锦鸡、血雉、领角、斑头鸺等,占保护区已知鸟类62种的14.5%。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火尾太阳鸟愿意做客的地方,一定是生态优越之地。轿子雪山是中国纬度最低、立体气候最明显、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高海拔季节性雪山。一直以来,保护区管护局全力维护轿子雪山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修建高品质栈道、旅游驿站等基础设施,规范了游览秩序的同时也隔离了附近村民的牲口,对高山草甸、苔藓、树木等地表形成有效保护。近年来,轿子雪山的物种及生态得到逐渐恢复,红外相机还多次拍到林麝、金雕、血雉、赤狐、穿山甲等野生动物。

(作者:段毅)

在滇越冬黑颈鹤开始大规模北迁

3月以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监测发现,两个保护区的越冬黑颈鹤开始大规模北迁。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3月开始,迁徙的黑颈鹤先是从1800多只逐渐上升到2000多只,然后又逐渐下降,说明到云贵高原越冬的黑颈鹤种群已向大山包保护区集结,并开始大规模北迁。工作人员将继续加大对鹤群夜宿地和核心区的全天候动态监测和野外巡护力度,确保鹤群安全离开。

今年黑颈鹤北迁和去年时间差不多。“黑颈鹤迁徙是比较有规律的,它们对外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抵达繁殖地的时间也非常关键,如果错过了关键时间,可能会错过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筑巢地点,连带影响黑颈鹤后代的繁殖和生存。”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柳霁纯说。

据介绍,黑颈鹤在这两个保护区越冬期间,保护区均为它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越冬黑颈鹤及水鸟数量逐年攀升。近年来,大山包保护区持续开展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裸地、冲蚀沟的修复恢复治理,加强黑颈鹤食物源基地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救护,积极与国内多家研究所及高校联合开展调查研究,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会泽鹤管局通过增加湿地面积、建设黑颈鹤食物源基地、安装电子监控围栏、控制外来访客进入等举措,为越冬候鸟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2022年,约有1360只黑颈鹤到会泽保护区越冬。

(作者:张雯 沈迅 代玉春 秦本林 吴太平 赵子蛟)

棕背田鸡和靴隼雕首现腾冲北海湿地

近日,观鸟爱好者在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相继拍摄到两种过去少见的鸟类,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棕背田鸡和靴隼雕,均为首次在北海湿地发现。

棕背田鸡喙短脚长,头颈深烟灰色,上体余部棕褐色,尾近黑,下体余部深灰色,栖息于沼泽及多芦苇的溪流、池沼岸边,主要以各种水生昆虫为食。靴隼雕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以两栖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

“每年到北海湿地观测拍摄都会有新的发现,既说明保护区内食物充足、栖息地良好,也反映出这里生态保护效果明显。”一名摄影爱好者说。

近年来,腾冲北海湿地管护局多措并举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不断强化栖息地生境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北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

https://yn.xuexi.cn/local/detail.html?

 

阅读 72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