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穿行在神秘的后河——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野外监测专题片

媒体:原创  作者:湖北后河国家级保护区
专业号:湖北后河国家级保护区
2016/6/22 16:08:42

森林、猛兽、深夜、救美,穿行在后河的神秘里

http://v.qq.com/page/h/c/5/h03082pyyc5.html

北纬30度,许多生命现象神秘莫测。一亿三千万年前,冰川袭来,万物萧瑟,地球上许多生命因此灭绝,这里却为人类留下大量“活化石”级古植物群落,以及无数珍禽异兽。这里就是中国华南虎最佳栖息地,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熊出没

秋意渐浓时,我们从渔洋关上山,翻上海拔2252米的后河独岭远眺。上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苍茫幽远,一望无边。循着远山的呼唤,一路颠簸向前,也就三四个小时的光景吧,就到了天门峡。穿过峡谷,远山深处,就有了炊烟、犬吠、人家。

 

临山的一户人家,炊烟正盛,叩开小院见到了王业松老人,乍一看,不由得有些吃惊和惋惜。老人几乎没有鼻子,迎面只剩下一个洞,右半边脸也已变了形。细看,他的右手腕骨凸起,像一截长歪的树。“都是熊咬的”,老人平静地给我们讲起自己的遭遇。

 

那一年夜里,王业松上山,去看守自家山地里的一片苞谷。看到只小熊在苞谷地里,可能是受伤了。他知道这小家伙是保护动物,有枪也不能打,就想把小熊抱回去救治。怎料刚用双手卡住小熊的腰,小家伙就发出一声锐叫,危险的一幕就出现了——闻声,瞬间有一头老黑熊从苞谷地边狂奔而出。王业松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一爪重重地打倒在地。

 

这一爪把王业松的鼻子抠掉了,脸抓破了。情急中,他用手护脸,手腕又被黑熊咬伤。剧痛之下,王业松陡然清醒了过来,赶紧趴在地里不动,装死,“必须趴着,不能让它抓破了五脏六腑不是”。那黑熊看人不动了,在王业松的背上狠抓了几把,衣服连皮肉一起被抓烂,见人确实没反应了,才不紧不慢地离开。半夜里,他才忍着剧痛下山求助……

 

“王业松的遭遇有典型性”,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聂才爱科长告诉我们,后河保护区与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紧密相连,幅员辽阔,猛兽众多,活动不定。早些年,杨家坡一带有村民被老虎吃掉了。最近这几十年,熊出没非常普遍。

 

 

当地人说,这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黑熊糟蹋作物、破坏蜂农蜂箱的事情,黑熊有时甚至进入农户家偷吃。“就今年9月份,赵琼家的蜂箱就被黑熊捣坏了”,“就在上个月,还有一个村民脚被黑熊咬伤了。”

 

现在山上有多少黑熊?聂才爱说,“保守估计有一两百头”。与一两百头黑熊以及无数的金钱豹、野猪等猛兽朝夕相处,的确是件想想都觉得危险的事。更何况,整个后河保护区内,又不准猎杀动物,猎枪都被收走了,危险系数又增加了不少。

 

后河管理局另一名干部的说法是,后河不同于一般的林场或森林公园,它的功能定位就是保持生物多样性,所有珍稀植物和野兽都在保护之列。如何平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山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矛盾?“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和办法,只能靠民政部门的零散救助”“目前局里、市里正在酝酿村民整体搬迁工作,打算把百余户人家迁到保护区外面去。”

 

问题是,故土难离,很多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深山里,和青山绿水交融,与豺狼虎豹为伴,他们早已习惯了。用一位土家族作家的话说,“后河珍藏着山民们太多有关母亲的温柔和记忆,他们如何舍得轻易离去?”

 


(二)鸽子花

今天,像后河这样依然保持着原始和神秘的森林已然不多。难怪美国著名动物学家提尔森在考察中国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认定,后河及壶瓶山一带是野生华南虎的最佳栖息地。2001年来,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研究实施华南虎人工繁育,确定湖北后河为全国“华南虎放归自然”项目四个首选地之一。

 

华南虎的存亡反映着我国生态修复、物种保护的状况,以及生态文明的程度、绿色发展的品质,意义重大,全球高度关注。为什么把华南虎放归地选在湖北后河?就是看重这里完整的生态链。一是动物链。后河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37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种,湖北省新记录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黑麂、林麝、金雕6种。

 

二是植物链。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起源于1亿3千万年前,是世界公认的“神秘生命王国”。3万亩原始森林中植物种类接近欧洲总和,内有中国最大的原生珙桐群落、“水丝梨群落”、“红豆杉群落”,堪称北纬30°地理圈内孑遗植物的奇观荟萃,“全国仅有、世界罕见”。

 

“你听说过树上长满鸽子么?珙桐开的花就是鸽子花”,后河管理局局长廖忠华指着北边说,“珙桐群落大致就在那个方向。”

走,看看去。路是依着山壁修的路,路旁都是几十上百米的崖,车哪里开得快。摇了三个小时,才到杨家河。徒步往上爬一段,就看到了一株珍贵的“活化石”——光叶珙桐。这树主干平直,茶杯粗,树皮成灰褐色。虽说已是秋天,珙桐枝头光洁的叶子却还没有要离去的意思。再往前走,珙桐越多,到最后,举目所及,到处都是。

 

在杨家河一带,我们还看到大量胸径超过8厘米的珙桐树,并且有幸邂逅一棵“珙桐王”。这树胸径足有三十四厘米,目测树高接近40米,非常珍贵。工作人员介绍说,包括杨家河在内的500亩范围内,密集分布着大量珙桐,目前统计已达1万多株,是世界上最大的珙桐原种基地。因为原始幽深,它们曾长期没有被发现和引起关注。

 

直到2000年11月,国家林业局在一次会议上公布,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研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人们才知道在这里默默生长着中国独有的珙桐原始大群落。一时间,植物学家们沸腾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科学家注目这里、研究这里。专家们考察认定,后河珙桐群落是第三纪冰川的幸存者,这一下子就把此处的原始性向前推进了400多万年。

 

现在珙桐群落和鸽子花成了这里的名片。每年五月份,珙桐树肯定是要开花的。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因此欧洲人惊呼它为“中国鸽子树”。珙桐花开时节,漫步山间,漫山遍野一树树鸽子花扑面而来。风静时,鸽子花如归巢鸽子停在笼中;风起时,迎风飘摆,如鸽子展翅飞舞。一阵阵山风吹来,“鸽笼”摇荡,仿佛成千上万的白鸽在笼中展翅欲出……

 

专家介绍说,除了珙桐,后河自然保护区内还分布有中国特有珍稀植物鹅掌揪、香果树等。“仅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就达33个,占全国总属数247属的14%,是当之无愧的植物王国。这里是华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上具有全球性意义。”

 

(三)救人去

穿行于深山老林、珍奇树木中,眼界大开、流连忘返。聂才爱催促离开时,已是日落时分。今夜,我们就在这山中落脚。晚上七点多钟的样子,天门峡附近的几家农家乐,都已是一副睡意朦脓的模样,远山也已安静了下来。

 

我们围在一起吃饭。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原来是下午在山中遇到的两名游客,她们没有按规定准时下山,又走错了路,现在被困在山中。还好,下午她们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并且互留了电话。

 

“什么?游客被困!在卧虎滩!”一听是这事,聂才爱赶紧放下筷子,满脸严肃。只有常年在深山老林工作的人才知道,这个时候的森林有多危险。

怎么办?大伙把筷子一扔,决定赶紧救人去。聂才爱一边与局里取得联系,一边安抚被困游客,让他们在宽阔地带等候救援,千万不要乱动。

 

聂才爱、后河管理局科研所工程师向明贵、办事员杨林等,我们一行六人从山间一个隘口爬上去,以近乎小跑的速度赶往卧虎滩。这哪里是路?一面是崖壁,一面是看不见底的深渊,狭窄处顶多二十公分,仅容一个人侧身通过。离杨家坡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宽阔的河滩,抄近路救人,得从河滩中间分布不均的巨石上,一步步跨过……好在聂才爱路熟,在前面探路。

 

往前几公里就是茂密的丛林,到处散发着腐木的味道。手腕粗的藤蔓毫无章法地从地上攀爬到树上,一会儿又出现在你的头顶,不得不蹲着过去。就在路边的一块崖石上,我们还发现了一条通体如玉的竹叶青蛇。借着手机的微光,看到它正在快速吞吐着鲜红的杏子。“千万别靠近,这蛇可能致命!”向明贵挡在蛇的前面,让我们小心通过,避免惊着了它。

 

大概爬了一二十公里的山路,听到有人呼喊的声音。于是加紧步子赶过去,十多分钟后,终于找到了被困的两名女游客!她们大概二十岁出头的光景,显然是被冻坏了,见到我们只是一个劲儿地说“对不起!”人没事就好!

 

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是下过雨的夜里呢?大伙儿决定让两个女孩子走在中间,一起慢慢下山。不想刚走出去一两公里,杨林就在峡谷中崴了脚,只能被搀扶着前行。在犀牛滩附近,本报摄影记者刘曙松一脚踏空,跌倒在地。我们赶紧上前将他扶起,一看,他满脸都是泥水,头上肿起个鸡蛋大的包,在石头上坐了半天才缓过来。快走出丛林的时候,记者又在溪谷中滑了一跤,采访本坠河,赶紧涉水追上去截住,才不至于飘走……

 

晚上十点多,我们终于走出了天门峡峡谷,到了停车坪。这个时候,大队救援人马也接应了过来,因为着急,有的人穿着睡衣、拖鞋就过来了。看到受伤的工作人员和记者,两个小姑娘一个劲儿的道歉,随后就驱车到山脚下住宿去了,临走时提出帮我们处理湿透了的采访本。第二天,她们真的处理好,送过来了。显然,她们用吹风机吹了半宿。

 

中午,王业松老人听说了这事,平平静对我们说,那俩丫头不会有事,群山困住了她们,却也给了她们安全下山的机会,这都是大山的安排。

敬畏大山、相信大山的安排,这莫不就是人与山的默契么?这让我想到了后河深处那片至今无人涉足的神秘“鬼谷”,想到了还健在的那位能只手擒猛兽、像人猿泰山一样纵横藤蔓间的后河传奇猎人庞四海,以及当地世代相传的古老赶仗仪式(一种围猎活动);还想到了王业松老人对大山一如既往的深情——虽然遭遇横祸,但他仍然义务管山管林二三十年,活得仍然快活自在。

 

正如作家甘茂华描述的那样,晚上表演跳丧舞,王业松还是打鼓师傅呢,他老伴儿会唱山歌,现在嗓音还很清脆,唱歌时,一对耳环在灯光下颤颤地闪亮……这就是后河人,善良厚道,安贫乐道,敬畏群山,对大山、对自然、对不幸没有半句怨言。

 

视频提供: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文章来源:《天天快报》自然探秘

阅读 656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