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宁波石化区里建3000亩生态湿地公园

媒体:现代金报  作者:潘慧敏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3/12/30 7:23:55

  这两天,镇海两个服役了40多年的煤码头“转岗”了。市民长达10多年的煤尘困扰也基本解决了。

  2012年初,镇海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重大战略调整。今年11月29日,宁波市镇海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强化化工产业布局管理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划出“生态”红线,明确限定化工产业布局范围,不得突破。

  或许不久的将来,市民看到的这个化工区会像个美丽的生态公园。记者 潘慧敏 文/图

  [ 改造化工区 ]

  建3000亩生态湿地公园

  将石化区变成绿色工业旅游区

  说起化工企业集聚的石化区,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环境不好。但是,镇海打算用实际行动改变人们对石化区的看法。未来几年,宁波石化区将投资几亿元“谋绿”。既要添上绿色的“肾”,还要健全绿色的“肺”。目标是建成美丽生态石化区。

  宁波石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郑玉芳说,他们已经计划在石化园区内部专门规划3000亩用来建设生态湿地公园。目前规划方案已经出来了。

  市民可能很难想象建在石化区的湿地公园会是怎样?这个生态湿地公园有一个功能就是起到生态净化废水作用,减少区内污水排放。通过栽种各种植物,“养育”出柔润氲泽的人工生态湿地,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先“提取”废水中的重金属,浮萍、水藻等负责“吞食”水中有机废物,使经过污水厂处理达标的可排放水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进一步净化。

  郑玉芳说,在石化区的北区污染处理厂有一个6万吨中水回用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把中水回到生态湿地公园,在生态湿地公园里面进一步处理,经过这番“湿地之旅”后的水再作为化工企业原水。

  “这个湿地公园还将作为生态石化园区的教育基地,让老百姓来参观,以改变老百姓对石化区根深蒂固的印象。”郑玉芳说,不久的将来,要把这里变成生态环境优美、适宜的美丽石化区,还将开设绿色化工旅游线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1000亩湿地已经造好了,为了改良土质,种上了水稻。现在2000亩还在围垦。这个生态湿地公园有望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启动。

  镇海划出生态“红线”

  明确限定化工产业布局范围

  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环境保护,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生态建设。今年11月29日,宁波市镇海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强化化工产业布局管理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在这个《决定》里,记者看到了一个亮点:就是接下来镇海要严格按照分区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化工产业布局。

  镇海区副区长林伟明说,镇海要限定化工产业布局范围:以威海路-海天路-通海路-滨海路-海呈路-沿海线-威海路为界,镇海炼化和国家原油储备库以现有围墙线为界,不得突破,区域内必须明确用地红线,实行规划控制;其他区域不再布局化工和其他三类工业,对现有的化工企业和其他三类工业企业,尤其是澥浦片区、蛟川片区和临江片区的化工企业必须限期进行搬迁、转产或关停。

  而镇海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及储罐区不得突破现有区域范围。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二期工程土地不再布局化工生产企业,主要用于石化装备业、石化公用设施配套、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科技城产业项目布局。“镇海区政府对化工产业布局要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林伟明说。

  [ 建城市绿肺 ]

  打造三个“呼吸通道”

  庞大的“吸尘器”吸走尘粒

  研究显示,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想要净化空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种树。树木的枝干、叶片,大量吸附尘粒,能使空气中的飘尘减少50%以上,是庞大的天然“吸尘器”。

  有人计算1公顷树林每小时能吸收200人一天吐出的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氧气。树木的叶子还能大量吸收、处理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镇海是宁波市和浙江省石化工业的重点化工工业区,镇海区域面积246平方公里,其中化工区面积就占到了56.22平方公里。

  在如此背景下镇海区是如何做到依托绿色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答案就是镇海要建设“呼吸通道”。

  什么是呼吸通道?镇海区农业局局长陈恺告诉记者,这主要指的是与石化区呈十字交叉方向的澥浦、滨海和甬舟三条林带。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处于石化区内部的滨海林带。

  按照目前的规划,滨海林带将打造成一个约3000亩的生态湿地公园。从规划图上记者看到,这三条绿化带一直延伸到海边。陈恺说:“即使以后发展外面再围垦土地,这个通道也始终是出去,向海里面延伸,因此叫做呼吸通道。”

  规划到2022年生态林要增一倍

  将石化开发区和居住区隔离开来

  “等我们种的树长得茂盛之后,这一片林带就能将石化开发区和居住区隔离开来,这可是件大好事。”除了那三个呼吸通道,镇海还有五条全长58.4公里的绿色屏障纵贯6个镇(街道)。

  近年来,镇海已投入2.6亿元,建成海天、镇骆、雄镇、清风和绕城5条宽度在200米以上的生态防护林带,总面积达962公顷,共植有150万株左右的树木。

  在此基础上,镇海还将后续投入4000万元实施生态林带提升工程(海天林带一期)。提升工程在原林带断点处和狭窄处扩种绿化,把林带连带成片,在交通要道、城镇村庄、重点开发区域附近对林带进行改造。目前,海天林带种植有水杉、香樟、湿地松等近26万株树木。

  “林带提升工程不但具有生态功能,还兼顾景观效应。”镇海区创森办工作人员说,海天林带在大幅增加镇海森林总量的同时,也增加层次感与色彩丰富度,形成自然风景林。雄镇林带则采取断带成珠的方式,逐步改造成临江、清水浦、光明、妙胜寺、憩桥5个城市森林公园。

  记者了解到,目前镇海全区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2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7.7%,通过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验收。

  按照“森林镇海”的规划,在2013年至2022年,镇海将建成海天、明海、北环、绕城和清风五条生态林带,作为主城与镇海炼化、石化区之间建起的大规模防护林带,同时建成澥浦、滨海和甬舟三个呼吸通道,总面积在2403公顷。

  新闻背景

  镇海“清洁空气”

  已见成效

  煤尘是近年来镇海区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污染问题之一,也是“清洁空气行动”的首要任务。这两天,镇海两个服役了40多年的煤码头“转岗”了。市民长达10多年的煤尘困扰也基本解决了。

  2011年,镇海区政府为破解居民反响强烈的大气环境污染难题,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有机废气、煤灰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截至12月17日,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2%,1月份到11月份降尘样本均值7.57吨/平方公里每月,扣除本底后较整治前下降59.8%。

阅读 53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