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性格3

媒体:原创  作者:袁朝晖
专业号:陕西湿地
2009/7/16 15:50:40
冬天,山风呼啸,冰雪覆盖,各种阔叶树的叶子都落了,森林一下子显得空旷起来,这给一向胆小、喜爱隐秘生活的大熊猫带来不安全感,森林是一个充满生存竞争的场所,必须时刻小心,任何一点点地骄傲自满、胆大妄为都会带来性命之忧,尤其是对于单独活动的大熊猫来讲,大熊猫是凭什么本领,面对森林里的云豹、豺、金雕等天敌,存活到今天呢!相信这个问题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对于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大家公认的答案,我从野外观察的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云豹等大型的食肉动物一般在晚上活动,这就和大熊猫的主要活动时间错开了,在晚上,大熊猫栖息于竹林里,大型食肉动物也不便于捕食它;大型食肉动物其实更不喜欢空旷的地区,我在野外就发现云豹是飞越林区公路而过的,并不是走过公路的,这可能说明云豹是一种活动更隐秘的动物。大熊猫时常在林区便道附近、沟道两旁活动,没有发现大熊猫被大型食肉动物捕食的情况,大熊猫一定有某种方法躲避大型动物的攻击。豺,俗称红狼,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群起捕食,经常发现它们追捕鬣羚时,鬣羚发出凄厉的叫声,它们的手段是挖眼睛、掏肠子,把动物弄死,却不吃动物肉;野外从没有发现过豺捕杀大熊猫的情况,也不清楚这两种动物是如何竞争的,这还是一个谜。野外发现,年幼的大熊猫有被食肉动物捕食的案例。金雕等大型猛禽也只是对年幼的大熊猫有威胁,成年的大熊猫是不惧怕它们的。处于野外生存竞争中的大熊猫,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人类,栖息地的岛屿化、破碎化、片段化是主要问题所在。
飞翔的花朵——蝴蝶。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卵是蝴蝶新一代生命的开始,常单个的产在寄主植物上,用粘液粘附在枝叶上,很少成堆产在一起;幼虫是蝴蝶的取食和生长时期;蛹是蝴蝶的转变时期,蝴蝶化蛹,一般在敞开的环境中,化蛹地点在树皮下、土块下、卷叶中等隐蔽处;蛹壳蜕去,羽化为成虫即蝴蝶。
蝴蝶的生态习性。蝴蝶是昼出性昆虫,其活动都在白天。不少蝴蝶喜群集,如:茅坪破岔峪的二尾蛱蝶、杨家沟巴山木竹林上的弄蝶、茅坪石罗沟的各种蝴蝶;有的蝴蝶具迁飞习性,像鸟类一样冬来夏往、南北飞行几千公里。成虫吸食花蜜、果汁、树液、糖饴或发酵物,也有吸食溪边或苔藓上的清水、鸟兽粪便液及动物尸体液的。因此,在林区,我们常常可以在潮湿处、花丛上看到多种多样的蝴蝶群居现象,饮食习性也从一方面反映出像东坪沟的蝴蝶树、杨家沟的蝴蝶谷的成因。
经常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奇观。例如:1998年7月,上万只的白粉蝶嬉戏在万亩秦岭箭竹林上空,场面非常壮观,登高远眺,满天的蝴蝶弄情在竹林之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聚集了这么多的蝴蝶,至今还是一个谜。
天敌与共栖。蝴蝶取食植物,其自身又成为其它生物的食料,保持着自然界的平衡。主要天敌有鸟类、蛙及蟾蜍、节肢动物、寄生蜂、寄生蝇、寄生微生物。有些灰蝶科的种类和蚂蚁建立了共栖的关系,蚂蚁舐食灰蝶幼虫身体背腺的分泌物,尽其保护责任,帮助驱逐天敌,甚至冬天把它运回蚁巢中,使他能够安全越冬。
经过研究,蝴蝶定期大规模“集会”的原因有三:其一是蝶类在繁殖期,性激素相互引诱;其二是有些树木或花朵能散发奇异芳香招引蝶类;其三是生态环境温湿度等条件适宜于蝴蝶的群栖。
观蝶的日子,使人如醉如痴,彻夜难眠,仿佛自己也幻化为一只蝴蝶。
我住在洋县城,仰望着雾朦朦的秦岭山,嗅着清新的空气,几个月都可以不上街,对于远足,也没有多大兴趣。每天,能读些自然方面的书,想些森林里面的动植物,时时留心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写点文章,就已经很满足了!
阅读 35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09/7/17 8:38:14写道:
也不看看栏目,瞎发,全部乱发!!!
游客于2009/7/16 21:29:36写道:
这是摄影吗?????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