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春已来袭 心也徜徉

媒体:和讯网  作者:闫智凯
专业号:李嵚崎
2008/3/12 16:25:25

都说去江南适宜的季节是在刚下过细雨的初春,最好是在茉莉花开的时候。听着小巷深处那一声水灵灵的叫卖:好一朵茉莉花,我有心采一朵戴,只怕来年不发芽……一切足矣!

  我是三者只得其一,赶在了初春,既没下雨,也没开花。这样也好,让我至少不至于淋着细雨寻着声,在小巷深处到处寻找茉莉花,反倒有心思静下来听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温馨故事,和看看江南运河上的水乡风情。  

  早春二月的南浔,就是这么一个地方——适合端着一杯茶,在阳光下听故事,更适合一个人背着包,边走边逛看风景。

  我是在夜里走进南浔的。

  从合肥坐上下午3点开往杭州的火车,原定晚上7多钟便到湖州市。可由于火车晚点,等到我赶到湖州的时候,已经是将近晚上9点了。

  毫无疑问,我错过了从湖州开往南浔的最后一班车。

  于是,在空旷的湖州火车站广场,像我这样一个形影孤单的背包族,很快便成为等待生意的出租车司机们争相扯拉的对象,湖州人民好热情啊,我的手都被他们拽疼了。江南的吴侬软语的听起来实在让人费解,第一个司机在把我抢上车后,双手一摊,34公里路要价100大洋,当时气的我眼睛都绿了,这等于是明抢嘛!我一个劲地摇头,“NO,NO!额,墨有那么多钱。”在等待十几分钟无果后,我只好背着包到处喊,“南浔的,南浔的,有没有到南浔的。”这一喊还真叫来两个去南浔的,只不过他们是当地人,也在找人拼车。三个人一合计,一人20块钱包车过去。

  江南的春天似乎比别的地方来的早一点,出租车把我送到南浔镇的时候,在灯光的照射下,我发现马路两边的垂柳都冒出了嫩绿的芽!于是便欣欣然地畅想,江南,春已来袭,南浔多姿的风采更值得期待。

  南浔古镇与新城之间是以一座石牌坊为界的,牌坊后面有座名为便民桥的石拱桥,我就是从这里走入南浔古镇的。因为与前来接我的朋友走岔了路,便一个人在古镇里面逛了起来。古镇的路面都全部是用青石板铺就,凹凸不平,走在上面有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路边的小摊都已打烊,偶尔会从门缝里透出星星点点的灯光;远远驶来的自行车,叮叮作响,是穿梭于古镇的过客,还是下班回家的归人,一切都无从知晓。还有出来散步的女孩,穿着一双高跟鞋,那踏在石板上的声音是“嗒……嗒……嗒”的,脚步很慢,就像是从屋檐下落到青石缸里的雨滴,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让人感觉惬意。

  在古镇里转了大半圈,也没看见一家旅社。其实,受商业开发的影响,这里的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专门辟出来的房间当旅社,一般也就在四五十块钱一晚。朋友在一家布店里给我预定了一间房,准确地说应该是一张床。因为我睡觉的地方本来是一个客厅,左边和右边都是单独的卧室,房主在床头拉了一道花布帘,并一再嘱咐,“睡觉的时候一定记得把布帘拉上,看电视的时候,把声音开小一点,以免影响两边卧室的人休息,半夜起床的时候一定要把衣服穿好,因为洗手间在楼下。”

  南浔之夜,我就是在这样惴惴不安中恍惚入睡。

 

  南浔人富,这在历史上是有史可考的。“头发梳的光,吃蛋吃个黄,鱼虾喝点汤”这就是南浔关于财富生活的民谣。这种奢侈的生活,被当今的南浔人很有创意的传承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我从旅店出来吃早点的时候,早点铺的大婶极力向我推荐当地的名吃——鲍鱼面,“味道一流,保证你在别的地方没吃过。”等到面条端上来的时候,才感觉大失所望,清汤寡水,上面放一块黑乎乎的东西。问其故?大婶说,这就是“爆”鱼面,此“爆”非彼“鲍”,“把鱼块放在油锅里爆一下,很好吃啦。”

  与爆鱼面有得一拼的还有四象饭店里的“碧玉琼丝”,菜名听上去诱惑性很大,点上来一看却是一盘炒青菜。四象饭店是当地一家有名的饭馆,座落在一个古当铺旁边,我很喜欢那个临湖的亭台,清晨有很多游客都喜欢在这个地方泡上一壶清茶,坐在藤椅上细品闲聊,看看湖里“呀呀”作响的小木舟。其实在南浔,无论是饭店、旅馆、酒肆还是茶楼,基本上都是临湖而建的,店铺的招牌从这些建筑物的高处伸出,腾空悬在湖面上空,飘飘扬扬,远远看上去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不过四象饭店我更愿意叫它巨富饭店,因为在南浔有一种说法,“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黄金狗”,当地人喜欢用动物的体积来形容财富的多寡,1000万以上为象,100万以上为牛,30万以上为狗。“象”和“牛”我在南浔都没看见,“狗”倒是见了不少。南浔几乎家家养宠物狗,早起的时候,你会看见男男女女老头老太们,每个人都牵着一条狗到处遛,闲适生活可窥一斑。

  南浔因财富传承下来的历史典故是无须深究的,江南小镇的故事须是要一个人闲庭信步在一些斑驳的古建筑中细品,方得其中之趣。至于刘墉的小莲庄、嘉业的藏书楼,在当地的旅游画册和一些旅游网站上,都有十分详尽的描述。个人认为游人如织的景点,来来往往的脚步声破坏了那份本有的古意和宁静。所以我宁愿去走一走南浔那一座接一座的石拱桥。

  南浔的石拱桥很多,基本上建于清朝,坊间就有“十步一桥”的说法,“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这样的话,尤其适合南浔的人们。大隐于市,没有荣辱纷争的小镇唯一能让人上上下下的就是这结构简洁却饱经岁月的老桥了。

  南浔老桥每座都有一个名字,我在古城里问路的时候,就被当地那千奇百怪的桥名给绕糊涂了,最后干脆对他们说,“你就对我讲从这里开始要过几座桥得了。”在每座桥的桥头都有许多小吃铺,像什么炸臭豆腐的,卖麦芽糖的,做阳春面的,每个铺子旁边都围满了人。而且每走三五步你就会看见有人拿着一串炸臭豆腐吃的津津有味。

  如果说石拱桥是南浔的特色,那么,百间楼便可称上是南浔的代名词了。百间楼,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百间楼房。话说几百年前,明代一高官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当地一乡绅的孙女结亲,双方都快结婚的时候,乡绅突然提出高官家的房子太小,便差媒人说,女方有100个陪嫁的婢女,你家太小,住不下。退隐的高官说不要紧,我马上建100间楼给你家婢女一人住一间。后世遂有了“百间楼”一说。

  我是从古镇出来以后,前往百间楼的。老远就看见一大排黑瓦房,静静地倒影在湖面上。百间楼的房子全部是枕湖而建的,房子外型有点像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清一色的小木窗,白灰墙,窗台上放着精致的花盆,拾掇得干干净净。至于房子到底有没有一百间,我倒没有细心地去数过。

  听早来的朋友说,傍晚的时候最适合去百间楼,夕阳的余辉将老房的影子拉的老长,下班的人们在沿河的长廊里赶路,说是赶路,却也是不紧不慢,一如小镇与世无争的生活节奏。各家的煤炉都摆到了湖岸边,冒着袅袅白烟。主妇都蹬在湖边淘米洗菜张罗晚饭。最有情调的是,还有一些民间艺人会坐在桥头拉拉二胡,当然,这是不收费的,呵呵。

  我离开南浔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一天的时光,我对南浔也只是匆匆一瞥。能带走的只是镜头里的这些风景,带不走的,是留在这里徜徉的心情。这就像百间楼旁边湖面上的那些倒影,不忍轻触,一碰,怕弄碎了历史,更怕幻灭了我的梦。

  

 
 

阅读 14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