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再登央视 | 十年蝶变,丢荒果园化身城市绿心

媒体:原创  作者:海珠湿地
专业号:海珠湿地
2023/7/31 14:56:16

近日,CCTV13《新闻直播间》走进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聚焦湿地生态修复工作。

 

如今,海珠湿地内绿树成荫、飞鸟成群

但并非向来如此

曾经它饱受污染、濒临消失

是凝聚了众多湿地人的心血

经历了漫长的修复过程后

才重获新生

 

图片

 

旧时初相见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2012年,彼时的海珠湿地,则是另一番景象。

海珠湿地的前身是“万亩果园”,因拥有上万亩各类岭南果树而闻名,早在20多年前,便是广州的生态保护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万亩果园慢慢被城市包围,土地商业开发价值迅速飙升,果农们为获得更大的商业收益,逐渐荒废了不少果地,再加之城中村截污管网建设滞后等原因,果园内河涌污染严重,原有的果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海珠湿地修复前后对比

 

因地制宜保环境

 

2012年,为了彻底改变万亩果园日渐抛荒的状况,广州创新性地提出了“只征不转”这一全国首创的保护性征地政策,在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

 

从此,万亩果园踏上了华丽蜕变的旅途,在保留原有古老树种和林相的基础上,探索出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让湿地内的生物相携相生。

 

图片

 

美景如画正当时

 

 

现如今,经过10年多的生态修复,海珠湿地早已与初见时大不相同,就像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广州的中轴线上。

 

 

 

生物多样性

海珠湿地秉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修复与保护措施,使得繁华的特大一线城市中央,生物多样性取得显著提升。

 

 

 

通过治淤截污、构建水下植物群落、恢复丢荒果林等措施,现在的海珠湿地一年四季,花鸟鱼虫各有其景。

 

 

截至目前,海珠湿地记录有维管束植物835种,动物1097种,其中鸟类有190种。近年来,湿地内更是连续发现了两个全球昆虫新物种,均以“海珠”命名;以及9个中国新纪录种(包括1个新纪录科和3个新纪录属),都是在中国首次发现并记录。

 

自然教育

湿地是自然教育的理想之所。海珠湿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创办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先后研发出探秘湿地、飞羽天使等系列精品课程,现已常态化开展生机湿地、暗夜精灵、岭南农耕等系列课程,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自然教育课程。

 

 湿地是天然的教育地 

今年,海珠湿地被国家林草局、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近三年来,海珠湿地开展林业科普教育课程和大型活动1700多场次,累计参与者达上百万人次,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文化传承

在过去的岁月变迁中,海珠湿地积淀了千年果基农业文化的精髓,吸引了南越先民在此书写奋斗的故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民俗文化

 

湿地的修复建设,为传播岭南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海珠湿地通过举办龙船景、国际音乐节等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各式的文化体验,让岭南文化在绿意中传承,在自然中发展。

 

 

 

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到“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再到“国际重要湿地”,海珠湿地始终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湿地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新路。

接下来,海珠湿地将继续以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实施,高品质呈现,全面做好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探索城央湿地的保护之路,打造全球超大城市核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典范之路。

阅读 325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