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泾一渭,孰清孰浊,古今难辨。但有与泾渭厮守之君为之考———
文/赵树起
人们常用“泾渭分明”比喻界线清楚,是非分明。此成语即指泾河与渭河相汇处(西安市北草滩西延公路桥至临潼河段)的一种自然景观。它自古有之,非人工所致。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的鸟鼠山,海拔3495 米,流经陇东黄土高原,穿过天水盆地,进入关中平原,在西安市北草滩附近,纳汇了泾河,泾渭汇合后,流到潼关县老城北门外,注入黄河。渭河全长818 公里。
渭河流域,关中平原,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均在此域发迹或定都。先民们开创了华夏文明古国,还以河水的清浊景象孕育出水文化经典词“泾渭分明”。
泾渭二水,在汇流区域三、四公里内清浊不混,故世人以此比喻:两件事物,界线清楚,是非分明,人品高下等。最早使用此词者,始自唐代诗圣杜甫。他在《秋雨叹》中写道:“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但现在一些词典中多解释为“泾水清,渭水浊了。”此解释显然是片面的。
实际是:汛期,泾水浊,渭水清;非汛期,泾水清,渭水浊。
言泾水浊者,古有典籍记载:
1、“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汉书》卷)
2、泾,浊水也;渭,清水也。(《释文》)
3、泾,浊水在陕西。(《五方元音》清康熙庚寅年编)
4、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年印)
5、浊泾清渭,如“谓清浊不分者曰:不分泾渭”。(《辞源》882 页,商务印书馆民国廿八年五月印)
6、渭清泾浊,即世所谓泾渭分明者也。(《辞海》中华书局重印本1980年)
7、浊泾清渭河当分。(唐,杜甫诗《秋雨叹》)
8、《唐宋传奇》中的《柳毅传》亦可为佐证。传载:洞庭龙君问:“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
言泾水清者,也有许多文字记载:
1、“泾以渭浊, 其让”。(《诗经》两水交汇处泾因渭入而浊。《辞源》商务印书馆1981 年12月修订本)
2、 泾渭分明:泾水清,渭水浊,两水合流处,清浊不混。比喻两件事显然不同。(《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 年重排本)
3、泾河水清,渭河水浊。(《四角号码新词典》北京第九次重排本1983年)
4、 泾清渭浊,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浊。比喻人品清高和污浊。(《新编成语多用词典》金质出版社1990年)
5、 泾水清,渭水浊。(《古今汉语成语词典》1985 年12月第一次印)
6、 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 年成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