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斤重野生中华鲟误入渔网 宿松渔民捕获后放生

媒体:新安传媒网   作者:蒋六乔
专业号: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2011/11/7 9:26:45

10月30日,宿松渔民捕获一条长达2.7米、重约400斤的“大鱼”,见其长相奇特,渔民们迅速上报。有关部门人员赶到现场后惊讶地发现,这条“大鱼”竟是野生中华鲟,不过它明显受伤了,而“凶手”可能是吸砂船的螺旋桨。

渔民:大鱼差点掀翻渔船

杨松柏是宿松县洲头乡泗洲村的渔民,从小时候起,他就在长江上捕鱼为生。10月30日早上,杨松柏跟往常一样,和几个渔民一起哼着“我家住在水中央,一网鱼虾一网粮”的黄梅小调,划着渔船进入长江江面。

“一开始用丝网捕些小鱼,慢慢到了江中一个浅滩附近,开始收网的时候,发现网上有一条大鱼,我从没看到过这么大的鱼,拉网也拉不动。” 杨松柏说,后来与其他两个渔民一起,才将大鱼拉到船边。

“没想到大鱼的劲太大,差点将渔船掀翻。” 杨松柏说,经过几个回合,他们才将大鱼拉出水面。杨松柏发现,这条大鱼形状奇特,吻尖而突,背部有菱形骨板,其中头部有明显外伤。按捺住心中的疑惑,杨松柏第一时间通知了宿松县复兴镇渔政站。

专家:这条中华鲟很罕见

宿松县复兴镇渔政站副站长张洲生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杨松柏捕获的竟是一条中华鲟。张洲生说,虽然对中华鲟研究了十余年,但这么大的活中华鲟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随后,张洲生将情况通报给宿松县水产等部门。得知长江宿松段发现巨型野生中华鲟,宿松县水产局、环保局、渔政站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技术人员经测量发现,杨松柏等渔民捕获的这条中华鲟体长2.7米、背宽50厘米,体重约400斤。

据宿松县水产局副局长程必胜介绍,因中华鲟珍稀濒危,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国家定为一级保护鱼类,后又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性重点保护的对象。“在长江宿松段发现如此巨大的中华鲟,实属罕见。”

救援:专家会诊缝合治疗

正当大家为发现巨型野生中华鲟高兴的时候,技术人员发现这条中华鲟头部、前鳍、腹部有三处明显的外伤。

 

专家在查看中华鲟头部的伤情。

张洲生告诉记者,中华鲟受伤最严重的就是头部,其中两处已接近腐烂。“受伤的原因可能是长江吸砂船螺旋桨导致的。”

技术人员对中华鲟的现状进行评估,对伤势进行会诊,并同省市有关专家进行交流。程必胜说,按理说应该把它转移到救护中心,但到最近的铜陵救护中心路途太遥远。于是,技术人员请来医生,现场对中华鲟的伤口进行了仔细处理,并涂抹上抗生素药膏。程必胜说,通过专家会诊,最后想出了一种方案就是把伤口缝合,用油性药物红霉素给它进行治疗。

回家:渔政部门将其放生

给中华鲟疗伤后,宿松县水产、渔政部门安排专职人员在长江附近进行巡视,一旦发现中华鲟伤情变化,将进一步采取措施。

10月31日下午,张洲生等发现中华鲟重新恢复了生机。为了不使中华鲟受到影响,渔政部门决定送它“回家”。张洲生说,虽然中华鲟被放回了长江,但仍将安排人员随时关注长江附近的情况。

这并不是我省第一次发现野生中华鲟。据了解,2008年5月30日上午,安庆市渔业局大观区渔政站的工作人员在对长江资源进行观测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野生中华鲟。当时是长江安庆段40年来首次发现的野生中华鲟,当天上午,安庆市渔政部门成功将其放生。

安庆市渔业局副局长蒋泽球表示,此次巨型野生中华鲟的出现,对研究长江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价值。“不仅说明渔民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大大加强,同时表明国家对长江实行春季禁渔与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后长江鱼类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

本报记者 蒋六乔 摄影报道

■延伸阅读

博物馆镇馆之宝

安徽省农业博物馆里有一个被玻璃罩起来的中华鲟标本,是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徽农业馆时的原标本,如今已成镇馆之宝。

安徽省农业博物馆为中华鲟标本的注释显示,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真可谓“活化石”。

“我们的镇馆之宝可不得了,1958年,毛主席来到安徽视察时,亲手抚摸的就是这条野生中华鲟鱼标本。” 华庆馆长说,中华鲟标本有近3米长,这条野生中华鲟发现于我省长江流域,至于是哪一年从江中打捞起来的已无法考证。当他得知长江宿松段再现2.7米长的巨型野生中华鲟时,直呼难得!

中华鲟的困境

中华鲟是一种在长江中孕育,大海里成长的神奇鱼类。中华鲟的存在和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出其所栖息的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宿松县复兴镇渔政站副站长张洲生说,中华鲟之所以难得一见,固有其性周期和洄游距离长、自然繁殖受精卵存活率低、摄食能力低等原因,但长江航运业的发展造成轮船和中华鲟争抢通行空间,由此产生了两个给中华鲟生存带来极大影响的问题:一是螺旋桨伤中华鲟,一是轮船噪声导致中华鲟发声和听觉系统受到干扰,从而影响了中华鲟的正常生活。

中华鲟最怕的莫过于长江里常见的“迷魂阵”和非法的电打鱼捕鱼方式。宿松县水产局副局长程必胜说,有一种叫做“滚钩”的捕鱼方法,常使濒危的中华鲟惨遭残杀。这种“滚钩”是在一条长达几百米的绳索上系上无数铁钩子,一旦中华鲟被悬浮在水中的一枚钩子挂上,绳索两端的钩子将在中华鲟挣扎的过程中回收,将中华鲟团团围困。

此外,张洲生还表示,长江水质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中华鲟难得一见的原因。

阅读 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