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河流消失的背后 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可怕的惩罚

媒体:人民网环保频道  作者:赵永新
专业号:李嵚崎
2008/2/14 15:52:28
  《新京报》前不久刊发了北京环保志愿者汪永晨女士的文章《没有河流的故乡》,看完之后痛心不已。

  自己生长在农村,成年之后到城市里读书、工作,期间由于工作的关系,几乎跑遍全国,所见所闻让人触目惊心:失去河流的又岂止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在曾经水草丰美的内蒙古大草原,在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畅流了几千年、几万年的河流都渐渐干涸、萎缩、消失;在历史上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不仅许多无名的小河、小溪被马路填埋、工业区侵占,即使是那些侥幸留存的较大的河流,也大都要么黑水汩汩,要么被浮萍、水葫芦覆盖、淤塞,与死河无异了。就是在城市里,河流的数量、水量也大幅减少,仅存的那么几条河流,也在大规模“生态改造”之后,被“铜帮铁底”隔绝成毫无生气的输水管道。

  伴随着河流一同消亡的,不仅仅是情感记忆的退色、丧失。河流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不仅仅是因为它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慷慨无私地赐予人们饮用、灌溉之水,鱼虾菱藕之利和舟楫交通之便,还在于它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

  河流如同大地的血脉,不仅孕育了河中的鱼、虾、蚌、蟹和众多的植物、浮游生物,还润泽着两岸的草、灌、乔等植物,是鸟、蛙、龟、蛇等动物的栖息、繁衍之地;同时,还发挥着调节两岸气候的功能。由此可见,一条河流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库,就是一个庞大的气候调节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流传了千百年、至今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告诉人们,大大小小、曲折蜿蜒的河流,在孕育物质的同时,还孕育了诗歌、散文、绘画、音乐等熠熠生辉、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果当初没有这些河流的滋润,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无疑会大为逊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些默默流淌的河流,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之基,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成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不错,由于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沧海桑田的变化并非始自今日。但是,在渔猎文明、农业文明时期,这样的变迁往往需要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时间积累;而进入工业化以来,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在短短几十年乃至十几年、几年间就显示出来。不可否认的是,除了降水等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等难以避免的客观原因外,我们对于河流存在的漠视和简单、片面、错误的认知,以及这些思想所导致的在河流利用、开发、改造中的短视、盲目、错误行为,乃是“三十年河生、三十年河亡”的罪魁祸首!

  时至今日,在有识之士“人水和谐”、“以水定发展”的大声疾呼中,许多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仍然置若罔闻,不顾许多江河断流、消亡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屡遭大旱的严峻水情,依然盲目地追求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填河修路、建工业区;依然不遗余力地跑马圈河,在筑坝修库中攀大比高;依然忘乎所以地沉迷于远距离调水……如此下去,河何以堪、人何以存、物何以生、生态何以平衡、文化何以延续?

  需要正视的是,河流干涸既是地表水枯竭的表征,也是地下水锐减的起始;河流消亡既是人类盲目开发利用的必然后果,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崩溃的无声之泣。如果我们对此再无动于衷,如果我们再不重申审视河流的多元化价值,如果我们再不下决心纠错扭偏,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可怕的惩罚。

 
阅读 21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