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江豚的急剧减少是一个信号”

媒体:东方早报  作者:早报记者 肖婷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3/15 8:12:14

  今年2月,经过历时25小时的洞庭湖考察,中国学者预言白鳍豚的“丑表妹”洞庭湖江豚15年内可能灭绝。3月10日,绿家园上海环境沙龙第二期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此次主题便是《从白鳍豚的“丑表妹”江豚濒危与保护谈长江生态危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王丁多年来参加长江鲸类保护工作,在此次沙龙上讲述了江豚生存状况。原长江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正国表示,长江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并呼吁能够实施长江全面禁渔。

  长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河流系统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2006年12月六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宣布,在中国的长江中未发现白鳍豚,比大熊猫数量更为稀少的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今年2月,经过历时25小时的洞庭湖考察,中国学者预言白鳍豚的“丑表妹”洞庭湖江豚15年内可能灭绝。

  1986年,中国首届 “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长江豚类的保护构想,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半自然迁地保护,以及开展人工饲养繁殖研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王丁就是这些保护工作的参与者之一。但是,保护工作仍然赶不上环境恶化的速度。

  王丁说道:“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白鳍豚灭绝和江豚濒危的影响,但从生物学角度讲,白鳍豚和江豚都是长江里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水生哺乳动物。当白鳍豚和江豚已经不能在这里生存,也就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警示,或许有一天长江再不能支撑同为哺乳动物的人类生存。” 

  面对逐年恶化的长江渔业生态环境,曾有专家提议在长江禁渔十年以保护长江鱼类资源。尽管在任时曾极力促成了长江禁渔三个月,但陈正国表示,仅三个月对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而言并没有太大作用,“我的观点是长江全面禁渔,而并非十年。中国长江渔业年产量最高时曾为45万吨,现在已不足10万吨,相比目前我国整体渔业2000多万吨的年产量而言已可忽略不计。”陈正国说。

  他还提到,现在长江流域真正靠捕鱼为生的就是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渔民,以我国的财力完全可以帮助这批渔民转业,比如发展生态旅游等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也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不久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类研究专家王克雄已提议,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开展观豚旅游。目前在鄱阳湖的枯水季节还能够看到江豚。如果能够为江豚制造有利的生存环境,这种生态旅游必然具有双赢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阅读 43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