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我国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媒体:新华网   作者:江时强、吴植
专业号:重庆涪陵林业
2009/10/1 20:50:20
    新华网宜昌10月1日电(记者江时强、吴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1日上午发布消息说,被誉为“水中熊猫”的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从此,中华鲟人工繁殖可以不再依赖稀有的野生亲鱼,这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鲟鱼全人工繁殖是近年来全世界鲟鱼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由中华鲟研究所和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联合承担。4年来,研究人员突破了人工驯养、性腺诱导和人工催产等一系列技术难关。9月30日晚,在位于三峡坝区的研究基地,中华鲟研究所养殖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终于成功催产并授精。

    中华鲟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以中华鲟子一代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养殖条件的调控和特定的人工诱导技术,使雄鱼和雌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发育到性成熟,并通过人工繁殖获得子二代个体。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在全球尚属空白,过去人工繁殖主要靠从长江中获得野生子一代。然而科研监测表明,近年来长江中野生中华鲟的种群数量很小。长江污染加剧、船舶航行伤害等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构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开展子一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确保子二代中华鲟能够尽快繁殖成功,一直是中华鲟研究的攻关点。

    中华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属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它生在长江,长在大海,绝大多数性成熟要15年以上,每年夏秋自长江口洄游至金沙江产卵繁殖,幼鱼长到15厘米左右后便游至大海。

    1981年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后,中华鲟自长江口洄游到金沙江的通道被阻断,目前科研人员发现中华鲟已在葛洲坝下游江段建立了新的产卵场。

    作为国内研究中华鲟的权威机构,自1984年以来,中华鲟研究所已累计向长江、珠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500多万尾。

阅读 9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