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2月28日讯恰是“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的初春时节,笔者驱车前往城郊国家级湿地公园--蟠龙河湿地沿线采访。行进在万亩湿地中,但见道路两旁潺潺流水,河岸垂柳枝头萌绿,滩间白鹭悠闲觅食,更有钓者三五成群,怡然垂钩,俨然一幅和谐优美的水墨画,生机盎然。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自然水资源丰富,广布于北部平原上的蟠龙河、大沙河、小沙河、小庄河、官庄分洪道等大大小小的河流以及城北“平原水库”、城南“小庄人工湖”等人工水库共同组成“龙形水系”,成为湿地主要构成部分。蟠龙湿地公园景区内既有大面积湿地、又有即将开挖的城市景观水系,奚仲文化、古瓷窑遗址等人文景观丰富,地理位置独特。据该区水利渔业、林业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园内各种资源丰富,约有高等植物78科231属318种;兽类野生动物有5个目、8个科、18种;水生生物353种。公园总控制面积10000亩。湿地及水域面积8000亩,占总面积的80%,绿化面积1500亩,占总面积的15%。分为上游平原水库休闲体育公园,中部的原生态湿地景观区,下游大水面景观区,是一个集“湿地文化宣教、湿地生态保护、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湿地自然景观。2007年9月经枣庄市林业局批准市级湿地公园。2009年2月经山东省林业局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目前已通过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批复。并被山东省环保厅命名为第二批“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依托丰富独特的湿地资源,薛城区近年先后投资数亿元,连续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实施退田还湖蓄水、河道水道清淤、沟河连通水库等工程,在水域周边大搞植树造林,营造了湿地水生植被和湖滨植被带,有效保护并丰富了鱼、鸟类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优美的景色不仅吸引了20余种鸟类前来安家落户,甚至一部分在鲁南地区绝迹多年的鸟儿也重返家园,湿地美景同样吸引了区内外众多的群众前来参观游览。“湿地游”成为市民争相体验的旅游新业态。
“过去房前屋后、满山遍野的荠菜当野草锄,现在村民们都知道把荠菜挖了好卖钱,做成菜煎饼,成了有机绿色食品,游客们可喜欢着呢”。陶庄镇东仓村62岁的村民老孙兴奋地介绍道。通过座谈,笔者了解到,每到春季,慕名来蟠龙河湿地公园荡舟、观鸟、赏春的游人络绎不绝,成为该区旅游的一大亮点。“湿地经济”已成为薛城旅游的全新名片。截至2月28日,全区累计招徕、接待游客4.95万人。其中,湿地游游客占到25%以上。
为保护好湿地资源,打造湿地经济品牌,薛城区以“走进湿地,保护环境,造福后世”为主题,通过广播、标语、宣传车等方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及湿地建设和管护工作意义。全区共悬挂条幅150余幅,出动宣传车61辆次,张贴标语2100余幅,发放传单12000余份,“人人参与湿地建设,人人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从城管、司法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对蟠龙河湿地保护区周边的违章建筑及坟头、鱼塘等进行摸排清理,共拆除湿地范围内违章建筑5处、500平方米,清理树木200棵,迁坟50个。对湿地范围内环境,安排专人进行巡查,严防垦殖、采掘等各种破坏湿地现象的发生。同时,聘请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以“城市森林中的诺亚方舟”为主题,通过用地分类、挖泡堆岛、栖息地建设等途径,规划建设了“一廊、两园、三区”人文景观,将蟠龙河建设成为人、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天堂。
(万照广 李方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