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水鸟摄影 > 留鸟 > 正文

减碳,我们走在路上

媒体:原创  作者:周仲全
专业号:WWF中国
2008/10/7 8:48:30

  

  李政 清华大学热能系教授,热能动力仿真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磊 BP中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经理。负责管理BP公司与中国教育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十年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

  李光 团省委常委、少年部部长、省少工委副主任、省青联委员。

  

  背景◆◆◆

  当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北极冰川日渐消失,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我们的家园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人类敲响警钟。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今年4月,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辽宁省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正式启动。团省委、省青联、省少工委号召全省2100万青少年,树立减碳意识,养成减碳习惯,共建生态辽宁。节能减排,你时尚了吗?

  

  记者:如何减排节能是我们目前共同关心的问题。李老师,您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节能减排?

  李政:需要从能源消费和供应两个方面入手,而且消费方尤其重要。我们消费者都是需求方,要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随手关灯、少坐车等等;从供应方来说,要采用更加环保高效的节能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需求方做到了节能减排就可以减轻供应方的压力,双方一起努力,就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记者:您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李政:我觉得首先教育是根本。通过教育,让大家知道我国的资源紧张,应该珍惜能源,少些无谓的消费。其次在制度安排上,通过制定政策和规章来宏观调控,比如说硬性规定空调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还有就是引导时尚潮流,让节能减排成为时尚。比如说,走步上班。现在北京年轻人中兴起一种跳跃时尚,专门跳跃障碍物,我们要加以引导后是个不错的时尚。再有一条就是根据资源的紧迫性,提高能源的价格和使用成本,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性。

  记者:从现在开始,辽宁团省委、省青联、省少工委在青少年中发起“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我认为很及时很必要。在您看来,这项活动,对孩子的一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政:这项活动很好,我也参与了。从长远来看,节能减排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这种节能、环保意识相当必要。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理智对待地球,培养健康的心态都有帮助,使孩子从小就形成珍惜资源、对社会负责的习惯。国外就很重视这个问题,英国的BP公司专门为中小学生开发了碳计算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简单易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与碳的排放有关,就会在生活中自觉地节能减排。

  记者:目前在学校推行节能减排教育,其实也是以孩子带动家长,进而实现全社会共同行动。我倒有个想法,既然节能减排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那么,对于那些在节能减排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是不是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

  李政:这个想法我们也有,可以向有关方面呼吁一下,对在社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在升学、就业上给予一定的照顾,这个很有必要。要让全社会重视节能减排这件大事。

  记者: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在我身边就有一些人对节能减排漠不关心,别说节能产品了,随手关灯的意识也没有啊。他们认为与己无关。

  李政: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与你与我都有关。另外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与每个人都相关。从发达国家来看,也不是人人都关心,只能说国民对节能减排的平均关心程度比我们高些,但大规模的实质性行动都是一样的,差距不大。虽然这些发达国家提倡节能减排,但是他们的碳排放量的基数很大,我们中国人一年碳排放量折成标准煤,平均是2吨,美国是11吨,欧洲是6吨。这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提出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在高生活水平上。但是,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也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来。反过来看,我们是在低水平上来实现节能减排,比欧美这些发达国家要容易一些。

  算一算,今年你排多少碳?

  记者:2008年您组织专家,主持开发了中国版的BP碳计算器和知识包,使其成为辽宁省 “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的核心工具。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BP碳计算器的有关情况。

  张磊:BP碳计算器是英国的教育、气候和环境这些领域的专家开发出来的一款软件。在网上公开的这个计算器是早期开发的软件,它只是我们在辽宁省“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中所用的软件中的一部分。它包括两大部分,有三个计算器,一个是家庭的,一个是学校的,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在网上挂的那种简单的。家庭和学校的计算器里面分了很多的不同的页面,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使用计算器。比如,其中有交通出行、家庭房屋的保暖性、家庭的日常行为、家庭的能源这四种情况,分别填写就能算出碳的排放量。所以,它只是一个量化的工具。

  另外配合计算器的使用,我们又开发了一个“手拉手减碳行动”指导手册,内容除了怎样计算碳排放量外,还包括相应的减排计划,并提供了许多背景信息,比如,交通运输的排放量是什么情况、碳的来源、化学使用历史等等科普性东西。学生和老师通过计算器来计算,结合手册就会了解到碳排放和节能的许多知识。

  记者:这个计算器是针对学生开发的,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并付诸行动是关键。这方面BP公司是如何做的?

  张磊:计算器在开发的时候就是针对学生这个群体的,并把指标量化,以提高趣味性。学生把家里的冰箱、空调等电器填进表格,就会算出碳的排放量的具体数据。我自己算了一下,一年碳排放要10多吨呢,吓了我一跳,所以我就很注意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了。这就起到一个在无意识的行为习惯中去有意识地认识问题的作用。这样,就会引发行为人的思考:在全球压力下,我自己就排放这么多,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减排这么大的事并不是那么遥远的。活动性强,思考性强,动手能力强,吸引学生来参与。

  记者:我还算了一下,我一年的碳排放量是2.27吨,低于中国人2.7吨的平均值。我了解BP公司是石油天然气企业,您认为,一个企业应该如何摆正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张磊:BP公司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是负责任地生产经营,包括遵纪守法和业务不断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发展的同时,还要回报社会,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等共同来应对全球面对的重大问题,比如全球气候变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等。企业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社会发展了企业才会更有发展。

  企业的经营和社会责任是不应该分开的,任何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都要在所在社区做一个好邻居,在所在国家做一个好公民,这样你才能拿到软性的营业执照,这个执照就是社会对企业的认可。一个企业对百姓对社会不负责任,政府和百姓都不会答应的。中国百姓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了,前段时间福建一个化工项目就是因为百姓的反对而下马。对于企业来说,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会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有了良好的声誉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为地球减压,你参与了吗?

  记者:减碳行动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

  李光:减碳行动内容主要包括举办各种青少年减碳宣传教育活动,从而引导青少年加入到节能减碳行动中。重点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减碳意识、承担排碳责任、掌握减碳本领,规范减碳行为,提升青少年环保素质。最终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年底,减碳行动覆盖辽宁省350万名中小学生,至少辐射辽宁省2100万名成人。辽宁省将创建1万个青少年减碳行动小队。同时,争创1000个减碳环保绿色学校、1000个减碳社区、1000个减碳家庭,促进减碳行动向社会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记者:减碳行动计划是三年时间,目前进行到哪个阶段了,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光:今年,我国政府以更加坚定的姿态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省12个厅局推进落实群众性节约环保联合行动。省十二次团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开展青少年生态意识教育,广泛开展青少年生态实践,积极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减碳行动从今年4月开展以来,主要以青少年掌握减碳本领,广泛开展节能行动为主。目前,全省近5万名少先队员参与了此项活动。活动中公布了减碳行动标识、专题歌曲《绿色辽宁》,印制了《辽宁省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指导手册》、普及BP碳排放计算器,播放了减碳公益广告、名人说减碳专题片,制作了减碳行动绿色宣传袋和绿手帕。减碳行动公益广告在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的重点时段连续播出了近半个月时间,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全省选择了28个学校试点推进减碳行动,并对减碳工作者进行了集中培训。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少先队组织积极响应。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全省28所减碳行动示范校以主题中队会、环保教育课、社会宣传等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节能减碳宣传活动,掀起了减碳行动新一轮的高潮。

  比如,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以积极营造节约型校园为主题,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保标识产品,开展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镇中心小学缝制布口袋代替塑料袋,送给家人买菜用,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减碳调查活动;大连市中山区风景小学联系社区和一些单位作为校环保实践社会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大连市西岗区长春路小学将废品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制品,提倡同学们步行上下学;鞍山海城市兴海中心小学举行 “拒绝白色污染、‘袋’动绿色校园”签名活动;鞍山市铁东区园林小学与所在的常青街道办事处取得联系,召开“街校牵手减碳,共建绿色家园”的现场会;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到街心公园开展减碳宣传教育活动及少儿减碳绘画活动,广泛阅读关于减碳活动类的书刊,表彰优秀减碳行动小队员;抚顺市新抚区北台小学成立北台小学环保志愿者协会,建立环保宣讲团,出版减碳工作会刊《芽》;本溪市平山区平山小学成立“减碳”小社团,聘请学校综合实践与科学教师指导社团定期开展减碳行动。

  目前,辽宁省“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已经成为全省青少年参与生态建设的品牌活动和重要载体。团省委、省青联、省少工委将继续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认真抓实抓好,为建设生态辽宁做出贡献。

  记者:从全省28所试点校来看,有哪些成绩和不足?

  李光: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学校外,还有一些试点校成绩也很突出。本溪市明山区卧龙中心小学开展 “回收废报纸,捐笔献爱心”活动,把回收的废报纸换取环保铅笔,捐给贫困学生;丹东市振兴区滨江街小学组建减碳宣传记者团,校内环保志愿辅导员在综合实践课上讲授家庭能源和燃料的使用及其减排方案与行动课程;丹东凤城市东方红小学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减碳宣传活动,评选“环保减碳星级教室”,办《东方红小学减碳特刊》;锦州市国和小学在社区、家庭发放碳排放情况调查问卷,邀请家长作为校外辅导员参与学生活动;营口市鲅鱼圈区彩霞小学发动学生讲解节水、节气、节电小窍门;营口市西市区英华小学举行减碳行动演讲比赛,评选“减碳小卫士”;辽阳县首山镇第二小学用碳排放计算器为居民计算家庭年碳排放量并提出减碳小建议,邀请环保志愿者定期到学校为同学们做环保知识讲座;辽阳灯塔市铧子镇中心小学将6月份确定为学校节能减碳宣传月,用碳排放计算器计算家庭固定周期碳排放量,并提出减碳小建议;朝阳市双塔区南街小学发挥《东方红周报》、小星星电视台以及各个班级多媒体的作用,进行减碳典型的宣传;盘锦市兴隆一小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采集水样,关注家乡水质情况;盘锦市实验小学举行“减碳环保,从我做起”启动仪式,开展“十万青少年,减碳我先行”签名活动;葫芦岛市龙港区葫芦岛小学以节约为主题开展教育周活动,如“节约用水”教育周、“节约纸笔”教育周、“节约粮食”教育周,开展“大手拉小手”家庭环保活动,举办“家庭成员节水”比赛;兴城市胜利小学开展“节能减排进家庭”的综合实践活动,将《辽宁省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指导手册》纳入学校教育活动计划,落实节能减碳进校园、进课堂。

  经总结,共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将减碳行动课程化。我们印制的《辽宁省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指导手册》为学校科学、系统开展减碳行动提供了权威的理论依据,试点校以手册为校本教材,以综合实践课为平台,将国际先进的减碳理念和知识传授给青少年和广大学生。二是将减碳行动趣味化。我们在学校、家庭中广泛普及BP碳排放计算器,通过输入日常生活的数据计算固定周期碳排放量,以生动的量化形式开展减碳行动。三是将减碳行动社会化。我们充分发挥少先队手拉手活动优势开展减碳行动。减碳行动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减碳本领,更要通过青少年与父母、亲友、同学、朋友手拉手,利用量化形式开展减碳活动,让减碳行动进入家庭,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丽的生态辽宁。我们还借助社会力量,将减碳行动融入社会。当然,目前活动初期,一些试点校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减碳教育不够系统,随机性强;学生参与面有待扩大、延伸。

  记者:其实,我们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减排深入社会,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如何能让各校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走形式呢?

  李光:我们将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总结28所减碳试点校的推动模式,并逐步向全省团队组织普及减碳行动。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保障减碳行动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巩固工作成果,立足普及和延伸。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聘请部分青联委员做减碳行动的监督员和辅导员,将减碳行动从学校普及到家庭,从家庭普及到社区,从社区普及至社会,确保减碳工作向领导机制、活动机制、宣传机制、表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机制延伸,进而形成人人参与减碳行动,全社会关注减碳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掌握科学方法,立足分层和分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接受能力,分层安排不同的减碳活动内容。如低年级学生开展漫画展、减碳童谣征集活动,带动家长使用碳排放计算器,进而推动家庭减碳;中年级的孩子成立减碳小队,撰写减碳行动日记、征文,进而推动社区开展减碳工作。高年级的孩子直接使用碳排放计算器,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开展生活节能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我们还将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针对课堂、课外、家庭、社会不同的教育渠道,创新设计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三是突出关键环节,立足少先中队(班级)推动。中队(班级)一动,全员皆动。我们力争使每个少先中队达到“五有”:有减碳工作环保志愿辅导员,有青少年减碳行为推荐榜,有减碳行动指导

  手册和BP碳排放计算器,有减碳活

  动骨干力量和监督员,有表彰减碳

  小能手、减碳优秀小队、减碳家

  庭、减碳社区、减碳优秀指导者等五项固化制度,让全省的青少年携手身边的人,共同为减少碳排放、建设生态辽宁做贡献。

  佟钧莹 12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六年一班少先队员。

  记者:在参加减碳活动中,你有哪些切身体会?

  佟钧莹:挺有趣的。我们高年级的30多个同学一起走上街头宣传,发资料、表演节目,这些社会活动我觉得对我们很有意义。我们很愿意参与。

  记者:你觉得,现在自己和家庭成员在生活习惯上有了哪些转变?

  佟钧莹:我们几个同学上学时不再坐车了,改步行或骑自行车。我妈妈也不再衣服脏了就洗,而是集中到一起洗。还有,随手关灯拔插头等习惯也是最近才养成的。

 

  ①倡导减碳行为,缝制环保小布袋

  ②随手关灯,减碳从小事做起

  ③青少年减碳小队走进社区

  ④少坐机动车,骑脚踏车上学

  ⑤辽宁省“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全面启动仪式

阅读 112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