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传系列之二十一-孟达天池

媒体:孟达保护区  作者:孟达保护区
专业号:青海湿地
2009/4/29 16:40:02
孟达天池
 
 
风光绮丽的孟达天池是保护区内的王牌景点 。水面海拔2504米,东西宽约35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为300亩,平均水深25米,最深处40米,蓄水量平水期200万立方米。每到七、八月间,蓄水量近达300万立方米, 夏季通常在摄氏15度以上。天池西侧有个山沟叫池脑沟,其中注入湖水,是天池的主要水源。天池东端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坝”,坝长200多米,宽百余米,高出湖面50——70米。那么这样一个天然高山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呢?据说天池属堰塞湖,几十万年前天池周围是颇为壮观的山谷冰川,后来地壳发生变化,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岩屑巨砾逐渐停积下来成为塔拦谷地的的终碛巨垄,加之两岸对滑,这里便蓄水成湖,形成今日之天池。大坝的堆积物是巨石岩块层,是古代冰川泥石流堵河道形成的高山堰湖。
孟达天池是青海省境内最为秀丽的高山湖泊,它犹如一颗晶莹美丽的明珠,镶嵌在万山绿水丛中。湖水清澈如镜,水质甘美,湖光山色,雾霭轻腾,苍松翠柏,鸟翔雨跃,风光迷人。尤其是夏秋季节,百花吐艳,轻舟竞流,游人不绝,是省内主要的游览胜地之一。周围的自然环境幽美,格局别致,给人以奇特、神秘的感觉,常使人深思,引人遐想。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池的神话传说。
传说天池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池缭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霓裳羽衣,看这天池的云雾不像庐山那样娇羞缠绵,而是西北高原特有的粗犷与明快。波状的低云无异常之地,站在岸边望去,只见滚滚云波翻腾滚动,犹如大海波涛汹涌,时沉时浮,好似远洋战舰在击浪前进,还有馒头样的白云顺山滚动,酷似那万头攒动的羔羊在山间游戏,又有那片片浮云薄雾随风飘荡,掠过湖面,绕过山岭,使人有置身瑶池仙境之感。
长期以来,美丽的孟达天池,各民族都有神奇的称谓。撒拉族称之为“阿格西高里”,保安族称为“毛日措里”、汉族中称“天池”;土族叫“神仙淖”(意即神仙池);藏族称“拉朗措”、“东日玉措湖”,意为“螺山碧湖”。
 在撒拉族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很古的时候,清水一带有一个大而美丽的水池,因遭财主莽斯亵渎神圣明洁的池水,池水被触怒,飞砂走石,烟尘滚滚,将财主吞没,天池也无影无踪,留下干涸的沙滩。于是人们到处寻找,来到苍松翠柏、峰峦奇秀的孟达山,找到了一潭池水,人们叫“天池”、“神池”。
保安族认为,孟达天池是从马池沟迁过去的。相传:很早以前,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乡马池沟村以南的山腰上有一汪圣地,池边草木葳蕤,牛羊悠闲。那时候,圣池特别清亮,甘甜如蜜,有一天,有个邋遢婆媳妇在圣池中洗了一条血裤,就在这天晚上,居住在圣池脚下的一个有钱人梦见圣池变成一个白胡子阿爷给他说:“现在有人糟蹋我,我想搬到一个清秀的地方去,把你的马借给我,帮我搬个家吧?”话没说完,有钱人惊醒了。他思谋了半天,就到圈里给马饮了水,喂好了麦麸,转身回到屋里睡觉。第二天天亮时,有钱人到圈里一看,他的马躺在地上,浑身是汗,气喘吁吁,他以为病了,急忙跑到上房里,跪在炕上祈祷说:“真主啊!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做过坏事,请慈悯我,宽恕我吧!”这时,有钱人忽然听见圈房里有响声,赶紧跑去一看,身疲力尽的马精神饱满地站着,身上还驮着金银,有钱人又惊又喜,赶紧卸下金子。这天夜里,有钱人又梦见了白胡子阿爷,向他道谢说:“我搬了一晚上,总算把家搬到了山上,谢谢你借给了马。”第三天早上,有钱人跑到山腰上去看时,圣池早就迁走了。于是,有钱人下山沿黄河边向西寻找圣池的足迹,当他走到黄河臂腕处的一块平地时,发现一条河水汇入黄河。他沿着小河的源头寻找,最终在深山的怀抱中找到了圣池(现在的天池)。如今,马池沟村往南山腰原圣池遗址上还喷着一股清泉,据说是圣池迁走时留下的,人们叫它“马池”。靠马池脚下的保安族村庄叫马池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马池沟的姑娘个个如花似玉,男子英俊潇洒,是因为喝了圣水的缘故吧。另外,又传说:圣池迁走时,曾在黄河边的一片黑刺林里卧歇过,后来才有人迁徙至此安家。现在,人们就把这个贫窘的山村叫阿提斯(撒拉语,意为马歇息的平地),也就是现在的木厂村。除此之外,在孟达林区与木厂村之间那峭壁下的石洞里,现存有一对马蹄印,说是圣池迁走到此避雨过后,脚蹬石壁愤然离去时留下的足迹。
藏族中把天池叫“拉朗措”,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拉朗措(即拉隆贝吉多杰,又名拉隆华多)把藏王朗达玛射死后,逃到安多塔撒坡(今孟达乡),躲在石洞里修行。他降伏了湖里的魔鬼,赶走了野兽。从此山上长出了松柏、桦树和红白黄花。拉朗措圆寂后,人们就用他的名字称谓“天池”。
在汉族中也流传着关于天池封神的故事。明代初年,沿河州卫设立二十四关,置军守备,以防内外。并结合当地民间巫术文化,分别敕封明代开国功臣李文忠等死魂灵为二十四关内外两侧山水地方神。孟达天池临近五台关,封胡大海为湖神,故在汉族群众中俗称“胡大海池”;另一大将常遇春被封为达里加山池的湖神,两池南北遥遥相对。
天池之魅力使人神魂颠倒,思绪纡回。清晨时分,在天池观日出,可感悟到泰山日出之情趣。黎明之际,曙光烧红了片片朝霞,万道金光慢慢地射向较高的山岭,给山光镶上金色的光泽,清晨空气密度变化大,群山之中雾霭缭绕,曙光在山中跳跃,闪动,十分状观。随着光线的下移,一轮红日从崇山峻岭中冉冉升起,晨曦中的松林、湖水色彩斑澜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此时此景叫“海峰晨曦”。若巧逢十五的晚上在明月下观天池,那么,天池则是另一番模样。亮油油的池面上惚恍出孔雀开屏;或龙腾虎跃;或嫦娥散花等千姿百态,真乃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魔幻世界。
晴天的午后,清澈碧透的湖水,却在目光下不断地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它一会像匹光滑柔软的细缎,一会儿又随着轻风涌起波光粼粼的涟漪,恰像千万条银鱼,追波逐浪,欢腾跳跃,每当夕阳渐渐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东、西、南面的山峰上,红光四射,映得湖面也由翡翠色变成了玛瑙色,好似神话中的宝光出现,神秘而壮观,真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雨后初晴或晴后下雨,站在制高点上,极目远眺,云雾缓缓移动,飘然若仙, 时而露出一座独具形态的石耸,时而隐匿于重重迷雾之中,并形成多种动态景观,变幻莫测,令观者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站在池边远眺,淡青色的是池水倒映着郁郁青山,真不知是山抱水、还是水环山,波光粼粼,水光潋滟,晴云好鸟语花香,山更秀风景幽美,翠峰倒营在湖面,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水相映,浑然一体,山因水多姿,水因山添娇,这时你才深深领会到“奇峰碧波卧倒影、山水相映别有天”的意境。每当早晨观天池, 若天气是晴,池面上会出现一条由东向西水槽,根据水槽深浅确定天气的晴、及晴转多云,若在池的西南方向出“C”字形图案,弯口小为小雨,弯口越大雨量也越大。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天池周围原本都是阔叶树种,但到了秋天,落叶时,整个池面看不到一片树叶,这种神奇的现象,正在探索、研究。还有天池水能治胃病、能治皮肤病等等。
如果说秋天的天池像是浓装了的千金小姐,那么,冬季的天池则像朴素贞洁的农家少女,显得羞涩而文静。隆冬降临,白雪皑皑,琼树玉枝,山舞银蛇,此时,好大的天池变成一块滑冰场,那晶莹的、玻璃般透明的冰块下闪亮多色冰花,有的像翡翠的贝壳;有的像用银丝刺绣成的碎花手帕,显得格外注目。有数个大小不一的泉眼分布在池面上,像是天空中的星辰。当人走在冰上时,忽而听到声若雷鸣般的“咔嚓”声和野牛般嚎叫的“呣呣”声,胆小者由不得像丢了魂似的目瞪口呆,身麻腿软。
孟达天池不仅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避暑胜地,也是一处藏族群众顶礼膜拜的圣地。每逢农历腊八、四月八,许多信教群众都来此“祭池”。这一天有求儿女的,若回家后真的得儿得女,就把儿女起名为“拉郎xx“等以示恩谢,也有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的,也有求雨的。他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空瓶子封好口,在瓶口上系上线头,然后把瓶子扔进池中,若瓶中有水,则定有一场雨,有的来求祛邪治病的,他们先煨桑,然后取天池圣水给病人痛处擦洗或叫病人饮之,同时向天池敬献经帐幡、食物及硬币。
阅读 121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