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湿地教育中心 | 陈仕泓:湿地教育中心的创建与管理思考

媒体:红树林基金会  作者:陈仕泓,杨小清
专业号:红树林基金会
2019/11/4 11:11:16
  各位伙伴,大家早安!我想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了,我从事湿地工作大概15年,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我上一份工作,不过,去年我开始担任台北野鸟学会总干事。

台北野鸟学会每年大概有1千位志工提供3万个小时的服务,当然跟大陆相比还是很少的。台北野鸟学会教育推动可达率可以达到60万左右,其中,主要是教育体验工作,我将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现状。

台北野鸟学会成立于1973年,是台湾最早的保育组织,我们最关注的就是鸟类,鸟类跟栖息地的连接是紧密结合的。怎样让民众喜欢鸟类?怎样让民众喜欢保护鸟类?这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跟价值,因为湿地跟鸟类紧紧联系在一起。

图2 湿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可能模式

我今天想跟各位分享的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模式,我会就现况跟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湿地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湿地保护区、湿地产业生产基地以及湿地公园。非常开心,我们也开始思考第四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就是湿地环境教育中心。我认为湿地环境教育中心跟湿地公园还是存在一些差别,这主要体现在更加细腻的教育工作上,湿地公园的重点在于为民众创造一个空间跟区域,但是湿地教育中心着重的是怎样教育和引导公众认识我们的湿地环境。

在运营湿地教育中心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我们的组织模式,我知道这有很多方式,但不管你是直接经营者、受委托经营者、代管者或者其他身份,都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会涉及到你要怎么样去做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性工作。

图3 湿地教育中心运营模式

比如,关渡自然公园就是委托台北野鸟学会经营管理,另外,像新加坡政府,它有足够的资源、经费,所以双溪布洛就是官方人员直接经营,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状况,在经费和人力资源非常充足的状况下,这是一个良好案例。此外,米埔(编者: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后同)是公益信托模式,香港政府以一块钱将米埔租给世界自然基金会(编者:与后文中提到的WWF相同),让它全权管理相关工作,政府也会有一点指导,但是跟关渡的模式还是有一点不一样。现阶段我认为第四个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就是政府和民间共同作业

比如,官方拨付经费委托第三方机构来做教育相关的工作。它们可能不用像关渡、米埔得承担全部的管理运营责任,因此压力也没那么大。上面说的这四种模式涉及到湿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同的策略跟方向。

我们每次谈可持续永远只是这三件事情:人员、资金和硬件。不断的循环,这是个永远的课题。我们在关渡的15年,每年都会做这个事情,明年我们合约到期,我们还得跟政府重新谈契约,这个契约还是会围绕怎么样可持续发展,永远是这个课题。

那到底要怎么样建构好湿地教育中心?需要考虑自然资源、硬件资源、教育方案规划和组织能量这四件事情,我个人认为我们必须要思考组织能量这件事情。其实我非常感谢WWT(编者:即英国野鸟与湿地基金会)和WWF这两个组织让我们可以学习,我们稍微小一点的组织,永远要想我们怎么样才可以强壮到做好这些工作,我必须说组织的建构跟模式是得花时间养成的,就像台北野鸟学会大概已经46年了,我们的前辈是日本鸟会,它已经86年了,世界上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前辈——英国皇家鸟会,已经成立113年了。

这些组织其实慢慢积累壮大之后就自然有足够的资源和能量去做好一些工作,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或者你的自然条件特别好,你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只要带人家去看好山好水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设定什么活动。这两个条件没有办法那么好的时候,你就得靠规划教育方案、强壮组织人员这两件事情。

图4 韩国顺天湾湿地

这个是顺天湾湿地,我认为它是现阶段自然资源条件和硬件条件整合得不错的案例,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这个湿地中心,我觉得它不太需要什么教育方案,游客只要在里面走就可以了,可以走三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沉浸性的体验让游客完全融合在自然里面,坐船30分钟,这30分钟看到的鸟种超过30种,甚至还可以看见水獭。

图5 杭州西溪湿地

这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国大陆的西溪湿地,西溪湿地有它的价值,这个跟湿地教育中心有一点不一样,但是要转换成湿地教育中心,这当中还是有一点点门槛要走。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湿地教育中心的人员、场域还有后续经营,我自己简化了一个比较容易让大家理解的模式,首先你要评估环境条件,再评估社会条件,最后评估后续经营条件。去设立一个湿地教育中心的时候需要思考这些事情,我们都期待湿地教育中心能有非常好的景点和景观,但有的时候我们的湿地可能在城镇里,虽然不见得有世界级的景观但是它也非常重要。它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地景样貌完全不同,所以你得评估。

图 6 湿地教育中心的评估维度

我们在2014年开始协助大家探讨怎样创建湿地中心,我们就开始不断的提醒大家:你要做评估。因为有了调查,才会有利于做后续的规划。

湿地教育中心和保护区以及公园承担不同的责任。公园搞的好大家就会来玩,如果公园里面什么都可以玩,那这个公园绝对大爆满,但湿地教育中心有它的限制性,这个限制性要求可持续发展,这就得回归到现在的社会条件有没有办法支撑这个场所。我们很羡慕国外的湿地教育中心,伦敦湿地教育中心收费大概是一个景区在100块到150块人民币,台湾只能收10块人民币,10块人民币怎样支撑运营工作呢?

再比如海珠湿地,海珠湿地比较热门的是免费的部分,因为免费!收费的部分真的比较辛苦,这个是当下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我们必须要去接受它,然后找到一些科学的方法去克服它。

所以这可能回归到我们现在讨论的公众教育部分,也可能会回归到愿意付费的部分,我认为大陆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因为在社会系统中创造了一个付费使用的观念,大家愿意付费去享受比较好的服务,因此,在推动相关工作的时候,我觉得这会比台湾更有利,因为台湾免费的事情太多,公众认为教育是一种免费的资源,所以没有办法从公众获得费用来支撑运营,我们需要绕一圈从政府拿钱、从企业拿钱等等。

刚才讲到经济价值,我认为无可厚非,作为一个保育工作者,我们还是得思考这件事情,我们华人可能把商业想的太邪恶,在西方的角度,商业其实是非常中性的词,怎样让我们的事业和这个行业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下去,这是一个要去思考的问题。

再来谈谈对自己的评估,说到评估,到底我们有多少资源投入到这件事情?这个是非常公允的,你有多少资源就做多少事。有的时候可能资源不足没有办法完成一年期的营运,你就得思考新的模式,或者退而求其次,采用渐进式的办法,我们做一点,让你的整个组织可以持续不断的进行工作。

其实我常常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走的快不如走得久。要让你的组织走得久,不可能要求现在就跟关渡或者伦敦湿地公园一样,说实在的,这不是很现实,而且你会很累,所以你要保持自己的步骤,五年之后,你可能就是一个新的案例跟模式。

这次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从台湾的环境教育场所认证来看环境教育的场域。台湾在2011年的时候推动了《环境教育法》,当中规定不管学校、政府还是组织必须接受环境教育工作。这就引起了另外一个思考,谁的环境教育是值得我们信赖的?所以法律明确了三个重要的认证机制:一个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人,我们现在很多伙伴也在想,我这个环境教育人员要不要推动一些认证工作?比如,WWF就试着做这样的事情,透过一个好的培训机制,让教育人员可以有一个好的品质,这个品质是要被把关的;另外,提供教育资源的场域是不是也应该吻合一些条件?

还有就是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其实是被认定为类似于大专院校或者高校的,它是可以培养环境教育人员的。就环境教育场所认证这个事情,在认证过程当中看中的条件是什么呢?

图 7 台湾环境教育场所认证

其实是五大样。一个是法规条件,第二是环境条件,第三就是人员条件,还有教育方案和组织的经营管理条件。法规条件是必然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很多人觉得我有一块田,那我就可以做环境教育,我用这一块田做环境教育认证,可问题是你有使用执照吗?你的污水有排放执照吗?你有安全设备执照吗?你的人员粪便有排放照吗?一般人觉得天啊,怎么限制这么多!我认为这个限制是必要的。

你要创办一个好的教育机构,去跟公众传递一些正向的思考,但是你本身不守法,你本身不遵守环境法规条件,本来就不应该通过认证。所以当初在设定认证规则时,设定了严格的要求。比方说我们关渡公园,官方会评估我们的建筑设备是否符合消防法以及逃生的时候有没有问题。当时我会想我干嘛要配合这些?但仔细想一想,这是对的,每年来那么多游客,如果真的发生一些意外,你的游客是不是可以安全离开?既然要安全离开,那认证单位必须要为“安全”这件事情做更加细腻的思考。好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不同的政府单位把关,这是一个好事。城管有城管看见的事情,环保单位有环保单位看见的事情,这样一个条件设定之后,其实我们会更加认真的看待我们的场域。

基本条件过关后再来看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有些很秀丽,有些会更好,我觉得都无所谓。我认为认证过程是一个好的学习过程,很多小组织可以透过认证得到成长。我们台湾推这件事情,并不是用很严格的要求去限制大家,大家也不会说认证难如登天,我不要认证。假设需要有20项指标达标才能通过认证,但你现在只达标5项,那剩下的部分,认证单位会慢慢辅导你,等两年之后,那你20项全部达标了,也就真的通过认证了,我们是通过这样一个历程来推动的。

还有场域的规划,你必须花时间对自己进行充分的了解,识别我们的资源包含哪些,我们的教育目标以现有的空间跟资源来看,哪些是可以做到的?可以再得到一些新的形式跟思考的?

再来就是人员。维持一个场域,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湿地公园弄好了就什么都好了,现阶段有些外包公司可以帮忙处理一些事情,但是没有做到教育方案的推动,这在很多湿地公园转为湿地教育中心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很大的坎,这个坎就是教育服务到底应该怎样达成?

我们的环境教育场所认证过程中,基础的教育人员就是基础人员,增额人员包括了志愿者,我们关渡的志愿者也已经达到两万名。很多教育中心会用志愿者去填充教育人员,我不得不说这很危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专业教育人员在现场,你的志愿者不可能提供一个好的服务。很多人觉得志愿者比较好,比较便宜,不用花那么多资源,但中国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不用钱的事情最贵。

以台北野鸟会来讲,我们培训一个志愿者需要一年时间,他能够上岗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两年过后他可能就离开了,也就是说,我花那么多资源培养之后,他离开了,我还不如真正的找一个专职人员,好好的去付他薪水给他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图8 关渡自然公园人员结构

所以我们的概念有一点像金字塔,最核心的还是环教人员,教育者必须领导相关的一些支持人员,比如保安、保洁、施工人员或者志愿者。如果你发现上面有很好的环境教育人员,中间有非常棒的专职人员,最后面志工再参与进来,这样下来,场域人员的稳定度会非常的好。

此外,我觉得外部伙伴关系也很重要。因为你必须不断的把外部资源跟一些条件放进来,放进来之后才有办法去相互支持跟协调,然后创建一个好的方法。

比方说我们早期在做鸟类调查的时候,我们参考了米埔的方案;我们在做教育方案的时候我们参考了日本鸟会的方案。这些方案,就是通过很多场合或者其他单位推荐之后才有办法得到。所以我认为关于人员这个要素,大家不要忘了外部资源的推动。

海珠湿地也用了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它让在地的社会企业进入到场域内开展活动,它不用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相对来说这比较节省资源。在未来湿地教育中心推动过程中,希望大家可以加入好的平台,认识更多的伙伴。

环境教育方案我可能没有时间一一告诉大家了,我想说方案的类型非常多,比如针对学校的方案,我知道这件事情在大陆这边比较辛苦,我们在跟很多的湿地中心合作时发现最难做的方案叫做学校方案,不是我们教育人员做不出学校方案,而是学校没有办法走出来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

这么好的社会资源跟自然资源,怎样让学校走进来?我很开心,深圳已经创造了一个自然教育之城,我相信从当前角度来讲,学校进入湿地中心没有太大问题了。让教育单位跟环境教育中心连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

图9 关渡自然公园课程架构

当然我们的方案有很多,这些都是各位可以参考的模式,但是未来怎么做,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价值。全世界最厉害的面叫牛肉面,听起来就是牛肉+面,但是如果我们把全中国的牛肉面全部端起来,可能有两千种,各种不同的牛肉面有不同的做法,这个非常酷的,这个就是在地特色的延伸。

关于方案,我们再简单区分称之为学校方案和非学校方案,可能包含了在湿地中心区域内的跟校外的方案,现阶段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让民众来到我们中心,或许到校是一个好的方法,据我所知,学校比较欢迎你们到学校去上课,但我还是希望他们来到我们的中心,因为学校没有办法模拟这个环境。

可能还得思考你的场域如何配合你的教育方案,这个也是环境教育认证过程中看重的,认证单位看你的方案不是看你给他提交的名词而已,而是看你的方案怎样跟场域配合,因为你是认证场域,你提的一个方案,比方说米埔方案很好用,我把米埔方案整个抄过来之后送给评审委员,这是不合适的。

最后经营管理条件,回到组织上面,关于组织大家可以显示组织的架构层级模式、跟政府单位的合作方法、资金来源等等。你是不是有一个良好的领导单位?假设,一个组织的总干事是陈仕泓,教育人员也是陈仕泓,资金来源是陈仕泓的妈妈,说实在的,从认证的角度来讲,就必须评估这个组织真的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吗?

在创立湿地教育中心的时候,我们要做好这件事情。在组织自我评估这件事情当中,先设定自己的宗旨,设定策略目标最后去一一落实。财务的方面,我刚才讲了一些,简单来讲,我们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就万万不能。怎么办?这永远是一个课题。我们不可能说,保尔森基金会你们努力赚钱,我们花你们的钱就好了,这个不现实;我们的湿地司需要支持全国一千多个湿地公园,资源也有限,所以我们还是要思考多元的渠道

多元渠道思考就是一开始的社会条件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以关渡的运营来讲,我们的背景资源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样的自然条件,我们要维持什么样的人?我们一年教育目标20万人,现在还有5万人的空间,那我们需要多少人员经费?这需要一个测算的技术跟标准。

以关渡来讲,我们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我们属于城市型的湿地场域,我们可以回应哪些目标?组织在思考自己的价值和宗旨的时候,可以把这些事情放进来,放进来之后可以产生一些教育方案跟模式去推动工作。

图10 关渡湿地与永续

当然开展运营工作,永远要考虑怎样在自然生态面前取得平衡。保育状况不错就可以成为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又可以透过公共关系让公众理解和支持这些事情,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平衡。这个平衡,是达成我们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图11 关渡自然公园支出计划

因为要谈可持续发展,那经费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个图是关渡的支出计划,但是仅供参考,因为每个中心的模式都不一样。以关渡目前的现况来讲,人员永远是最重要的投资跟推动工作,这个已经算低的了,我所知很多的湿地公园人员可能占了70%到80%的运营成本。

我们行业里,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是:撑过三年,面对五年,你就有下一个十年!欢迎各位一起推动湿地教育中心,感谢各位一起入坑,这是非常好玩的过程,而且我们真的在为社会做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非常有价值。谢谢大家!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湿 地 教 育 中 心 项 目

为尽快遏制中国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近海海域野生鱼类资源急剧下降的趋势,2015年,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原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和保尔森基金会联合发起了“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在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的基础上,2018年,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保尔森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简称MCF) 、老牛基金会又共同启动了“湿地教育中心项目”,旨在通过发起建设中国湿地教育中心行动,整体推动中国沿海湿地宣教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为沿海湿地的有效保护奠定公众支持和社会化参与的基础。
2019年10月16日,“第三届湿地教育中心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本文根据台北市野鸟学会总干事陈仕泓先生在讨会上的发言《湿地教育中心的创建与管理思考》整理而来。

与会人员合影

陈仕泓,台北市野鸟学会总干事

专注于自然保护、自然教育以及鸟类保护保育

如何利用自然教育促进自然保护的工作

 


红树林banner

 

阅读 213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