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青海三江源区17万亩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黄河人家
2009/8/30 18:58:14
      新华网西宁8月30日电(记者何伟 骆晓飞)记者从青海省有关部门了解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4年来,沙漠化治理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211万元,完成封沙育草面积17.43万亩,项目区土地沙化、退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土地沙漠化是三江源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这一地区土地沙漠化主要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等类型,它不但危害草场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还掩埋河道和湖泊水面,增大水体蒸发量和含沙量,严重破坏水源涵养功能。

    自2005年中国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以来,三江源区采取围栏封育、人工补播等措施恢复沙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力求遏制区域沙漠化土地扩展的趋势。

    截至今年7月,这一工程已完成投资1211万元,治理沙漠化土地17.43万亩。

    记者近日在三江源区采访时看到,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国道214线段两旁分布着一片片人工沙障,人工铺设的石头网格与披碱草等沙生耐旱植物相结合,已将移动沙丘固定下来。

    玛多县农牧林业局副局长李大伟说:“以前这里都是流动沙丘,眼下变成了片片绿洲,防风固沙技术项目的实施效果非常好。”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中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

阅读 3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