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文心育鹤城 涵养新动力

媒体: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王庆国 戴婧
专业号:独孤香心
2008/12/20 15:45:02

 东北网齐齐哈尔12月20日电 文心育鹤城 涵养新动力

  ——齐齐哈尔市改革开放三十年跨越发展系列报道之十一

  文化与我们的生活不断交融。就在当前屡获大奖并在齐市持续叫座的话剧《风刮卜奎》演出中,就在红红火火唱响文化旅游大戏的第七届关东文化旅游节渐近的脚步声中,我们沐浴文化,沉淀品位。

  走过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文化产业朝气蓬勃。我们城市就是在这不断积淀的文化当中,持久放射着迷人的魅力。“鹤城之美,美在山水;鹤城之胜,胜诸人文。”这两句话16个字,就是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强力推进文化发展战略的写照。

  格局:各具特色百舸争流

  齐市在改革开放30年间,不断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在市场大潮中做大做强文化;转变观念,在眼球经济中做好做活文化;贴近日常生活,在举手投足中做实做细文化。大思路构建了大格局,大举措促进了大发展。

  齐市作为中国北纬47度线以北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荟萃了风姿独特、古朴自然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光荣的革命传统、独特的人文历史、集中的文物遗存、独具魅力的冰雪文化。这里既有古老的昂昂溪文明,也有抗击外侮的爱国主义边疆文化;既有遍及各区的共和国创建的工业文明,也有和睦相处的各民族文明;既有将军府、督军署这样有效控制边疆的官署遗址,也有龙沙公园、图书馆这样的平民文化建设群落;既有百年中东铁路车站等交通文化遗存,也有数百年的流人故居、站人故居等等;既有浴血奋战的江桥抗战遗址,也有像浏园、明月岛这样的修身养性的闲庭园林。

  30年间,齐市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逐步形成了“鹤文化为核心,广电、出版、报业、娱乐四轮驱动,旅游、会展两翼齐飞”的新的文化产业战略布局。构成了全市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产业集群化又遍地开花的空间格局。

  齐齐哈尔的文化产业近年来呈迅猛发展之势。200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20亿元,占GDP的4.8%。此后一直蓬勃向前,连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三千多家,从业人员近两万人。文化让城市软实力不断攀升,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地位基本形成。

  优势:精品生产百花齐放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着力打造英雄城市的红色文化品牌、“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鹤文化品牌和“绿色食品之都”的绿色生态文化品牌等等,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品牌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的树立与加强,文化工作者队伍实力雄厚,文艺精品不断涌现,荟萃为鹤城文艺的百花园。

  在全国文联所属的12家协会中,齐市有会员156人。有国家一级编剧2人、国家二级编剧2人,国家一级演员20人、国家二级演员70人。涌现出陈玉谦、曲晓平、张明媛、艾平等一批知名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插树岭》、《蛙鸣》等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话剧《一人头上一方天》、大型儿童音乐剧《大森林》获国家文华新剧目奖、导演奖、编剧奖和表演奖;话剧《血战嫩江桥》、《风刮卜奎》于2006、2007年分别参加全省新剧目调演,获得多个奖项,在11月份揭晓的2008年“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评选中,齐市剧作家张明媛凭借其创作的话剧剧本《风刮卜奎》,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殊荣;《我们班的故事》曾六下江南,累计演出1700余场;马戏团《空中小飞人》节目获得多项国际大奖;舞蹈《舞中幡》获全国群英奖。

  群文:传承创新繁荣发展

  如何将单一的、零散的自发性文化活动变成全面、持续的群众文化热潮,如何让文化主旋律跃动吸引受众的韵律,让软实力成为文化竞争力,一直是我们城市探讨与实践的命题。

  30年来,齐市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到群众中找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让群众在“文化拥有”上各得其所、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

  市委、市政府,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及各县、区、街道、社区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发动和建设工作,群众文化以品牌活动为载体,不断向纵深发展,成为齐市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全市群众文化工作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举办的年度评比中连续7年名列第一。目前,齐市已形成了以“城市之光”、“周末大舞台”、“金色田野”等为主题的常规性群众文化活动,在市民中深入人心,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忠实观众。此外,齐市现已建成较有影响的表演团队60余个,这些民间表演团队,对于活跃齐市县区的群众文化,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移风易俗的重要载体。齐市农村文化工作“四级网络”体系健全,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常年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娱乐形式。现在,齐市农村已有农民业余演出团队近百个,业余创作群体92个,文化活动户1095个。讷河、富裕、克东、龙江等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拜泉、富拉尔基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县区,有23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乡土文化的发展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弘扬。继富裕县、甘南县和讷河市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漫画艺术之乡和书画艺术之乡后,依安县又被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群众性文化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创新能力,使齐市在发展建设的康庄大道上人心凝聚,后劲十足。

  鹤文化:叫响鹤城扬名世界

  齐市素有“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美誉。长期以来,丹顶鹤构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齐齐哈尔的文艺创作群体把传统文艺表现形式和观代文艺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大胆创作为发展和传播鹤文化做出了贡献。

  把鹤文化确定为城市主题文化,通过挖掘、提炼、整合,形成了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建设鹤文化名城打下了良好基础。重要标志是齐市于2004年8月成立世界首家鹤文化研究会。

  鹤文化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写鹤、唱鹤、画鹤、摄鹤、剪鹤、舞鹤,蔚成景象。大型广场舞蹈《仙鹤飞翔的地方》好评如潮;连续四届《鹤城之歌》创作歌曲评比活动佳作频出;在香港成功的举办了“仙鹤飞翔的地方”摄影展引起轰动;杨士明、王晓峰创作的丹顶鹤题材的国画作品,多次赴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受到赞誉;邱利锋创作的剪纸作品《十景百鹤图》在全国展评中获得一等奖;鹤文化研究会、市文化局组织编撰了首部鹤题材民间文学集《仙鹤的传说》填补了鹤文化的一个空白。此外,大量的以各种材质如铁、石、亚麻、玻璃、玛瑙、布艺、塑料、根雕等制作的鹤主题的工艺品正在不断创作出来。

  而丹顶鹤也成为对外交流的使者,在长沙城运会、武汉黄鹤楼、澳门东亚运动会进行放飞表演,并多次组织了国际鹤类学术研究、鹤文化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

  30年鹤城文化产业的繁荣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只要真正重视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领导、部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文化产业大有可为。齐齐哈尔在文化产业的建设与跨越中,已经使文化成为齐齐哈尔一张经久不衰的名片。而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成为我们未来岁月里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

 
阅读 9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