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留住赣鄱山水之美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6/11/3 6:46:05

江西,红色圣地,生态福地。坐拥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汇聚赣抚信饶修“五河”,峡江枢纽拥抱千倾平湖,万安水库气吞赣江十八滩……这些绝美的灵秀水景,赐予了江西得天独厚的水生态禀赋。        
2014年,江西省被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其中近一半评价指标和超过一半的重大建设任务与水有关,“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江西行动由此打响!古老的赣鄱水脉,如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铸就“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如今,三年的实践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天赐良机 生态立省
江西省素有“水量多、水质好、好利用、干扰少、潜力大”先天优势。鄱阳湖“一湖清水”98%来自境内,全流域是青山环绕的独立“泽国”。
江西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供水用水效率不高、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的“四大水愁”,始终困扰着江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忧患有多深,肩上的使命就有多重。“保护好江西的绿水青山,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实现绿色崛起、振兴发展,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掷地有声。         
树立“保护优先”理念,江西在警醒,在行动。完善顶层设计,首当其冲。
谋划水美江西大方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江西水利改革发展,统筹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三驾马车”,全力实现从以人 为主转变为人水和谐,从人力为要转变为自然力为要,从单一治理转变为系统治理的思路转变,彰显科学发展的担当。
细化水美江西大部署——制定《江西省水利厅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格局,实现“防供有力、河湖畅通、水清岸洁、生态良好、乡愁永存”的总体目标,加快水利兴赣的步伐。
以顶层设计为先导,2014年启动,2015年发力,2016年冲刺,江西不失“天赐良机”,水生态文明建设已在全省成燎原之势。
四级联动 水净河畅        
家住南昌的孙先生最近每个周末都要到靖安县宝峰镇来骑行。“不图别的,我就是来‘吸氧’的!”
距省会南昌市59公里的靖安县宝峰镇,是名副其实的南昌“后花园”,森林覆盖率高达89.3%,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超过每立方厘米15万个,超出一些中心城市几百上千倍。
“河湖为脉,山环水绕,城水相依,水绿相映”。依托依托穿城而过的潦河,靖安县宝峰镇修建了现代化的滨河休闲公园和国际化标准的自行车绿道,成为南昌市民津津乐道的运动休闲胜地。
“镇上最近一直在下雨,但你随便到哪处河道看看,都是碧绿如玉、清澈见底。”宝峰镇委书记余敏对镇里的水环境,颇有信心。
自从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镇以来,宝峰镇按照“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黄土不见天”的标准,从治理乡村水环境,到整治门塘沟渠,再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不留一处环境死角。“我们的目标就是,守住这片绿水青山,给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美好家园!”
为探索符合江西实际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两年来,江西省水利厅以南昌、新余和萍乡三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分两批确定以先期3个县、48个乡(镇)、258个村基层水生态试点为示范,并遴选典型性、代表性强的14个试点村,实行厅领导挂点指导。
在水生态文明村镇示范点的带动下,江西各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分两批命名了17个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和96个省级水生态文明村,每年安排水生态文明建设省级补助资金达5000万元。
  四级联动,共奏水歌。
江西省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层层抓落实,级级重实干,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关停并转 挺住阵痛
“到今年底,全面关停拒不整改的石材作坊!”今年初,九江市星子县发出郑重承诺。
位于鄱阳湖畔的星子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材加工产业年利税一度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1/3。鼎盛时期,千家作坊、数万人就业。然而,矿石开采加工流出污水,直接影响了鄱阳湖的“一湖清水”。
关停,有阵痛,更有坚定。2015年,星子县痛下决心,斥巨资打造了一座占地2000亩的矿山工业园,将原有的数百家作坊整合为30余家规模以上的企业集中入驻,并把污水循环利用系统作为硬性指标,列入各厂区统一设计之中,杜绝“牛奶水”进入鄱阳湖。
星子县的这份坚定,缘于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鄱阳湖水质是全省水生态环境的“测试剂”,是检验江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指标。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江西省各地不仅关停了大批污染企业,还把畜牧养殖、渔业捕捞等列为产业禁区。
同样位于鄱阳湖畔的南昌市湾里区,养猪专业户高大爷近两年转行种树苗。“养猪价格波动大,而且污染严重。从长远看,种苗木前景更敞亮!”
过去,湾里区把发展重心放在重工业和养殖业上,结果是财政数字向上涨,环境指标往下掉。为保护鄱阳湖水质,南昌市对湾里区取消了工业增加值考核,新增了生态成绩考核,占比近1/3。南昌市每年拿出3000万元,通过转移支付补偿给湾里区。
把好绿色关口、守住绿色门槛,是江西水生态保护的“金钟罩”、“护身符”。2015年,江西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50亿立方米红线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3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全省河流、湖泊Ⅰ-Ⅲ类水质断面达标率高达81%,国家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达9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百分之百,水生态指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绿色共赢 势如破竹
“山上树木长起来,百姓腰包瘪下去。”曾几何时,江西还纠结于保护与发展的两难选择。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本。放眼赣鄱大地,一汪碧水不仅留住了生态“底色”,也带来无尽的绿色“财富”。
  在景德镇市瑶里镇,城市防洪堤已建成了特色景观带,一座座山塘水库成了新的旅游风景点,优美的水景为“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瑶里古镇锦上添花。一大批老乡靠买茶叶、陶瓷和农副产品,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元!
在靖安县宝峰镇,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滋生了以白茶、峰蜜、皇菊、根雕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动了数千户农民脱贫致富。投资超10亿元的颐生园养生休闲度假山庄、禅意养生乐园等养生养老项目,纷纷落户宝峰。靖安全县正打造面向南昌的旅游休闲后花园区、养老养生基地、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引领全县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武宁县,现在每年水土保持、植树造林4万亩以上,荒山变为了绿油油的果园,山水“颜值”提高的同时,农民收入大幅上涨。武宁县杨洲乡农民樊江宁,投身水土保持生态产业,种植的红心猕猴桃年收入近20万元,并带动了附近一大批农户脱贫致富。杨洲乡申家坪村靠发展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收入近百万元。仅四年的时间,武宁县青山绿水就开始“流金淌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8%,县财政总收入增长167%。
修水景、种果园、引游客、谋发展,“向山林要效益,问绿水要财富”真正点亮了山区百姓的幸福之路。实践证明,只有守住青山绿水,才能奔向“绿富美”,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共赢。
今年初,江西省水利厅1号文件印发《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吹响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冲锋号。
环环相扣,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在当前热火朝天的“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洪流中,江西水利人披荆斩棘、乘势而上,一幅幅亮丽的水生态美景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人民长江报作者:胡志刚 杨亚非 颜超华 王凡

阅读 43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