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五一请文明出游,别因好奇害了鲎!

媒体:原创  作者:北海滨海国家湿地
专业号:北海滨海国家湿地
2020/5/4 9:20:30

5月2日上午,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巡护时发现游客违规误捕成年圆尾鲎(hòu)一对,一雄一雌,约为巴掌大小,经检查发现该鲎没有明显伤口,只是鲎壳上有轻微裂痕,初步判断为旧伤。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并将鲎带回湿地公园科研监测中心观察,确定该鲎体征正常,并于当天下午涨潮时放生。

杨淞  摄

很多朋友并不认识鲎,在海滩上见到这只奇怪的生物都会非常好奇

下面有请来自红树林保育联盟的刘毅博士为大家揭开鲎的神秘面纱

北部湾沿海一带的滩涂沙质细,坡度缓,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水质保持洁净,成为目前国内最适合鲎生存的地域,其中又以北海滨海湿地为鲎生存的天堂。

据广西海洋研究所专家介绍,北海湿地公园附近一带的海滩涂过去有很多鲎。有关海洋调查报告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北部湾成熟的鲎个体每年高达60万至70万对,那时在北部湾沿海随处都可见到鲎,如今在沿海滩涂已经很难见到成年鲎。成年的鲎会在繁殖季节从近海海底爬上岸产卵,鲎卵孵化后,幼鲎会在滩涂上生存较长一段时间,直到成年了再返回近海,“它的成熟期很慢,一般要9~12年,13岁才能繁殖。”而这段期间,鲎卵和幼鲎便成了水鸟等生物的重要食物之一,如果滩涂上没了鲎的存在,水鸟等生物虽然不会因此消失,但会很少光顾这片滩涂,滩涂上其他生物就会因失去水鸟的制约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其他生物大量减少或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据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协会在北部湾海域通过3年(包括北海湿地公园附近滩涂)的调查和研究后得出的数据显示,北部湾的中华鲎种群数量在近30年间下降90%以上,近两年的数量依然每年锐减一半以上,而导致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捕捞和食用,以及对鲎栖息地的过度干扰和破坏。

近年来,湿地公园管理处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美境自然等实施鲎产卵的研究和保护、对鲎的栖息地进行修复、中华鲎人工繁殖基地实验等,并多次组织志愿者救助放生被误捕的野生鲎,仅2019年放生鲎共计约10只,还开展“放鲎回家 中秋团圆”、“不吃鲎消费倡导”活动等,旨在向更多的人宣传科普保护鲎的重要意义,营造不伤害鲎、不吃鲎的良好氛围。

五一期间,许多游客被北海美丽的环境和怡人的气候吸引而来,为更好地保护这片美丽的湿地,在此,湿地公园呼吁大家:

文明旅游!

请勿捉鲎!

请勿食鲎!

让北部湾海域成为这个濒危动物健康栖息生活的港湾!

文字、照片来源: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漫画来源:红树林保育联盟

漫画科普:刘毅

漫画作者:小白

(本文已获得漫画使用授权)

 

阅读 764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