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我国第一个大湖物理模型启用

媒体:信息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12/25 8:29:36


鄱阳湖被“缩微”成6万平方米

“缩微版鄱阳湖”模型局部


“缩微版鄱阳湖”模型局部

  首席记者 曹诚平 文/图

  我国第一个大湖物理模型——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近日正式启用。“缩微版鄱阳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它的建成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23日,记者来到位于九江市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的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实地探访了这个“缩微版鄱阳湖”。

  鄱阳湖被“缩微”成6万平方米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位于共青城郊,这里紧靠鄱阳湖,风景优美。走进基地,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巨大的鄱阳湖区的水泥模型,山川、平地一目了然。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部技术质量处主任陈结文告诉记者,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总占地面积500亩,分为模型试验区和学术交流区两个功能区。模型试验区主要包括鄱阳湖湖区模型试验区、河口模型试验区、湿地模型试验区和河道模型试验区。该模型主要围绕鄱阳湖区和江西五大水系(赣、抚、信、饶、修)尾闾以及长江武穴到彭泽段构建模型系统。模型设计平面比例尺为1:500,垂向比例尺为1:50 。模型试验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模型水面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模型水深约20厘米。

  据了解,目前,长江防洪模型仅剩武穴至大通段(主要包括鄱阳湖、长江九江段)尚无实体模型,而此次建设的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刚好构建了长江武穴到彭泽段模型系统,因此,基地建成后,同时又将成为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模型区内,记者看到许多仪表箱。陈结文告诉记者,模型下面埋有各种精密仪器,这些仪器通过线路与仪表箱相连,将监测到的实时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基地将成世界湖泊科技重要创新平台

  据介绍,基地建成后,将依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试验和验证,从而揭示鄱阳湖的内在自然规律,开展鄱阳湖湖区防洪、候鸟栖息、湿地保护、生态补偿、钉螺防治技术以及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流域和长江九江段的各种潜在影响等诸多问题的研究,为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运行调度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科学研究平台,更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之平称,“缩微版鄱阳湖”的启用,为深入系统研究鄱阳湖问题、广泛研究浅水湖泊的水问题搭建了重要的技术平台,将成为世界湖泊科技的重要创新基地,标志着江西在落实生态建设科技创新举措上走在了全国前列。将对修建鄱阳湖闸进行科学论证

  近两年来,在鄱阳湖上修建湖闸一直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修建湖闸是否会对鄱阳湖生态造成影响,各方也一直看法不一。记者在“缩微版鄱阳湖”上看到,在星子与湖口水域之间,已经标上了建造湖闸的具体位置。陈结文告诉记者,“缩微版鄱阳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在模型上修建“湖闸”,来研究湖闸建成后对鄱阳湖生态环境、防汛抗旱等方面的影响,为在实地修建鄱阳湖闸进行前期科学论证。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作为国家级湖泊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公益性水利科研基地,将发挥科学实验、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做出积极的贡献!”陈结文说。

阅读 42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