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银义务保护鄱阳湖候鸟纪实
|
黄先银解救候鸟 |
2009年1月19日,在黄先银的建议下,记者一行6人凌晨5时从南昌市区出发,赶赴南昌市新建县、九江市永修县和都昌县交界之处的湖区:有消息说那里布有大量捕杀候鸟的天网。
数年护鸟,痴心不改
“如果去晚了就来不及了,那些不幸被天网卡住的候鸟可能不保!”出发前,黄先银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38岁的黄先银是江西省南昌市恒湖垦殖场东江七大队职工,他的家距鄱阳湖大堤不足1000米。他记忆中,从2000年起,候鸟一来到鄱阳湖越冬,每天就有人开着摩托车载着两三麻袋捕杀的候鸟从家门口经过。2004年底,在鄱阳湖附近的“瓦家湖”放牛的黄先银,捡到两只被捕杀的东方白鹳。
“当时心里很不舒服,鸟不会说话,但也是一条命。”黄先银的心被深深剌痛了。后来,在湖区又陆续发现一些死亡或中毒挣扎的候鸟。他将这些鸟儿送到当地兽医家救治,然后再送到当地的野保站。当时,黄先银承包着垦殖场的50多亩地,养了2000多只鸭子,每年有3万多元收入。救治候鸟的所有费用,都是他自己掏的腰包。
与此同时,黄先银陆续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鄱阳湖候鸟被非法捕杀的情况,并实名举报了当地潘姓兄弟多年捕杀候鸟的事实。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2005年,黄先银家的水稻被人打了除草剂,后来家里的3头水牛被偷。还有人深更半夜敲门,恶狠狠地警告他:“别多管闲事,否则没好果子吃!”
砍破天网,解救候鸟
枯水季节,鄱阳湖湖水退后露出滩涂,一望无垠。出入湖区的渔民多了,滩涂上出现了一条条坑洼不平的小道,宽度仅容一辆摩托车行驶。
“还得走两个小时才能到布天网的地方。”黄先银跳下摩托车,穿好齐腰的套鞋大步向前走。一路上,耳边不时听到候鸟的鸣叫声,偶尔也能看见几只天鹅飞过。黄先银说,他经常一个人徒步在湖区巡察,几乎每周要来好几趟。
大约9时30分,在黄先银的指引下,记者见到1000米外一片浅湖中的天网,密密麻麻一片。“那张网上有被卡住的鸟!”长期巡湖,黄先银练就了一双好眼。他一边喊,一边奋不顾身向水里冲去。此时,两辆满载着人的拖拉机也追了上来,“突、突、突”的马达声响由远而近,这是当地乡政府组织前来拆除天网的。
黄先银很快跑到湖中央,使劲地挥舞着刀砍破天网,将两只鸟儿解救下来。“是豆雁,省级保护鸟类!”他将两只鸟儿送上岸,小心翼翼地将缠在鸟脖子和翅膀上的网丝解掉,与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一道将它们放生。
“天鹅、大雁、野鸭等候鸟一旦撞到网上,就会被牢牢缠住。候鸟挣扎得越厉害,网就收得越紧,如果解救不及时,鸟儿就会被网勒死。”随同记者进入湖区的北京林业大学博士丁长青介绍说:“这种网对候鸟有很强的杀伤力,尤其是到了晚上,低飞的候鸟很难发现天网的存在,极易撞入网中。”
势单力薄,义无反顾
今年1月15日,黄先银被新建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聘为候鸟保护员,每月工资150元。野保站只有3个正式职工,要负责保护2.7万多公顷的湖面,没有相应的交通工具,湖区又很难进去,进行巡查的难度很大。
正月初十,黄先银带领着记者一行3人,凌晨4时30分出发,到昌邑乡境内的东江大堤附近蹲守。6时许,一辆摩托车从鄱阳湖大堤快速驶过,强烈的灯光刺透雨雾。
“这是来望风的!如果没有情况,稍后还有人跟进,然后到湖区捡鸟。”黄先银的话得到了住在大堤附近一位当地居民的证实:这伙人有固定的线路和明确的分工,即便是除夕当天,也没有停止毒杀候鸟。
“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黄先银有些无奈地说:“发现偷捕候鸟的,也就能报个信,他们人多,我们也没办法。如果多组织些人,给些装备,就能将捕杀候鸟的行为控制住。”
为了义务保护候鸟,黄先银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不后悔的他悲壮地说:“保护候鸟这件事我管定了!哪怕成为第二个索南达杰!”
本报记者 任江华 卞民德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9年2月14日 第 03 版)
|
黄先银巡查鄱阳湖 |
发布时间:2009年2月18日8:39:58
(责任编辑:邱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