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鄱阳湖环湖地区步入发展快车道

媒体:江西旅游网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7/10 14:19:17

  “哇!这块湿地好大,要是冬天来这里看候鸟,场面一定很壮观!”7月8日上午,在九江境内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湖池保护站前,同行考察的记者感叹到。当日,鄱阳湖水位约16米刚好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设想的“调控”水位基本吻合。“如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你们看到的湿地就跟今天的差不多。”江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母亲湖”的季节性让湖区居民走向“穷困”

  一阵浪花激起,人们似乎听见了“母亲湖”在为儿女叹息的声音。作为4300万江西儿女的“母亲湖”——鄱阳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赣鄱儿女,也造就了江西“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年的“鱼米之乡”却逐步走向“贫困之乡”——“洪水”、“干旱”成了让赣鄱儿女头疼的词语。

  在历史上,环鄱阳湖周边地区的星子县、余干县等地区曾一度富庶,然而近年来却在不断干涸。似乎很难想象,多年前的人们也是在鄱阳湖冲积而成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抑或是划着小船,哼着渔歌与“母亲湖”一起“同甘共苦”。如今的鄱阳湖每到上半年就是汛期,余干、鄱阳沿湖等县的百姓,早季稻基本种不了,人们似乎很难再将“鱼米之乡”与鄱阳湖联系起来。

  “当时是小农生产、人口稀少,而鄱阳湖又给了便利的水上交通,人们可以将多余的粮食运往赣州、重庆、上海等地,这样人们自然不用为丰衣足食发愁。”江西省水利厅副巡视员熊小群向记者分析当时“富庶”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鄱阳湖却成了制约人们生活的“瓶颈”。“鄱阳湖始终是季节性湖泊,一直以来,洪水一来成灾,洪水一走就成旱——水来了,我们得往后躲,水走了,我们又往前移,如此反复……”

  熊小群遗憾地告诉记者:“鄱阳湖的优势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还成了制约鄱阳湖区居民的生活的一大困扰。”

  要抓住洪水的‘尾巴’让“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据悉,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逐年提前,“母亲湖”频频喊“渴”,2007年鄱阳湖更是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水位偏低且持续时间长,长此以往必将引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渴”的不仅是母亲湖,还有靠“母亲湖”生存的赣鄱儿女。在鄱阳湖建坝的构想显得越来越迫切。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就可以“调枯畅洪”,即在洪水退去前,抓住洪水的‘尾巴’,这样就可以对洪水进行‘调控’,让水资源真正为我们所用。”江西省水利厅鄱阳湖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启兴告诉记者。

  据悉,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选定为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此处,右边是屏峰山,属都昌县;左边是长岭,属星子县。

  鄱阳湖水利工程可让鄱阳湖有“黄金”水位

  陈启兴告诉记者,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会把鄱阳湖的水位位置维持在一个最佳“黄金分割线”水平——16米左右。

  7月7日、8日,受各方面影响,鄱阳湖的水位正好维持在16米左右,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设想的“黄金分割线”基本吻合!陈启兴告诉记者:“枯水季时,鄱阳湖干涸的话,湿地面积就会减少,候鸟生存的面积也就‘缩水’了。如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就可将水位调控至16米左右,这样的话,局部湿地面积会减少,但总体湿地面积会增多,这样将更有利候鸟的生存。”

  据悉,一旦该工程实施,鄱阳湖14—16米之间约有600k㎡的草沼湿地,加上鄱阳湖(吴城)和南矶山自然湿地保护区445 k㎡的草沼湿地,届时,至少有1000 k㎡稳定的草沼湿地。

  “如果到了冬天,这里会栖居好多候鸟,你们再来看一定又是另一番景象。”陈启兴指着一望无垠的湿地告诉记者。7月8日,记者在大湖池湿地保护站看到,这片“浸”在鄱阳湖的湿地似乎比平时显得更宽阔了。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现多圈综合效应

  据悉,这项总投资预计约96亿元的工程在建成后,鄱阳湖持续干旱等现象可以得到遏制,而沿湖岸线可利用、美化环湖地区水环境、打造水面景观、城镇景观环境建设、发展湖区旅游事业。另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还具有巨大的血防效益。

  陈启兴告诉记者:“一旦建成,可以解决灌溉问题,降低湖区农民生产粮食成本,同时还可以解决供水、发电等问题。其次,对生态保护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满足候鸟栖息觅食。此外,还可以满足鄱阳湖血防灭螺的需要,保障湖区人民生命安全。”

  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这项系统工程仍处于论证阶段。据介绍,目前仍有多方面的隐忧,如:水位是否会造成候鸟觅食困难?会不会影响鱼类繁殖?会不会影响到下游城市用水?

  去年11月中旬,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和康山站水位分别为15.40m和15.42m,达历史同期最高水位,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计划正常蓄水位基本吻合,此时,在吴城和南矶山湿地等保护区内,候鸟的自由翱翔、觅食嬉戏就这有力地验证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确定的枯水期最高水位是符合生态要求的。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在5月至8月鱼类洄游高峰期水利枢纽闸门全开,保证洄游通道畅通无阻。至于会否影响下游城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只是抓住洪水的‘尾巴’,利用这段时间的资源,并不会对下游城市产生影响。”

阅读 34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