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构建三峡生态屏障 让绿色永驻库区

媒体: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张志峰
专业号:日月同辉
2008/4/9 20:10:49
 

 

  奔腾的长江在三峡大坝的怀抱中放缓脚步,孕育了水电名城湖北宜昌市。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作为三峡库区所在地,宜昌保护生态的责任很重,我们将继续把维护库区生态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宜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降伏“黑色”,力保一江清水

  宜昌境内共有164条支流汇入长江,城区以及所辖秭归等3县分别属于三峡库区和库区影响区。随着“高峡平湖”的出现,宜昌加快治污步伐,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记者日前来到“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走进位于县城的帝元食品公司,厂区处理过的废水清可见底。公司副总经理危言军说:“我们前年改造了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排水口有在线监测设备,环保部门随时监控。”

  循着帝元食品公司的废水管道,记者来到陈家冲污水截留口。污水在此收集过滤后送入县城污水处理厂再次处理。污水处理厂厂长范雁冰说:“这是秭归首批污水处理项目之一,财政补足经费保障运转。”

  秭归县环保局副局长陈邦群介绍说,全县近5年建成并运转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共10个,分布在沿江各乡镇。还有几家正在建设完善,这样的建设密度在中西部乡镇很少见。

  三峡工程开工前,秭归县有规模以上企业近百家。利用库区移民搬迁之机,县里提高环保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引进环保型项目。目前,全县仅有39家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几家小水泥厂将按计划于2008年底关闭。

  秭归只是宜昌构建三峡生态屏障的支点之一,近年来全市在库区共完成70多项污染治理工程,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63套。“十一五”期间,宜昌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对节能减排的考核,严把环保关。

  播撒“绿色”,呵护库区生态

  “沼气池好处多,我搞得迟喽!”秭归县茅坪镇长岭村的谭昌魁老人说,“过去一天要烧几十斤柴,去年9月挖了沼气池后,不再烧柴火了。”

  秭归县农村能源办主任周辉测算:全县近些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8000多口,建成一口沼气池,一年可少砍3亩多薪炭林、减排2吨二氧化碳,还可提供一季有机肥,减少使用化肥。

  为改善三峡生态环境,宜昌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涵养水源。三峡大坝开工至今,全市森林面积增加193万多亩,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下降8%,土壤流失总量大幅减少。

  山坡绿,江水清。“三峡蓄水前,最多能看清水下50厘米,现在能看清1米。”谭昌魁老人说。周边区县生态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夷陵区23项人居环境质量及污染控制考核连续2年名列全市前茅,2002年兴山县和秭归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宜昌市将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让林农在发展中获得实惠,主动育林护林;开展绿色家园创建,让绿色永驻三峡库区。

  培育景色,在保护中发展

  三峡地区拥有秀丽风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宜昌将把发展旅游尤其是生态旅游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在保护库区生态的基础上促进库区发展。

  宜昌市点军区车溪等地素有造纸的传统,如今这里一家造纸厂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态民俗旅游。清澈的溪流,翠绿的竹子,野生的腊梅……每年吸引30多万游客,旅游总收入2000多万元。点军区委负责人说:“三峡的生态美景要留给子孙后代。我们始终绷紧一根弦:保护生态,永续发展。”

  在产业路径选择上,宜昌打好水电、旅游两张牌。如今,库区发掘山水旅游资源747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8处。“建设绿色宜昌,保护生态三峡,是宜昌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也是最大的贡献。”宜昌许多干部群众这样说。

  在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3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4亿多元的基础上,去年游客总量和旅游收入又有明显增长,“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旅游形象进一步确立。未来,宜昌将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服务功能,让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阅读 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