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人文舂陵(人文篇)——院舍仅存规模宏大的鉴湖书院

媒体:原创  作者: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
专业号: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
2018/8/30 8:26:03

在桂阳县舂陵江镇小冲村,有一个湘南地区现存的规模颇为罕见的古书院,即鉴湖书院。鉴湖书院是一个山明水秀、书声琅琅之处,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保持着一种清风朗朗的文化风格,是一个理想的文化人格冶炼之所。据文献志书载,清末,桂阳县境内还有古书院十六所,而今惟鉴湖书院的院舍仅存,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酸甜苦辣。

关于书院的选址和得名

鉴湖书院为什么建在荒芜的山岭之间呢?这与一位名叫汤大濩历史人物有关。

汤大濩,字子和,余田太平坊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明通进士,知莱州。

相传,明万历十六年(1588),汤大濩中举(戊子科),再经十年攻读,自认为火候已到,决定赴京赴考。

“鸬鹚塘”是余田上桂阳州府古道的必经之处,汤大濩行至此处时,一只鸬鹚叼起一条鱼儿飞进附近树林,大濩心里自认为“鱼儿”即“余田儿子”,今为鸟儿所啄,是为不利之兆,于是心中闷闷不乐。行至舂陵江边时,特到距渡口不远的百福寺抽签求卦,问主何吉凶。主持问清原由后,对大濩说:“鱼儿借力上青天,此乃吉兆。”大濩听后,心里释然。明万历二十六年春,礼部会试、殿试后,汤大濩榜上无名。但皇帝抽查会试落选试卷,见汤大濩的文章明理通达,特赐“同进士出身”,这种未参加殿试而特授的进士又称“明通进士”。

汤大濩高中进士后,“鱼儿借力上青天”的故事迅速传开,当地人将“鸬鹚塘”视为文星高照之福地,在此营建书院。

却说这鸬鹚塘属天然湖泊,约五十余亩,因为塘中有很多鸬鹚,当地人称为“鸬鹚塘”。当乡人在此选址建书院时,文人雅士以湖水清澈鉴人,将此湖称为“鉴湖”,鉴湖书院由此而得名。

再说说书院的建筑

鉴湖书院依地势而建,后倚青云山,前对高峰塔,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大小房舍六十余间,为湘南地区现存的规模颇为罕见的古书院,是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书院整体呈长方形四合院式,为砖木结构,院内三阶四层井然有序,颇似文庙的建筑格局。大门前的一堵高墙,围着一块长方形坪地,一条贯通南北的石板路切分为两大块,南北两面各开一个小门,南门叫“圣域”,北门叫“贤关”。大门下的石阶有一对小型石鼓,站在这里仰观书院大门,使人给人雄伟壮观,肃穆庄严之感。

走进大门,左右各通厢房,是书院主持用于办公、住宿的地方,室内地面铺以木板,室外走廊铺以青砖。阶梯、栏杆、护坡,多为凿花条石砌成。

距大门数步是二重木门,门顶有清代陈士杰书写的“鉴湖书院”匾额,笔力遒劲,玲珑隽逸,至今有一百五十余年。

从二重门起步,中间有条石道直通大成殿,八角亭矗立在大道之中,亭下是一条砖石铺砌的十字路,左通厨房、宿舍,右通仓库、宿舍、遥相对望。沿着这条石大道,再登数石级便是奉祀孔子的大成殿,殿内四周镶嵌石碑,大多是阐述修建书院的序文和捐资者的姓名。

殿外两侧是对称排列的书房,沿左右的走廊可通后院。登石级而上左右讲学大厅,往中即是崇圣殿。崇圣殿是书院的正厅,正厅左右有厢房四间,是教务人员办公、住宿。左右各有小门,通向院舍之外。

登上书院后的青云山,书院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而且会发现大成殿、八角亭、大门顶上的壶颅口与古塔顶尖刚好成一条直线,可见设计者与建设者的独具匠心。

书院系咸丰十年(1860年)始建,同治十一年(1872年)竣工。在那个朝政腐朽,外强入侵,内乱连连的晚清社会,朝廷、官府已是自顾不暇了,贫穷落后的民间又有多少钱、粮供给书院建设呢?难以想象,乡人、先贤们倡建书院承担了多大的压力。屈指一算,整整十二年,其间饱含建设者们多少辛酸!

清廷高官陈士杰的垂青

鉴湖书院的辉煌还与一位清朝大官有关,他就是桂阳泗洲寨人陈士杰。这位陈大人,以文才获官却以高超的军事才能,倍受曾国藩的赏识,官至山东巡抚部院俊臣,成为清廷重臣。

清光绪九年(1883),年逾花甲的陈公,来到了鉴湖书院。他饱览书院及门前鸬鹚潭胜景后,亲笔书写的“鉴湖书院”门顶匾额,留下一篇含义深远的序文,碑刻至今清晰可辨。文中昭示书院的用途并非“博取区区科第”而以“涤虑洗心,完其本然之性”为重任,与当今的素质教育其意义何等相似,这也许就是鉴湖学院那种朗朗清风文化理想的感召吧。

由于陈公的垂青,使这座民间书院迅速成为县“西河、三正”的文化摇篮,闻名湘南大地。但是,位高权重的陈公书写的“鉴湖书院”匾额为何挂在二重门呢?

据说,陈公莅临鉴湖书院时,已有匾额悬挂大门了。陈公应邀书写匾额后,谦逊地要求另悬别处。鉴湖局董事遂将此匾额镶嵌在二重木门之顶。20世纪70年代,开办鉴湖高小,几位老师将大门匾额取下,做了乒乓球台,后来,不知去向。二重门是整体木门,由于年久月深的张贴物和灰尘的遮掩,使陈公墨宝得以保存下来,这也许是天意。

辉煌的办学历程

鉴湖书院在当时并不是官府所设置的书院,经费来源主要民间靠乐捐。后置有“学田”也称“书院田”,以收租谷维持。据称,鉴湖书院共有学田九百多亩,每年租谷一千七百多石,书院的资金来源有了保障。

书院创建后,经历一系列演变,初为名儒讲学之所。清宣统元年(1909),书院改为学校,其培养目标更为明确。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作为治学修身处事之道,引为校训。创作了校歌:

佳哉鉴湖,源澈洙泗,学派实有宗。

宝塔凌云,钟水环校,圣地灵有钟。

亲爱精诚,互相砥砺,切磋琢磨功。

矢诚矢勇,必信必终,砥柱中国中。

民国时,先后改为大新乡中心校、湖南省私立鉴湖中学;解放后,设立桂阳三中、桂阳县第六完小、鉴湖高小、余田农中、鉴湖高中、余田鉴湖初中、余田初中等系列变革。1995年,迁余田初中新址,结束了鉴湖书院百余年办学历史。1998年后,这里开办过乡农校。

鉴湖书院的弟子,除旧时西河、三正等地外,还有嘉禾、临武、蓝山、常宁等地的有志青年来此读经颂传。百余年来,莘莘学子,人才辈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一代代学子敬仰、感叹!相传,共和国开国上将萧克也曾在此求学,1988年,将军视察桂阳时,还派人到鉴湖书院了解情况。

2002年,书院作为寺院使用,除了供奉菩萨之外,还供奉先师孔子神像和清人陈士杰神位,可见,后人并未忘记书院的宗旨。

阅读 484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