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勿以善小而不为

媒体:内详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12/14 9:44:58

    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人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记者了解到,南京有许多“低碳达人”,正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年攒了40多件环保T恤,减碳100多千克

    夏天只穿环保T恤,平时吃饭自带筷子……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的戴小建用自身行动带动了周围的同学共同倡导“低碳生活”。

    戴小建是学校寸草环保协会的骨干,因为参与过很多环保活动,他获得了不少环保纪念T恤。“每次活动一结束,T恤就基本都不穿了,我觉得这样很浪费,我把它当夏天的T恤穿,既减少了碳排放,又能利用环保T恤上的广告语来宣传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4年下来,戴小建共攒了40多件T恤。他把其中一部分送给了其他同学,自己夏天穿的也都是这些衣服。仅仅衣服一项,戴小建4年来就减少了100多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徒步绝不坐车,坚持不懈做环保宣传

    一升水,两包压缩饼干,13个小时,70公里——这是南京邮电大学绿色风环保协会成员朱晓峰从南京徒步到镇江的一组数字。上月初,朱晓峰带着他的团队开展了这项活动,“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我们坚持了下来,每个人都很享受这个过程。”

    在平时生活中,朱晓峰也是能徒步绝不坐车,并热情向周围同学宣传。“宣传之后,也许有人还在继续以前的生活方式,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没有立即发生转变。这个时候,不要灰心,因为你坚持的是正确的方向。”

  坚持每年植树,争取“碳中和”

    在珠江路电脑公司上班的王辉一直喜欢布衣牛仔的装束。“因为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王辉经常上各种环保网站,里面提供了各种各样减排信息,既有相关政策,也有生活中减少排放的小窍门。

    在豆瓣网上,有十几个与低碳生活有关的小组,他们积极推广“碳中和”的概念,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就得补偿多少。比如,一家三口如果一年用电3000千瓦时,就排放了2.36吨二氧化碳,那么他们需要种22棵树才能抵消。所以,每到春季,王辉一家三口都要到郊区种树。

    王辉说,中国人有句俗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没有环保观念的话,就会导致更高的碳排放,“低碳生活其实只需要你稍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名词解释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因此,“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来源:龙虎网)

阅读 56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